这篇文章,是介绍大学里,社团招新时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迫不及待想要加入社团,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来说。
所加社团的质量,永远要比数量重要。
好的社团,对大学生活是锦上添花。不好的社团,则是对大学宝贵时光的虚耗。
对于急不可耐想要招贤纳士,为社团注入新鲜血液的社团老人们而言。
面对众多的报名申请,也要细细遴选。
毕竟,他们可都是社团未来的栋梁和希望啊。
文 / 念念不忘的念式易度
每年到了学校里开始社团招新,百团大战的时候,我都很开心。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即便自己即将毕业,也瞬间有了活力。
只是看到学弟学妹们,在每个社团前走马观花般地逛来逛去。填完这家的申请表再填那家的,又会有一丝担心。每个社团在招新之时当然是无所不用其极,可等到真的加入了社团,却不知这个社团能给我们的大学生活,带来多少欢乐和裨益。
当年的社团招新,大概是我大学里最丢脸的几次经历之一。
因为我们社团的特色就是设计方面素养的熏陶。于是在招新的现场,就出现了画风清奇的一幕。
别的社团,都是大喇叭喊着,一群人在各自社团的摊位前发传单。而我们社团,是由我出马,一个人端着小板凳在现场画素描。左手拿着画筒,右手拿着画架,背后背着装着画板和画笔卷的画包。一个建筑学院的孩子,假装成艺术学院的文艺青年,就这样奔赴了现场。
把纸在画板上铺好,拿出早已打印出来的范画,然后开始削铅笔。人真的慢慢聚过来了,申请表上的名字也越来越多。一切就如同计划好的那般完美,我都忍不住赞叹,自己当初的力排众议是多么明智。
直到我发现,我没有带橡皮。好尴尬啊,画错了也不能改,就硬着头皮画下去。连别的学院没学过素描的学妹都能看出来,画得有问题。看着挺好看的,就是哪里觉得怪怪的。
好不容易积攒的一世英名,就这样毁于一旦,不光丢了社团的脸,感觉连学院的脸也一起丢了。
还好我们社团最后还是招到了很多人。毕竟我们社团又有人文素养,又不收社费。在大学鱼龙混杂的社团之中,也算一股难得一见的清流。
可是真的有社团,就靠招新的时候收社费来发家致富的。美其名曰社团建设,却几乎从没做过有益于普通社团成员的活动,收到的钱都拿来聚餐了。
真不知道这样的社团,是怎么生存到现在的。
一、大一新生:尝试感知一下价值认同和归属感
刚来上大学的孩子,必定会对五花八门的社团充满好奇。
的确,如果大学里没有社团,那我们的大学里就少了很多有趣的活动。
可大学里的社团,也是良莠不齐的。在报名的时候,就开始谨慎甄别比较好。
首先,我们要先对自我的喜好有所了解。
我们平时喜欢什么,或者对什么感兴趣。基本上所有可以称之为爱好和特长的东西,在大学里都会有相应的社团存在。如果在招新现场没有找到,不妨找高年级的学长学姐问一下,也许这个社团并不在这个校区呢。
另外一种情况,假如真的没有这个社团。那恭喜你,在大学里开宗立派的机会来了。先在别的社团里学习观摩一年,等大二再去申请创建属于你的社团。还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来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毕竟一个社团,不能只有社长自己一个人,至少还应该有个副社啊。
如果明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倾向,那就可以在招新现场恣意寻觅了。不用在别的社团前流连太久,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优点,权衡过多反而容易纠结。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下感兴趣的社团的招新简章或者宣传手册。
这些东西上面一般都会写明这个社团的信息简介。社团等级,所属学院,主要活动,社员规模,部门设置,组织架构。部分自恋的社长,还会把自己的简历和照片贴上去。遇到这种胆大妄为的社长,就先看长得好不好看,好看的话就再问一下是不是单身。是单身的话我们就加吧……
好了说认真的,宣传手册上面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地看一下。一个社团敢放在明面上的东西,哪怕掺水也不会太过分,大致能说明一个社团的真实情况。如果一个社团在宣传手册上提供的信息不够清晰透明,哪怕我们对这个社团的活动方向很感兴趣,也不要盲目地加入,多问问总是没有坏处的。
再次,询问招新现场的学长学姐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比如,收不收社费?平时开会频不频繁?主要活动有哪几个,可以简单描述活动具体内容吗?占用学习时间多不多?社长是个怎样的人?平时会聚餐吗,一般去哪?
如果连招新现场的老社员们都答不上来这些基础的问题,这个社团可能就废了。一定要小心,如果这个社团还要收社费就更要小心了,万一交完钱他们就再也不联系你了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普通社员和社团干事,是否区别对待?普通社员,是指平时参加社团活动的人。而社团干事,就是在社团里承担社团日常事务的人。社团的社员可以很多,但是社团的干事一定很少。如果并没有一定的区分度,会导致管理混乱,任务分工不明确,强制参与活动等等很多不好的后果。
最后,观察一下这个社团招新团队的氛围。也就是感觉,他们对于这个社团是否有归属感。
在社团里留任的人,有很多种。有些人是出于前任社长托孤后的责任感,有些人是出于简历上必不可少的社团职务。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出于对这个社团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
不妨问一下招新的学长学姐,他们个人对于这个社团的看法。从神态和语气之中,就能感受到这个社团内部究竟是种怎样的氛围。
如果这个社团是温暖和谐的,那热情洋溢的气息会扑面而来。一如你阅读这篇文章时所感受到的,我对于大学社团那段时光和经历,发自内心的留恋与热爱。
如果上面几个步骤和建议都完美满足,那这个社团就很有可能成为我们大学记忆里,不可磨灭的部分。
我们会在里面完成心智成熟和能力提升,收获四通八达的人脉,无话不谈的好友,甚至包括期待已久的爱情。
作为大学这个亚社会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你想要的,社团里都有。
但前提是,你要通过上述的建议来确保,你真的加入了一个优秀的社团。
二、社团老人:不会面试,那就做问卷吧
这部分,是针对招新过后的社团干事筛选问题。
当年社团干事筛选时的面试,真的是一个让我很头疼的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报名的新生有所了解,从而筛选出最符合社团未来发展要求的人选。这不是三两个你问我答的问题就能解决的。
好在那时我的第二学位已经学过人力资源管理,大概知道作为一个HR的基本套路。我们社团又不大,只需要面试二三十人即可。社团里的部长们一商量,就来了个群体面试,一晚上解决战斗。
但是后来我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社团面试又不是企业招聘,至于搞到群面这么兴师动众吗?
既然在招新的时候,通过一定的交流,已经有了第一印象。剩下的事,就只是确认这位学弟学妹靠不靠谱,以及对于社团本身和社团未来发展方向的认可度了。
那干嘛不直接做一个问卷呢……
当然不是像专业心理学那样,去给所有人做一个测评量表,分析每个人的能力价值。
只是大概得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个人特质的话,倒是真有现成的问卷可以用。
大名鼎鼎的普鲁斯特问卷,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普鲁斯特就是那个写了《追忆似水年华》的天下第一大矫情。有多矫情呢?比如吃了一块小蛋糕,然后就开始感慨蛋糕真好吃,然后开始回忆童年,一写就写了几百页纸。
完整版的普鲁斯特问卷我就不附了,大家自行百度吧。一共只有二十八个问题,但是真的很管用。
如果当初我是打印了几十张问卷,然后发给面试的学弟学妹做的话。虽然面试结果可能不会改变,但至少减少了作为面试官的我们的负担。
只可惜我总是反应迟钝,时隔多年才想明白,竟然还有如此简单粗暴却又简洁高效的玩法。
而且,想到同一个问题因为个人经历和见识的不同,必然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去浏览每一份问卷,也会是一种别样的乐趣吧。
三、结语:不负光阴,不负初心
大学社团系列,总纲、招新、管理、活动、年审、换届,一共六篇,已经写完三篇了。
这是社团系列的第三篇,关于社团招新。
无论是在大一作为新生,加入一个社团。还是在大二留任,作为社团老人去欢迎学弟学妹们的加入。
只是去加入社团的初心,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忘记。
大学生活的多样性渐渐增强,能够安安稳稳在社团里做事的人,必然越来越少。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每个人也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当我们选择社团作为我们日常课余生活的主要部分。这个选择,就意味着对别的方面的部分放弃。
在大学里,组织也好,社团也好。对于能力的要求都不是绝对的,大家都是刚刚走出高中生活没几年的小白,能力上的差别几乎微不足道。
真正的要求只有一条:我们希望,你是一个靠谱的人。能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能够明白自己的岗位所应负的责任。
而作为这份靠谱的回报,你会收获学业之外的宝贵经历,即便可能伴随着一定的无奈和委屈。
无论如何,希望当你选择了社团之后,能够不忘初心,并且玩得开心。
那我们招新时所有的付出,就都值得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