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Spenser写作课复盘学习力每天写1000字
写出10万+文章?spenser是这样做的

写出10万+文章?spenser是这样做的

作者: 瑞田学习力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16:11 被阅读61次
    10万加.jpg

    最近,spenser写了一篇爆款文章,题目是《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是后悔的》。

    本文,以spenser这篇文章为案例,学习10万+文章的写作思路。

    任何不进入状态的学习,都是耍流氓。我们将按部就班,用瑞田慢阅读的方法论,来学习spenser这篇爆款文章。

    第一步、建立环境,进入状态。

    把spenser的文章传输到印象笔记便于标记、笔记;
    手机关机
    电脑断线
    冥想

    第二步、规划时间。

    阅读时间:5分钟
    笔记:10分钟
    思考:20分钟
    行动:2小时(写文章)

    第三步、阅读,标注。找出关键词如下:

    野心;
    能力
    铁饭碗
    抱怨
    平台
    风险
    公司品牌
    个人价值
    线性模式
    股权指数
    自由
    为自己活

    第四步、笔记。

    体制内的两种人:有能力的,没能力的。

    有能力的,又分两种,一种,离开体制,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边界。为自己活。有底气。干得不错,就是作者说的那些不后悔的人。

    有能力不离开的,也是一种生活,他们离开也没问题,只是选择不同。

    没能力的,抱怨,又懒又蠢,离开了也干不好,不离开也没啥出息。

    这些人的特点,能力配不上野心。有贼心又没有贼胆。

    为自己活,很重要。

    第五步、思考。

    思考1:为什么这篇文章会成为10万+?

    通常,一篇文章如果要成为10万+,需要两个条件:

    标题,有点进去的动力;
    内容有转发的动力;

    先看看,文章的标题为什么会有点开的动力。

    人们点开一个标题,是因为这个标题满足了人们某种需求。我们看看这个标题,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求呢?

    我们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宿,自我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标题,显然跟生理需求无关。

    跟安全呢?体制内外,通常我们会认为体制内稳定。而稳定,就意味着安全。因此,这个标题,会让人想到安全问题。

    跟情感归宿,好像没什么关系。

    跟自我尊重的关系呢,好像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是有间接关系的,体制内的自由度相对要差一些,会导致人的自我尊重感不足。

    跟自我实现的关系呢?离开体制内,绝对不会是为了让自己更不安全。虽然稳定,但是好像空间不够大,因此,跟自我实现是有关系的。

    因此,点开文章标题之前,看了标题,会让人想到离开体制的人,如何解决安全问题?如何达到自我实现?

    什么人会想看这篇文章呢?

    第一种:在体制内,干的不好的,想离开的人。这样的人在体制内太多了。我也经常听到他们的抱怨,觉得已经看到自己30年后的样子,感觉工作了无生趣,又没有胆量放弃安逸离开。

    第二种:在体制内干得不错,但是想看看体制外究竟有什么好。这些人不是没有能力,但是缺乏勇气。

    第三种、从体制内出来,干得很不好的人。这些人,大多数是在体制内干得不开心,一气之下离开体制,但是离开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所以很想看看别人是怎么离开体制以后仍然不后悔的。

    不敢离开体制内人,最大的疑虑,就是安全稳定的问题,文章标题提醒,其实离开体制很安全,因为都不后悔,所以进来看看便知。

    我在我的文章《你跟十万加文案,可能差的只是一个标题》中,总结了标题的四种模版,分别是:

    第一、危言耸听提醒法;
    第二、起点终点法;
    第三、颠覆认知法;
    第四、人性双关法;

    这篇《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采用的就是第一种,危言耸听提醒法。提醒那些体制内的人,想想看,体制外很有意思的,我朋友都没后悔,你们要不要也来看看?很多人担心的,就是后悔。

    到此,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点开的动力,在于提醒了众多体制内想离开的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告诉他们,离开体制究竟有什么好呢,看看文章便知。

    现在有了点开文章的动力,下面我们看看文章的内容,如何产生的转发的动力。

    文章内容,表扬了离开体制的有能力的人,批评了哪些抱怨体制不好却仍然不离开的“瞎逼逼”的一批人。

    著名的网络营销专家李叫兽,在谈到文案的转发动力的时候,提到了五种动力:

    寻找谈资,就是平时聊天吹牛的资本;
    表达想法,就是你很想说的一种观点,这篇文章帮你说了;
    帮助别人,为别人解决问题,比如如何设计公众号版式;
    塑造形象,塑造自己的形象,比如孝心,爱心之类的。
    社会比较,实际上就是攀比心,比如去过哪些地方玩了,认识某个牛人了等等。

    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转发动力,在第二条,表达想法。

    有很多体制内的领导,我想会愿意转发,因为体制内确实有大量的不好好工作,“瞎逼逼”却又没能力离开的人存在,这篇文章,替那些体制内的管理者说了话,你们别“瞎逼逼”了,好好工作,就算出去,也啥都不是。尽管那些“瞎逼逼”的人看了也不见得动容,但是会让另部分人觉得替自己说了话。

    从体制出来干得不错的人,也会有转发的动力,因为这篇是替他们说了话,证明他们的选择的正确性。他们一定是愿意转发,给他们那些还在体制内熬着的朋友们看看。

    再思考文章的结构。

    spenser的这篇文章,从3个成功故事开头,顺理成章地得出体制内干得不不错的人,离开体制仍然也很厉害。

    然后,用体制内还没出来的,干得不错的人比较。一种选择,不置可否。

    用胡适和高晓松的金句来转折,批评了没有能力瞎逼逼的体制内的部分人,让人看了,尤其是那些体制内的管理者看了,大呼过瘾。觉得替自己说了话。

    然后,比较体制内外的优缺点,颠覆了认知,就是稳定可能风险更大。提醒体制内的人深思。

    最后,用“为自己活”来结束文章,又一次触痛体制内的人的痛点,因为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时间都给了体制内,有一种为别人活的感觉。

    Spenser文章链接:《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欢迎在留言区跟我继续探讨这篇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出10万+文章?spenser是这样做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nv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