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每天写1000字人在职场
为什么我们习惯“归罪于外”?

为什么我们习惯“归罪于外”?

作者: 4b2beda060ba | 来源:发表于2015-06-13 08:46 被阅读19515次

每年高考期间及至高考后,总会有诸如“迟到、丢考证、忘带准考证、警车开道回家取人间有真爱”等社会新闻、花边消息被报道出来。今年我印象最深的是“郑州高考生因和家人吵架,拒绝参加考试……无助的母亲忍不住在考场外大哭,自责不已。”

可以想象那个场景,做母亲的自责高考前一天晚上制止儿子打游戏,儿子以放弃高考来回应自己的母亲,实在是……网上有人指责这位母亲,怪她考试前没给儿子一个好心情。

一个人上到高中毕业基本上已满18岁,说到底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了。这个18岁的“孩子”跟家人吵架弃考,成功地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脱给了生养他的母亲,相信在他之前的18岁人生中,有过无数次地“归罪于外”。

考前还在玩游戏的,肯定不是学霸,学霸会到考场上证实自己的存在,学霸的妈妈基于对儿子的信任肯定是支持他放松的,不会引发激烈冲突;弃考的儿子只可能是学渣,知道考不好家人一定会指责他(平时不好好学习,开考前还打游戏……巴拉巴拉,我也这样),一弃考,就好了!妈妈会自责,家人、社会上的人也会责怪他妈妈,因为她考前没有给孩子一个好心情!

这位母亲又自责又要被其他人责怪,想想好可怜的……高考虽然不是人生的唯一通道,弃考是儿子自己的选择,他今后需要学习的是照顾好自己,负起自己的责任。

“归罪于外”是一种心理现象。出现问题,不是先找自身原因,而是先看他人的责任和毛病,将责任和问题推出去。为什么我们习惯“归罪于外”呢?

归罪于外的“能力”和习惯也是从小被培养起来的。余世维老师在《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中讲过一个经典案例:小孩不小心撞到桌子,大哭,中国妈妈和日本妈妈处理这件事情的态度截然不同。

中国妈妈往往第一个动作是打桌子,当然这是哄小孩儿的一种方法,是在无形之中告诉孩子,责任在别人。日本妈妈把孩子带到桌子旁边说:“来,再走一次。

显然,日本妈妈在教育中非常注重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桌子是没有生命的,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责任归咎于桌子。好在现在资讯足够发达,更多年轻的家长能够学习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看看周围,仍会碰到小孩子不小心摔倒或碰到的场景,长辈们为了哄小孩不哭,就故意打桌子拿脚使劲踩地,还念念有词“撞到宝宝了啊,不哭,我打他……”换来小孩破泣的笑。

但结果就是,撞到桌子归罪于桌子,不参加高考归罪于妈妈,高考迟到丢准考证抱怨行人不给让路警车没给开道,没有好的物质生活归罪于没生在李嘉诚家,工作不利被骂归罪上级怪罪公司,甚而诸事皆可归罪社会……独独不去想一下哪些是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所以这社会才有一个个的“巨婴”,虽然生理年龄很大了,但仍拒绝成长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有句话很不讲情面,但有令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效——如果你是好样的,就算出了倒霉事儿也全怪你自己。佛陀教导的精髓是“内观”,一个人要学会“向内看”,才会有心灵层面的成长。因为你的人生,你的幸福,是你自己的责任。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我们习惯“归罪于外”?

    每年高考期间及至高考后,总会有诸如“迟到、丢考证、忘带准考证、警车开道回家取人间有真爱”等社会新闻、花边消息被报道...

  • 归罪于外

    每年高考期间及至高考后,总会有诸如“迟到、丢考证、忘带准考证、警车开道回家取人间有真爱”等社会新闻、花边消息被报道...

  • 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

    首先,我们养成习惯;其次,习惯塑造我们。 问题青少年的7个习惯: 习惯一:被动反应。将所有问题都归罪于你的老爸老妈...

  • 普法篇——你了解合法送养吗?

    近日,一起弑子案轰动全国,然最具争议之处是为什么母亲要杀掉自己的孩子?有人仅仅凭“据调查”就将之归罪于贫穷,归罪于...

  • 精致穷

    有时候我们习惯把自己的不快不堪不顺归罪于原生家庭,仿佛自己的优点与生俱来,原生罪成了自己想剥离又无法剥离的一层钢盔...

  • 国人为何爱归罪他人?

    今天谈谈这一段“国认为什么爱归罪于他人? 且不说别人,我妈就是这样一个爱怪罪他人的人。儿时就说我们...

  • 浮躁

    人为什么会浮躁?是人性的劣根还是环境的导致?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人会归罪于这个世俗泛滥物欲横流的...

  • 2020年4月24日晨间日记

    起床:8点 就寝:11点 天气:冷 心情:一般 纪念日: 励志语录:镜子照向自己而非归罪于外! 今日任务 1、团队...

  • 精进-钢笔07

    无论别人给你什么意见,都要记住决定是你自己的。不要依赖别人,更不要把后果归罪于外。 远离安全的舒适区。 远离颠倒梦...

  • 浮躁的枷锁

    人为什么会浮躁?是人性的劣根还是环境的导致?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人会归罪于这个世俗泛滥物欲横流的社会,受...

网友评论

  • c48258f86ee1: @丁是丁
    去去去,落得你高尚
    我是学生狗一枚,心中无数不堪的怨言
    告诉我你的看法
  • 那年_我们都在:中国传统教育的文化根深蒂固,个人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起了不可磨灭的主导地位。然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只是告诫、嘱咐这类的说教,而没有让孩子身临其境的说教只会让其反感,久而久之,甚至逃避。
    其母亲自责而泣,更是体现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另一大弊端。父母常常在教育过程中因为心软而致表里不一,如此言传身教,孩子从小就没有办法确立明确的是非观,更不用说要他去学会责任的承担了。
    要学会承担,首先要有自己的是非观,才能去辨别哪些是属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而不是把一切客观的、主观的原因全揽在自己身上,那岂不是又要论“自我攻击”了。
    内省固然很必要,辩证的是非观也必不可少。不能让内省变成了自罪感。
  • 二十五岁的老奶奶:@丁是丁 👍刻薄点说句,她被人骂得对啊,只不过大众骂她的理由也有偏差
  • 4b2beda060ba:@醒醒吧_T_T“ 我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捍卫对方表达自己认知的权利”
  • 4b2beda060ba:@daynightdreams 是啊
    如果这个妈妈之前的教育到位 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 二十五岁的老奶奶:P.S. 我不是虎妈,小孩不喜欢上课外班暑期班我一个都没报过,现在是电视随便看电动任意玩iPad无限制,不知道这样做好不好,十年后再告诉你们哈😂😂
  • 二十五岁的老奶奶:我来说说我的意见。诚如作者所说,十八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而且完全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所做的,是在孩子十八岁前提供好的客观条件,教会做正确判断的能力,以及能够承受自己行为后果的心理素质。这个郑州母亲很明显没有做到后面两点,她应该自责的不是没让孩子打游戏有个好心情,而是为什么在孩子小时候没有教会他为自己负责。如果我是那个妈,我小孩高考前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可能会提醒他这样做可能的后果(包括考不上大学会找不到工作我会把他赶出门之类😅),之后玩不玩随他。如果他最后决定弃考,我是绝对不会去哭的。

    至于具体教育方法,我们从小就尽量让小孩作决定,当然太小的时候要加以引导。例如出去点餐,如果弟弟图好看点了难吃的甜点,我们不会要求姐姐分点给他(这要是长辈在就比较难办了)。姐姐有一次没完成功课装病不上学,老师告诉我们后要求补交,结果那天我逼她做到12点(也才六岁的小孩啦)。后来她知道因果关系就再也没迟交过了。

    各家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观念,都是为了小孩好。以上一点愚见,见笑啦😅
  • c48258f86ee1:分析太浅,怎么知道那个同学是不是一直以来就与母亲积怨已久的?
    没有知道具体事实,那个母亲用什么语气要求儿子不要打游戏的
    儿子那天是不是又十分紧张学不进去,或是有什么烦恼
    不能随便就把自己的道德认知强加到具体事件上
  • f08f17e30cb6:很多时候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是简简单单的这样分析能行的通。
  • 我的名字叫清阳:道理好讲,难抵人性如此。

    从来没让孩子付过责任的家长,在这件事上突然要求孩子负责,也是不太行得通的。

    克服认知偏差的难度,实在不是读文章就能办到的。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习惯“归罪于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ij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