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拆书:万历十五年

作者: c0cb0f163e6d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22:38 被阅读84次


黄仁宇

关于作者: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中国少了一个拿破仑,却多了一个独特而睿智的历史学家。

关于本书:

以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为样本,围绕这一基干上下索求历史的细节。主要的技术研究方向分为皇权、文官政治、武备成败、社会思潮、司法道德等,力求于平凡的表面探求出历史的本来面目,主张跳脱出当时当地的环境,前后推演更长的时间来观察对比,给出一个独特的中国历史的视角。

本书核心内容:

一  明朝的皇权

本朝的政事千头万绪,而其要点则不出于礼仪和人事两项。开国以来抓住了礼仪这个要点,要求大小官员按部就班,上下有序,以此治理全国。万历皇帝自小在严厉的督导下,被教导做皇帝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敬天法祖,前期的政治权力在外廷治于首辅张居正之手,在内廷授与“大伴”冯宝一流,虽然太祖皇帝朱元璋废除宰相之职是为了巩固君权而煞费苦心,却不能预料后世子孙终究不能每一代都拥有超常的精力和权术,终究是有大权旁落之时。

直至1582年,万历在首辅张居正死后得以亲政,然而由于文官政治的高度成熟,皇权的力量并不能如太祖成祖一般随心所欲。

在立储问题上,万历虽然贵为皇帝,却不能按自己的心意废立所宠爱贵妃的儿子;在官员任免上,他可以把不喜欢的官员革职查办,却很难提拔升迁他所喜欢的官员;在军事问题上,即使想要亲自练兵培养,也最终受到朝臣的激烈反对而作罢;在私人的享乐上,假使要走出紫禁城,也是被御史谏臣百般讽劝。

身为天子的万历,在另一种意义上讲,不过是紫荆城中的一名囚徒,他的权力大多带有被动性。这各种因素的相合,最终导致了原本年轻而又有活力的皇帝置天子之责不顾,远离大臣,消极怠政,造成明中后期无可避免的衰弱。

二  文官政治

明朝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实施后或成或败,全靠看它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扰,否则理论上的完美,仍不过是空中楼阁。这一帝国既无崇尚武功的趋向,也没有改造社会、提高生活程度的宏愿,它的宗旨,只是在于使大批人民不为饥荒所窘迫,即在四书所谓黎民不饥不寒的低标准下以维持长治久安。

这种政策,直接与农民以及各地地主老财合作,是不会成功的,必须要与全体文官合作,没有他们的全心全意,办任何事都将此路不通。

施政的要诀,不外以抽象的道德为根基,促进文官的互相信赖与和谐,以此统治帝国。如果皇帝不见官员,他们就会很难维持信心,信念即失,疑窦丛生,就很难再尽忠竭力。这也就是“四书”劈头所述的“诚意”至此已经不能维持。这种情况就是所谓"上下否鬲,中外睽携“。

中央集权过度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下层行政单位间许多实际问题尚未解决以前,行政效率的增进,必然是缓慢的、有限度的。强求效率增高,超过限度,只会造成行政系统的内部不安,整个文官集团会因压力过高而分裂;而纠纷一起,实际问题又会升级成为道德问题。

最终文官的分裂,导致了后来的党争。

三  武备成败

明朝重文轻武,武将领兵作战,和文官集团的施政原则在根本上是不能相容的,文官一贯以保持各方的平衡作为施政的前提,动用武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失败的象征。

但是对武将来说,他们需要准确的选择能力和决心,着眼点在于取得实效而不避极端。可是组织和后勤都由文官管理,往往因为不重视而不能及时供给,或者各种军备物资毫无统一而符合质量的规定。

就算出了戚继光这样不世出的一代名将,也是因着张居正的前期荫庇才得以成功。大树既倒,便马上打回原形,最终也只能郁郁而终。

等到东北满人兴起,边境各镇由于一直以来的玩忽职守、不思进取,与努尔哈赤的部队交锋,往往是一败涂地,众不敌寡。兹后八旗军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取代明朝也只是迟早的问题。

四  社会思潮

在思想方面,自两宋理学以来,又承阳明心学这一支出了李贽这样一个异类。李贽立志追求自由,于封建社会不可谓不震撼。也正是他过于前卫的思想,其一生似乎都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主要是精神上的。

李贽的历史观大多符合传统的看法,但在伦理方面,和欧洲哲学家马基雅维利极其相似。他指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天理”。

在对历史上的财政经济问题上李贽也有自己的观点,他推崇战国的李悝、汉代的桑弘羊、唐代的杨炎,更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一个贪官可以为害至小,一个清官却可以为害至大”。

他的结局也令人感叹,由于不被时局所容,被罗织罪名后关入监狱。虽然朝廷没有准备杀他,但是李贽这样一个拥有自由灵魂的思想者内心无疑是极度苦闷的,终于乘剃头的时机以剃刀自刎。想来,若是在1587年李贽便能早早死于火灾,就没有日后诸多苦恼了。

五  司法与道德

明帝国在司法制度上的困难:以熟读诗书的文人治理农民,他们不可能改进这个司法制度,更谈不上保障人权。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离不开传统的伦理,组织上也没有对付复杂的因素和多远关系的能力。

本书抬出一个典型人物,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通过海瑞曲折艰难的一生窥见明朝官僚是如何实践司法的。

海瑞虽然充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并且执法不阿,但是作为一个在圣经贤传培养下成长的文官,又始终重视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他充当地方官时,一部分案件的斟酌标准即是以伦理道德为依据而判定。

海瑞一意重农,力追往古,强调“两汉力田孝弟并科之意,隆礼相爱,惟上意向,惟民趋之,一归本业,力返纯真。希冀以个人力量,领导社会回复到历史上和理想中的单纯。

然而,这终究不过是个别君子的自我修养,不能改变整体的治国理念,也与大多数官僚的利益相背,注定是无法成功的。本朝的法律不外是行政的一种工具,而不是被统治者的保障。

关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大历史的观点,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

大历史观,不是单从书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仅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领悟获得的。作者的经验,是几十年遍游各地,听到不同的解说,再因为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才体现出来的。

以短衡长,只是我们个人对历史的反应,不足为大历史。将历史的基点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

从大历史观点来看,历史上有长期性的重要发展,牵涉很多事物的时候,很难是少数人的贤愚得失所能概括。

明末至民国初的例子:

中国传统社会无法局部改造。过去政府与民间的练习着重于尊卑,靠科举制度维持

民国肇始,军阀割据,也是当然趋势

国民党专政,创造了一个高层机构,靠城市经济维持

共产党土地革命,在农村创造了一个新的底层机构

不是说几个世纪所有人物毫无贤愚得失,只是个人的贤愚得失不足以更改上述历史发展的程序。

对中国大历史而言,英国1689年的经验,可以借鉴。

点睛:

“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端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


【小人国物语】        午夜骑士

如果觉得有一点点收益,请点个赞支持,不胜感激

来跟着我:

1.2.3

切克,恰噶,

zoom  zoom  zoom~

【野狐乱弹】             讲真,历史上的戚继光原来你是这样的牛逼

相关文章

  • 午夜拆书:万历十五年

    关于作者: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

  •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 袁博 一本书读懂晚明的衰落,改革开放30年30本书榜首。 书名:《万历十五年》 作者: 黄仁宇 今...

  • 《万历十五年》的秘密

    作为豆瓣评分9.0、畅销不衰的“奇”书,《万历十五年》到底牛在哪? 一、 《万历十五年》的特殊意义,首先在于厦大历...

  • 读书笔记 | 明的制度(上)

    读书笔记-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上 内容梗概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教授在美国的作品,书的名气自不必我去赘述,...

  • 值得不遗余力的推荐——《万历十五年》书评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出版至今已有30多年,经久不衰,可见其魅力。因为拆书的缘故,这个月我读到了第五遍。读完五...

  • 小白读书笔记9.29

    这周读了《投资洞察》、《浪潮之巅》以及《万历十五年》这三本书。 《浪潮之巅》快看完了上册,《万历十五年》已经看完1...

  • wanlishiwunian

    有些书频频被列入各种经典必读,《万历十五年》就是其中之一。 因着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人民的名义》,《万历十五年》跟...

  • 《万历十五年》印象记

    100天阅读33本书之《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一个本不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封建王...

  • 不平凡的惊雷总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埋下因果

    2019年第一本床头书《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是一个平凡的年份,平凡的淡出水来,却也是明朝中兴转衰的前夕。 书刚...

  • 岁寒读书笔记――《万历十五年》

    最近刚刚读罢《万历十五年》一书,且以本文分享阅读本书的一些感悟。《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不消多说,此书大名在研...

网友评论

  • 花样棉花:不错哟
    花样棉花: @v午夜骑士v 不谢!加油↖(^ω^)↗!欢迎多给我文章指出问题,一起进步哟!我需要你的帮助和支持
    c0cb0f163e6d: @孤独总是那么可怕 3克油🙃

本文标题:午夜拆书:万历十五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ty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