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跟我诉苦,说她妈妈对她太好了,好得她只想躲着妈妈。
我笑话她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想要人对我好还没有呢。
谁知道,她叹了口气说:你是不知道,我就是咳嗽两声,我妈都紧张得要命,非要带我去看医生,你说好笑不好笑,我一个二十几岁的人了还不会照顾自己吗。
这不是朋友第一次跟我诉苦了,她妈妈对她的好事无巨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不敢跟妈妈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了,因为一旦说了,妈妈肯定东想西想,把她当成小孩子来看待。
朋友说不是不感恩父母的付出,而是这份爱太过于沉重,沉重得她想逃离。她更希望的是妈妈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重心放到她身上。
然而,她不能跟妈妈这么说,她要是说了,妈妈还会说她不孝,骂朋友是白眼狼,不知好歹。
朋友既不敢忤逆妈妈的意思,又受不起妈妈无微不至的爱,所以跟妈妈在一起就无比焦虑,只想逃走,但是又走不了。
在孩子幼儿时期还有很多父母跟孩子关系很好,但是到了青春叛逆期,乃至成年之后,很多孩子都想要逃离父母。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父母没有处理好和孩子的边界。
在中国很少有父母和孩子是好朋友,亲子关系既亲密又能彼此尊重对方的边界。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说,2-6个月的婴儿期是正常的共生期,之后的都是病态共生。
6个月至2岁期间是个体化分离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会开始尝试发展自己的能力,他们开始学着爬行、尝试自己吃饭,开始有自己的主见。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小叛逆”,不止一个朋友跟我说过:小婴儿多可爱,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大了就开始不听话不好带了。
我才意识到原来有很多父母不愿意孩子长大,不愿意他们离开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心理上的分离,是个体边界感的基础。
但是我们经常不考虑孩子的边界感,大部分的父母认为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然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
明明孩子已经吃饱了,却非要孩子再吃几口,生怕孩子饿到了;明明孩子已经够暖和了,却非要孩子再多穿一件,生怕孩子不知道冷暖。
孩子只是小,他不是傻,但是很多父母偏要强行干涉孩子的意愿,心量强大的孩子开始叛逆,而乖巧的孩子则真的被养“傻”了。
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番茄炒蛋”视频,引发了大波网友的争论。
一个留学生为了让异国的同学们尝一尝博大精深的中国菜番茄炒蛋,于是向母亲求助,母亲发来一大堆的微信语音,但是该同学没有做菜经验,听了语音完全一脸懵逼。
于是父母抄家伙去厨房给儿子来了一段番茄炒蛋的现场直播,儿子终于学会了番茄炒蛋,免不了和同学炫耀显摆一番,却忘了微信那端的母亲还在等着他的回复,也忘了此时国内时间是凌晨四点种。
有人感动于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有人指责孩子不够独立加自私,半夜三更吵父母休息。
孰对孰错已无法衡量,只能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父母不曾放手,就不能怪孩子不会照顾自己。
感动也好,指责也罢。说白了就是父母不愿意改变这种共生的关系。
这是这一代妈妈普遍的问题,她们替孩子做各种事情,承担着本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以至于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界限,互相依赖。
然而,人永远都是要独立成长的,人跟人之间健康的关系,是尊重彼此的界限,却又能给予彼此情感上的支持。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了,不含敌意的坚决这一说法。
我始终爱你,不过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决定,态度坚决但是不含敌意。
今天早上看到作家红娘子发的朋友圈就很好玩,她教孩子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她家女儿早上闹钟没响,老师打来电话时小丫头快要吓哭了,她还淡定的安慰孩子:没事没事,跟老师解释说你没开闹钟就是了。
红娘子不止一次在朋友圈里说过,她向来都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她不接送孩子,连孩子吃饭也不管,因为她觉得孩子在饭堂已经够营养了,她甚至忙于写作时还会让孩子在饭堂打饭回来给她吃。
听起来好过分哦。可是,上学本来就是孩子的事啊,为什么要替她承担责任?吃饭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啊,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孩子在家吃呢?
但是很多父母拎不清事实,把干涉孩子当成爱,像红娘子这样划清和孩子的界线才是更难得的,她清楚自己的意愿,也尊重孩子的意愿。
红娘子有一次吃晚饭想吃烤鱼,但是女儿以要练琴拒绝了她,并表示愿意自己去吃饭堂,红娘子既没有强迫儿女去,也没有打包带回来给女儿吃,更没有因为没人陪伴而放弃去吃自己想吃的烤鱼。
荣格说: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
表面上看,红娘子似乎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实际上是红娘子非常清楚做妈妈的职责,做父母的只要做好自己了,孩子自然会跟着做好自己。
做父母的不能和孩子在心理上分离,替孩子操持一切事务,把孩子视为自我的一部分,孩子的自我就没有了边界感。
孩子的路终究要靠孩子自己来走,既然我们不能背负他们一辈子,那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分清边界,各自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