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我的大学散文
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十回)谐音千里3

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十回)谐音千里3

作者: 李缓之 | 来源:发表于2019-12-25 16:30 被阅读0次

              姓名隐线变换手法

              贾府四艳内含冤情

    雪芹千里蕴谐音,引得红迷久探寻。

    洗尽铅华始见心,满园春色为逢真。

    隐线,隐线变换;手法,手法翻新。雪芹创作让人折服!加密,隐线加密,势成黄河曲曲,烟雨蒙蒙,让人倍感迷茫难寻!雪芹运用“曲径手法”制作谜局,我们追寻红楼迷踪阻碍重重,“幽处”难寻。

    《红楼梦》文本中第一条隐线的构成情况十分复杂。这条隐线是由书中人物姓名构成的。我们前面分析至“林如海”。现在,我们再接着分析由人物姓名构成的这条隐线,来看看雪芹是如何延续这条隐线的。接下来,雪芹对这条隐线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变换,使得这条隐线变得更加隐蔽而难以觉察,这也表现出雪芹的“李贺鬼才”。《红楼梦》文本第二回中林如海之后出现的人物是黛玉的母亲贾敏,但她的名字却出现在黛玉之后。这也反映出雪芹变换着来描写这条隐线。

    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府老姊妹四个当中最小的,也是这老姊妹四个当中最后亡故的。她们中的其他三位雪芹都没有写出名字来,而只有黛玉母亲的姓名被雪芹写了出来,这也是在给我们红迷朋友提示。黛玉母亲的姓名贾敏被黛玉读作“贾密”。这表面上看是黛玉在遵守封建社会的“避讳之制”。而实际上却包含着雪芹的隐藏语意。这是黛玉“带语”的一种表现,也是雪芹的一种谐音。“贾密”的谐音就是“加密”。雪芹这是在指出这条隐线从黛玉的母亲往后,其创作手法产生了较大变化,即雪芹对这条隐线的构成情况进行了“加密”处理,使之变得更加隐蔽而难以发现。我们称之为“谐音加密法”

    之后,《红楼梦》文本的女主人公林黛玉的姓名登台表演。这个人物姓名的隐藏语意存在两种情况,这是由林黛玉双重人物形象而决定的。其中的第二种情况因为还有雪芹的其它手法存在,我们只能放在以后再讲。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情况。“林黛玉”同样是雪芹创作出来的一个谐音姓名,其谐音是“临带语”。就是说黛玉的有些话中是包含着双重或多重语意的。这一点我们红迷朋友读完《红楼梦》文本后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出来。

    林黛玉这个人物姓名之后出现的就是“冷子兴”。他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的姓名同样是一种谐音,其谐音是“冷字行”。这说明《红楼梦》文本是以“冷笔手法”来揭示隐藏语意的一部千古奇书。所以我们红迷朋友更要看重书中的冷笔描写内容。雪芹用林黛玉和冷子兴这两个人物姓名指出了对这条隐线进行“加密”处理时的创作手法。

    紧接着贾雨村说出了东汉的贾复。在这之后,贾雨村还说出了一大串人的姓名,这些人都是历史人物,他们未曾参与《红楼梦》文本的故事情节,因此他们的姓名不存在谐音情况。

    雪芹为隐藏血泪真相,接下来借冷子兴之口,说了一连串贾府从起家到现而今的人物姓名。这里边情况相当复杂。冷子兴介绍的贾府情况之中包含着好多个隐藏起来的“四字句”。我们不按人物姓名出现的前后顺叙,而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逐一分析说明。我们先来看其中比较明显的由贾府四艳姓名中包含的字来构成的“四字句”情况。这是一种“谐音加密法”的运用。我们红迷朋友都知道,贾府四艳依次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我们根据雪芹的“四字句法”来进行分析,她们姓名之中的“贾”和“春”字是相同的,可以略去不论,那么只剩下“元、迎、探、惜”这四个字,它们正好构成了一个四字句“元迎探惜”。目前,红学界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个四字句的谐音句是“原应叹息”。我们觉得这样谐音还有待商榷。原因有以下三点:一、这样谐音是一种孤立的谐音,这不符合雪芹的创作目的。我们从隐匿学的角度分析认为,雪芹创作《红楼梦》文本的目的是揭示血淋淋的真相。贾府四艳是十分重要的书中人物,一定与血淋淋的真相紧密相关,而这种谐音只是对贾府四艳的个人命运进行感叹,这有点说不过去。二、这种谐音与我们分析的这条隐线基本没有关系。根据我们前面对这条隐线的分析来看,人物姓名的谐音情况是这条隐线的延续。而这种谐音则丝毫看不出来是对这条隐线的延续。三、我们进行谐音时,要与书中人物的命运相联系。这种谐音与贾府四艳的人物命运毫无关系,缺少相应的推理依据,可以说是一种凭空想象。

    那么,我们认为,贾府四艳构成的谐音四字句“元迎探惜”还会存在更加合理的解读。它们依次会是:

    贾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长女,贾宝玉的姐姐,是身份尊贵的皇贵妃。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起初充任女史。后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元春的人生命运关乎贾府的兴衰荣辱,显然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正在走向没落,而贾元春晋封为皇贵妃则无疑是给垂死的贾府打了一针强心剂,令没落的贾府重现繁荣尊崇,盎然生机。然而这种重现的繁荣尊崇是短暂的,是一种回光返照,是难以为继的最后荣耀。贾元春最终离奇暴卒,使得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因获罪而被抄家。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既预示着后来她庇荫的贾府“树倒猢狲散”的悲惨结局,也反衬了贾府事败而被抄家后的凄惨景况。元春之死不仅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封建贵族特权阶级即将走向覆灭,敲响了贾府最终败亡的警世丧钟,而且贾元春自己也完全成为封建皇权内部斗争的一个牺牲品。声称“毫不干涉时世”的雪芹,大胆地揭开了封建社会政治漩涡的遮羞帷幕,使之露出残酷真相的冰山一角。雪芹让我们红迷朋友从贾府的盛衰荣辱中,看到了其背后隐藏的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之间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的肮脏做派和嗜血本性。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它权势最大,富甲一方,地位尊崇。贾元春又是确保贾府这种显贵地位的最大靠山,她的皇贵妃身份使得世代勋臣的贾府一跃而成为了皇亲国戚。我们红迷朋友可以看出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陈了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空前盛况。但贾府的这种空前繁荣是贾元春的骨肉生离换来的。贾元春回家省亲时,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是泪满衣衫的。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封建皇宫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完全像是一个从幽闭囚禁之地出来的幽怨女性的人生感叹,这说明贾元春看清了封建皇宫的黑暗本质,其中充满着见不得人的各种阴谋诡计。我们红迷朋友从这里也能看出贾元春心中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然而这种美好愿望只能是空中楼阁,她省亲之后,又要回到那见不得人的封建皇宫,这看似是一种生离,其则是一种死别。因此,这些热闹场景的描写都为贾元春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她不但丧失了人生自由,而且还将失去生命。因而,雪芹描写元春显贵带来的贾府盛况,看似热闹非凡,富贵尊崇,实则暗含血泪和满心冤屈。脂批也曾指出元妃之死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值得我们红迷朋友注意的是《红楼梦》文本中过早亡故的人物形象都有令人信服的各种原因,而唯独贾元春爆病早卒的原因雪芹却只字未提,这里边包含着难以明说的冤情。我们红迷朋友从“虎兕相逢”四个字无法推断出元春的亡故原因,而《红楼梦》文本第五回有关贾元春的曲子中的有些话也很蹊跷,如说元春的“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等语。假如贾元春后来死于宫中,那么对于筑于“帝城西”的贾府来说并不算远,“路远山高”、“相寻告”云云,都很难解释清楚的。而“芳魂消耗”则预示着元春介入了封建皇宫的宫廷内斗,为此而费尽心思,其死因成谜。因此,贾元春之死成为了一桩彻头彻尾的宫廷悬案。不过,有一点,曲中写得比较明确,即写元春以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哭诉说:“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明明白白地是在告诉自己的亲人们,要以她的含恨而死作为前车之鉴,赶快从官场争斗之中脱身,尽早退出封建宫廷争斗,元春希望贾府能以此避开即将临头的抄家灾祸。然而身处封建宫廷争斗之中的贾府已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最终也无法摆脱败亡的悲惨结局。对于贾元春这个人物姓名中的“元”字本身就包含着开始和源头之意,并且贾元春暴病而亡的原因不明,其中包含着很大的无法表达的旷世奇冤。贾元春身份高贵,雍容大度,正直妙龄,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之际,却突然不明不白地离奇亡故,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因此对于贾元春的“元”字,将其谐音成“冤”字相对比较合理,这既与她的人物命运相一致,也符合雪芹的创作意图。

    贾迎春是贾府的二小姐,为荣国府大老爷贾赦之妾所生,与其他姐妹一同在贾母跟前生活。自从元春进宫后,她就是贾家最年长的千金小姐,她长得“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姿容秀丽,温存可人。她的个性则是"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是标准淑女,亲和力很强的人物形象。而她的性格不突出,才华也相当一般,是与世无争的柔弱性格。在大观园的众多女儿当中,这个性格十分低调,甚至非常木讷。迎春既是一个不太受人关注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完全无心把控自己人生命运,自我意识薄弱的悲剧人物。性格决定命运,贾迎春的性格,也就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她的父亲虽然袭了官职,但却不好好做官,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一大把年纪了,不好好将养身体,却一味好色成性,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地收在房里,自己又贪多嚼不烂,没的耽误人家女孩的青春年华,还没日没夜喝酒滋事,不惜用巧取豪夺的方式,夺取了“石呆子”的家传宝物。迎春的哥哥是同父异母的贾琏,贾琏一方面协管荣府,另一方面又极度好色成性,不论好坏,脏的臭的都想收入自己囊中。迎春和他从小就不在一起生活,再加上迎春又不会积极主动笼络贾琏,因此,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也变得十分淡漠疏远。迎春亲生母亲早死,名义上的母亲是邢夫人,而邢夫人自己眼界不高、贪财嗜利、毫无廉耻,迎春没给她带来一星半点利益,她非常看不起这个妾生的女儿,更谈不上半点关心爱护了。迎春的身世是十分让人感伤的,和林黛玉一样,唯一能依靠的也就只有贾母的怜惜疼爱了。她美丽善良,但天性懦弱,也乏才情,对周围的一切,更是不闻不问,木然处之,人称“二木头”,用小厮兴儿的话来说就是“戳一针也不知嗳吆一声”。与精明强势的探春相比,同为庶出的迎春逊色得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天壤之别。迎春每每出场都仿佛是个隐形人一样,让我们红迷朋友看不到她身上闪光之处,她做人退让,不露锋芒。在“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这段故事中,迎春的乳母偷偷拿了迎春的累金凤,去换赌本赌钱被发现之后,她的儿媳来找迎春求情,被迎春婉言回绝。其便信口雌黄说迎春要了他们家好些东西。迎春的丫鬟听了怒不可遏,进行质问,而迎春却予以制止说:“罢,罢!不能拿了金凤来,你不必拉三扯四的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就是太太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你出去歇歇儿去罢。何苦呢?”迎春心中明知乳母偷了累金凤,但就是想“息事宁人”。绣桔实在忍无可忍,提出要到“二奶奶房里将此事回了他”。迎春乳母的儿媳见要去回凤姐,心中害怕,但却反攻为守:既承认了累金凤是她婆婆所偷,又表示现在可以赎回来,其竟然以迎春必须到老太太那儿去求情,放出其婆婆作为赎回条件,来要挟迎春,丝毫不把千金小姐放在眼里,完全一副无赖形象。而迎春立刻拒绝说:“好嫂子,你趁早打了这个妄想,要等我去说情儿,等到明年也不中用的。方才连宝姐姐林妹妹大伙儿说情,老太太还不依,何况是我一个人,我自己愧还愧不来,反去讨臊去。”聪明的绣桔看出就里,一针见血地指出:“赎金凤是一件事,说情是一件事,别绞在一起说。难道姑娘不去说情,你就不赎了不成?嫂子且取了金凤来再说。”这里雪芹的描写生动形象,聪明伶俐的丫鬟,更反衬出迎春这位千金小姐的糊涂透顶和懦弱无能的性格特征。迎春乳母的儿媳见已无通融余地,绣桔又说出了她要挟迎春的险恶用心,不禁恼羞成怒,大放厥词,颠倒黑白,居然说迎春作为千金小姐占了她们的便宜,花了她们的银子,最后还把邢夫人也牵扯进来。绣桔大怒,要与乳母之媳“算账”。这时的迎春不明辨是非,惩治恶奴,反而毫无原则地制止说:“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要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金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的,出去歇息歇息倒好。”绣桔听了这话,当真是“又急又气又哭”。“急”的是自己作为迎春身边的大丫鬟,不能照看好首饰,致使累金凤被盗,一旦被贾母王夫人发现,自己是要承担责任的。“气”的是,迎春竟然对这样清楚的偷盗事件黑白不分,懦弱怕事,任凭恶人为非作歹,欺世盗利。“哭”的是,自己一身清明,问心无愧,反遭奸人陷害,而迎春不但不主持正义,还助着奸人为非作歹。这时,迎春的大丫头病中的司棋,也勉强挣扎着过来帮绣桔责问乳母之儿媳。然而,就在这激烈争执的时刻,这位迎春小姐劝止不住,自己居然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明明是奶妈犯错,却仗着迎春好脾气反咬一口;迎春明明有理,却为息事宁人而甘愿吃亏、不予分辨。这种妥协退让,任人欺凌的处事态度,自然是“懦”的一种表现。忙过了中秋节之后,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中,首当其冲地便是司棋被赶出去。司棋毕竟是迎春多年的大丫鬟,今司棋被逐,迎春确有“不舍之意”,而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而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不能做主”,“事关风化,无可如何”,终于不发一言,眼看着司棋被带走了。司棋临别时哭道:“姑娘好狠心,哄了我这两日,如今怎么连一句话也没有?”说迎春“好狠心”略显过分,但为身边关乎切身利益之事,无论善恶,迎春始终一言不发,确是事实!作为贾府的一位千金小姐,为何会是这样的一种处事态度?也许除了天性懦弱之外,还有庶出身世,处境险恶等因素在内。迎春的命运和处境是悲惨的。她的婚姻大事,由贾赦独断敲定,许给了所谓的“世交之孙”中山狼孙绍祖。而且“娶亲之日甚急,不过今年就要过门的。”《红楼梦》文本第五回中迎春的判词说:“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描写迎春的喜冤家曲中又说:“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这些都预示了迎春婚后在孙绍祖的作践下,受尽折磨,时仅一载,即悲惨死去。随从迎春的奶娘回贾府请安时,“说起孙绍祖甚属不端,姑娘唯有背地里淌眼抹泪的,只要接了来家散诞两日。”接回家来以后,迎春“哭哭啼啼在王夫人房中诉委曲,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说得王夫人及众姊妹无不落泪。她心中想念着姐妹们,挂念着大观园昔日的住处……住了三五日,孙家已派人来接,“只得勉强忍情做辞了。”迎春的个性与她的出身、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她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愚弄,只能任凭父母将其嫁给中山狼,最终被其折磨致死,结束了自己悲惨的短暂一生。贾迎春的悲剧,可以说既带有典型的封建时代特征,也是她个人命运、性格以及封建时代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就像是在滚滚大河中飘摇不定的无人掌舵的一叶扁舟,最终只能被无情的滔天风浪掀倒摔碎。她的不幸遭遇既是封建社会的买卖婚姻造成的,也是她软弱无能,一味迎合的性格造成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残酷束缚迫害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贾迎春的“迎”字既对应着封建社会的吃人礼教,也对应着她本身的性格特征,更对应着她读的《太上感应篇》,其谐音则对应着“应”字,这会是相对比较合理的解读。

    贾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是荣府二老爷贾政与赵姨娘所生,与迎春一样,也是庶出,但其性格,却与迎春天壤有别。探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其中“顾盼神飞”四字,活灵活现了她的聪敏伶俐、大方传神、清新脱俗的精神风采。探春在《红楼梦》文本中无疑是一个活跃人物,她既个性突出,胸襟阔朗,与众不同,又心地善良,精明强干,为人不卑不亢,自尊拼搏,志气高远,且心思通达,深有主见,勇于创新。在给宝玉的结社帖子中,她特别举了东晋高僧慧远之莲社及谢安邀友集于东山的典故,以明结社之愿。值得我们红迷朋友注意的是帖中:“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其意思是谁说结诗社展示雄才大略,只能是男子的事,我这里却主张我们女子也应有此东山之雅会。她这种不让须眉,锐意进取的刚烈品性超群脱俗,显而易见。对探春的结社提意,宝玉自然“喜得拍手”叫好,而且还说“早就该起个社的”。众姐妹也都响应热烈,赞成纷纷,聚会于秋爽斋商议。探春提出诗社活动的次数,“一月之中,只可两三次才好。”又表示自己“先作个东道主人”,当日就开一社……总之,探春不仅是建立诗社的倡议发起者,也是诗社活动的“决策”者之一。于是,大观园中第一个以女诗人为主体的海棠诗社就此诞生,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海棠诗后,有菊花诗、芦雪庵即景诗、怀古诗、桃花诗……这些都成为《红楼梦》文本诗词交响中最美好华丽的迷人乐章,合奏出动人心弦的优美曲目。诗社的创建,正是探春高雅绝伦的一次自我展现。她才干卓绝,眼光独到,敢想敢为,敢为天下先;她审时度势,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关注家族命运,是富有忧患意识的女“政治家”。雪芹对她的塑造可谓用心至深,在《红楼梦》文本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雪芹把她安排在第四位,这是很高规格的精心设计。雪芹在安排正册名单的时候,虽然定下了入正册的女子身份为贾府主人,不考虑丫头进入正册,这里头确实有等级观念存在,但这只是雪芹一个粗线条的框架,并不只是以封建血统地位来排序的,雪芹还考量了人物塑造的重要程度这一标准。探春虽然是主子小姐,但她分明是庶出,按封建社会的血统等级观念,庶出的地位要比嫡出的低很多。如果曹雪芹只认封建血统出身,那探春绝对应该排在迎春等人的后头。但雪芹不仅把她排在了迎春的前头,还排在了史湘云和妙玉等人的前头。这就说明,在这个大的等级框架范围内的排序还存在一种综合性评估,除了世俗价值观所确定的那个地位,还要考虑这个角色本身的重要性因素。能进入雪芹设计的正册的人物形象,哪怕是排在最后,都是雪芹心中的珍爱。探春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决断果敢,有"玫瑰花"的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善书能诗,明理知事,趣味高雅,是大观园中不可多得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族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革新;她生逢末世,且系庶出,又因亲娘从中作梗,难以受到重用。虽在凤姐得病告假期间暂执权杖,但她开源节流,革新大观园,想有一番作为。然而世事弄人,她权力有限,且贾府积重难返,革新为时已晚,她无法挽回最终被抄家的悲剧。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她的才能绝不仅仅局限在诗词歌赋方面,她还是具有管理才能的杰出女性,是赛过男人的脂粉英雄。探春不会像贾宝玉那样成为贾府的叛逆者,更谈不到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是贾府的卫道者。因此,当她以敏锐眼光看到了贾府大厦将倾的现实时,激发出的悲愤痛惜之情,就比贾府其他人来得更强烈、更真挚。然而,探春的警策之论以及种种兴利除弊、秉公治家的举措与努力,都终究未能挽救贾府的没落衰败,而她自己也只落得一个远嫁海疆的结局。

    在鸳鸯抗婚一事中,当贾母生气时,在场那么多重量级人物都不敢吱声,当时只有探春挺身而出,打破僵局;抄检大观园时,只有探春秉烛列队,严阵以待,最后还重拳出击,惩罚恶奴;迎春房里没规没矩,只有探春前来申饬督促,打抱不平。这些都能看出她有大将之风。然而探春也是痛苦的,她感受到的痛苦正是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痛苦,是壮志难酬的痛苦,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痛苦,也是愤世嫉俗的痛苦。这种痛苦源远流长、绵亘不绝,但又不失其高风亮节。探春在痛苦中坚守节操,不为五斗米折腰,她傲然挺进,慷慨激昂,以创新发展的精神气概,谱写华美悲壮的生命之歌。探春的精神气魄令贾母、王夫人、凤姐及那些下人们刮目相看;她的创新改革令凤姐、宝钗、平儿等深深佩服;她的雅趣诗才备受黛玉、宝钗等才女赞叹;她重情重义,对赵姨娘不失孝道,对迎春、惜春关怀备至,更与自己的丫头肝胆相照。她是一座灯塔,尽力在照亮贾府的未来之路,她是《红楼梦》文本中一位光彩照人的杰出才女。美丽的探春,不仅才干出众,而且情趣高雅。她的《簪菊》诗就受到一致好评。她处事治家,更有“文化品味”,与凤姐相比,两人皆有才干,都可谓理家能手,但两个人的“境界”却完全不同:探春关注的是整个家族的命运,而凤姐主要是为了一己私利;探春理家有理念,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而凤姐全靠随机应变,讨好贾母,伺机中饱私囊,充满市侩俗气。探春身为女子,其爽朗气概不让须眉。秋霜斋内的装饰说明这些:大理石案上“笔如树林”、“宝砚数方”,墙上是“大幅字画”,案上是“大鼎”,架上是大观窑的“大盘”,盘里是数十个“大佛手”……突出了一个“大”字,非大心胸大抱负者无以如此。室如其人,探春居室毫无脂粉温柔之气,尽显英雄本色,这正表现出探春的男子气度。探春是一位机敏聪慧,心思缜密,清醒明理,见识深远,颇有政治才干的女子。与其他人相比,探春更具有一种侠义心肠。她比其他人更有远见,更懂得荣辱共存的道理。面对事情,她不像其他人那样选择作一种旁观者,而是她将自己置身其中,并试图力挽狂澜。她目光深远敏锐,对贾府的黑暗腐朽,危机四伏,能洞见先机。她怀有敏感深重的忧患意识,在面对抄检时,她义正辞严地发出了警告和预言:“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声这番真知灼见,是对这个家族的失望与愤怒。庶出的身份是探春心内的一根刺,她却并没有因此而像她的弟弟贾环那样自甘堕落,为向上攀升不择手段。她不卑不亢,处处不让于人。用她自己的话说,要自己是个男儿,早出去干一番事业去了。应该说探春算是最终命运比较好的了,她虽然是庶出,但却明白事理,勇于抗争,丝毫不让嫡出;她勇于探索,寻求新路,试图改变贾府的没落现状;她内省心明,远嫁贵婿,为自己人生挣得一方乐土,最终成功避开被抄家的家族厄运。虽然她过于看重名利,但她却从未做过损人利己之事。名利是应该被人们认可的好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取名利,不择手段地获取名利是不好的事情。探春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现出她身上的蓬勃生机,为改变自身命运所进行的不懈努力。这也正应着她名字中的一个“探”字,因此我们就直接用这个“探”字而不再进行谐音处理就是相当合情合理的了。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府四艳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宁国府贾敬的幺女、贾珍的胞妹。她生于钟鸣鼎食之家,长于诗礼簪缨之族,有着贵族小姐应有的文化教养。由于贾母怜惜,随同迎春、探春和宝玉在贾母膝下承欢,这不能不说是命运对她的眷顾。随着黛玉丧母而被接来贾府,惜春的这种眷顾也就结束了。书中交待“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屋后三边抱厦居住。”贾母的喜好是府内上下的风向标,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自身命运。

    《红楼梦》文本中,直接描写惜春的情节和内容很少,无论在宁荣两府或是在大观园舞台中,惜春充当的始终只是一个陪衬的角色。在贾府重大活动中,她的出场都是静默无声的。她没有凤姐的伶牙俐齿,能在说笑中博得贾母的欢心。也没有宝钗的八面玲珑,能以主角的身份登上贾府权利和荣耀的核心位置。她也没有探春的机敏机警,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空间和人脉。她只是默默无闻地见证贾府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她只能是跟随大家参与贾府活动,不得不把自己置身其中,这其实只是一种被忽略的存在。她的青春和生命就是在这一次次作为看客的无意义行为中延展维系着。其实惜春的处境还不如黛玉。黛玉上有贾母的呵护照顾,中有宝玉的知己之恋,下有紫鹃的赤胆忠心。还有薛姨妈、王熙凤等人出于世故的笼络示好。与之相比,惜春什么都没有。然而她的性格却不似黛玉那般多愁善感,尽管倍受忽视冷落,她始终倔强顽强地在这种冷漠的逆境中挣扎地活着。

    惜春有着孤独凄凉而又倔强的内心世界。在《红楼梦》文本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中,送到惜春那里时,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做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在四十六回中,鸳鸯为了抗拒贾赦的淫威,不去给他做姨娘,在情急之下才说做姑子去。鸳鸯虽是贾府仆人,可内心依然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只是希望破碎之后,在痛苦和无奈中才说出了要做姑子。而惜春是贾府的千金小姐,幼小的心灵中早就萌发了做姑子的冰冷愿望,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惜春身上的冷漠孤独,这既是她看惯贾府的种种丑恶行径后的一种无奈,也是她自己生活经历造就的必然结果。惜春的判词《虚花悟》中说: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胜,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风树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道说,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这首判词都是分析结果的一种呈现,而没有一点现实人物的故事情节。惜春是贾府中过早地体悟到人生悲苦和无奈的人物形象。她擅长作画,而一个有绘画特长的人,他的观察力一定非常出色。在贾府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惜春充当的都是默默无闻的旁观者。这一方面造就了她孤僻冷漠的内心世界,同样也造就了她超然事外,理智淡然的内心态度。从众芳齐聚大观园开始,惜春几乎没有什么表现。直到第七十四回中为了入画的事情,她在与尤氏的争执中才有所表现:“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找我。”又道:“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尤氏道:“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道:“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从这段对话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惜春身处你争我斗的贾府,她唯一在意的就是个人的名节,而不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她始终默默无闻,尽管被众人忽视,但在内心深处,她同样有着作为贵族小姐的高傲和尊严。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中,探春是极其愤慨和不满的。而迎春只能眼泪汪汪地看着众人带走了朝夕相伴的司棋,她又一次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看到了自己在人间的无奈。而当众人让她到贾母跟前讨情时,她却道:“罢了,连宝姐姐林妹妹她们都碰了钉子,何况我。”而惜春的态度在众人看来有点不合情理。较之迎春懦弱,探春泼辣,惜春则是孤介。当入画触犯了规矩被罚出贾府时,惜春并没有想到去讨情,而是毅然决然地断绝了和入画多年相处的主仆之情,这反映了惜春内心充满着冷漠孤独和清高傲骨。她努力维护自己的人生尊严。她从不刻意去笼络讨好谁。尽管多年被人们忽视,内心却一刻也没有忘记作为一个贵族家庭女子的尊严自持。

    惜春的判词,充斥着一种对繁华绚丽表象背后的孤冷凄凉境况的深刻解读。在贾府浊浪滔天的荣辱沉浮和繁华似锦的红尘过往中,惜春过早地就成为了一个旁观者和被忽视者,她前面有那么多厉害人物,自己年龄最小,最没有话语权,心中之思无法向人诉说,也没有人愿意去听她诉说,孤独凄冷对她来说就是家常便饭,这种内心感受始终伴随着她的生活。因此贾惜春的一切作为都是在自己深刻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判断推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最明显性格就是一种冷眼旁观而形成的孤介,这种性格的形成原因就是她感受不到人间任何温暖而造成的必然结果,这使她形成了自己内心的一种自我分析判断,作任何决定时,都会从自身名节出发,说出自己的话语,采取相应的行动。由此可见,贾惜春这个人物姓名中的“惜”字对应的谐音会是“析”字,是一种冷静的分析判断。这样谐音才显得更加合情合理。

    综上所述,由贾府四艳姓名中的字组成的四个字“元、迎、探、惜”,其对应的谐音会是“冤、应、探、析”这四个字,由此组成的谐音四字句会是“冤应探析”,这才是相对更加合理的一种谐音。其意思为雪芹的曹氏家族被抄家的冤屈情形是应该进行探索分析的,而并不是雪芹让我们红迷朋友对书中人物命运进行感叹同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十回)谐音千里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yu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