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上班这点事儿人在职场
对成果追求的不同,决定对工作理解深度的不同

对成果追求的不同,决定对工作理解深度的不同

作者: 务实行动派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22:29 被阅读287次

1

刚工作那会儿有人推荐过一个九段秘书的文章,是以董事长安排一个会议为例,说明思考深度的不同所交付的结果不同。董事长仅仅简单的指示了“明天上午九点让某几个人来开个会”后,不同段位的秘书做出了不同的执行:

一段秘书的做法是发通知,通过短信、微信或者邮件通知某某某开会,此事到此终了,没有下一步的动作。

二段秘书的做法是再确认,发完通知后,会要求收到回复,或者再打电话确认一遍,这样算是有责任心了。

三段秘书的做法是会前再确认,在第二天开会前半小时,会再次确认是否有人因故不能参加,并及时告知董事长何人缺席,是否有必要要求必须出席或者修改时间。

四段秘书的做法是手要勤,会提前落实会议室情况,是否设备可以即开即用,是否有笔、纸备用等等。

五段秘书的做法是心思细,他会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会议大致内容,考虑是否需要准备做会议记录、是否需要纸质资料复印分发、有无相关文件需要一并提报等等,涉及到会议具体内容的事务。

六段秘书的做法是做记录,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请示董事长是否需要做会议记录,如果需要,会将会议内容完整的记录下来,必要时留录音存档。

七段秘书的做法是记录条理并分发,他会按更加条理的框架结构来整理会议记录,并请示董事长是否需要分发给各参会人员。

八段秘书的做法是定责任、抓落实,他会根据会议的内容以及参会人员的分工,给每位安排职责,并落实责任人定期反馈进度,整理汇总后及时汇报董事长

九段秘书的做法是定制度,他不仅会把前八段都做好,还会形成系统化的流程,当他本人不在或者调动,后来的人可以根据他的流程依然能够完成上述八段,并且形成PDCA式循环改进。

而当我们细分,发现,随着段位的提高,实际上是做事深度的加深,从前四段浮于表面,到中间四段深入会议,最后九段造化育人。

2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大家同样很熟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工作两三年就得到了晋升,而一位工作十年的人却依然在基层混,老人很不服,去找董事长理论。此时时装公司的董事长正要采购一批某种面料,便安排这个老人去某商场采购。结果没过多久老人回来说,某商场里没有这种面料,所以他会告诉董事长一声。然后董事长又对年轻的大学生做了同样的安排。而年轻大学生回来时,报给董事长的不仅仅有某商场没有这种面料的信息,还跑了另外几家商场,带来两种同样的面料样品,并对他们的价格、品质做了比较,同时汇报董事长,他所建议的采购方案,并将供应商约到了公司,如果合适,可以马上面谈。甚至年轻大学生还准备了另外一种刚刚上市的面料新品,报董事长知悉,以帮助董事长了解最新的面料信息。

其实,这样一个故事,与九段秘书本质相同。


3

为什么有人可以做到九段秘书?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有人却做了更深的反馈?其本质,是对结果的追求的不同。德鲁克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始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首先会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对成果追求的不同,直接决定对工作的理解深度的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的不同,决定努力方向的不同。

为何有上述种种?在于是否能够以企业家的视角和立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而这其中,很多人以为解决问题是最难得,其实恰恰相反,解决问题是最容易的一件事,最难的在于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立场。王小波有一句极其反人类的话,他说“大约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猪之间的差距更大”。我们看到了马云、看到了王阳明、看到了孔子,他们为何能成为巨富、完人、圣人,在于他们的思想与常人不同。商鞅书讲“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至大德者不和于俗”。

一个秘书如果真正能够从企业的角度去考虑自己所处的位置,考虑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很容易就会考虑到第八段、第九段秘书的深度。

网络上说“听过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一悖论的根源在于,不能从内而外的改变自己,做过再多的事、挨过再多的骂、摔过再多的跤,懂了再多的大道理,但如果不能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那么就会想一头被蒙上了眼睛的驴子,走过很长的路,却依然在原地打转、不得前进半步。

相关文章

  • 对成果追求的不同,决定对工作理解深度的不同

    1 刚工作那会儿有人推荐过一个九段秘书的文章,是以董事长安排一个会议为例,说明思考深度的不同所交付的结果不同。董事...

  • 不同的人对幸福理解不同

    我的幸福就是看着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我的能量来自一群要照顾的孩子,我能坚持走下去也是来自孩子,一切的一切都要为了孩子...

  • 2018-06-16

    2. 完成任务,不等于会有工作成果。 3. 你对工作的看法,决定了你的职场结局,因为认知不同,做法自然不同,就会得...

  • 写给自己.017

    结果的思考会倒逼你对过程的思考,而对结果不同程度的追求更是体现了你对这件事本身不同深度的思考,也就同样决定了你的过...

  • 《洋葱阅读法》第6章 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的意义在于对书本透彻的理解,深度阅读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答案。 在深度阅读之前,首先我...

  • 不同圣人对「无为」的不同理解

    声明:↑照片来自 Internetwork,基于 CC0 协议,有一定幅度通过专业创意应用程序完成的更改。 轻触下...

  • 《好好学习》读书清单

    001.改变命运的维度,更重要的是认知深度 对某事物理解的深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理解越接近底层规律,越可能解决问题...

  • 关于对不同关系的理解

    评判时没有爱! 当你在评判一个人好坏对错,认为对方应该如何如何时,你并不爱她或爱他。你爱的是你认为更好的那个模样。...

  • 啥是好工作?哦,原来如此……

    个体不同,对工作的体会和感受不同。作为一个想问题力求有深度、做事情追求高质量的中年人,我心目中最好的工作是“环境相...

  • 今天,人们对婚姻的理解与追求不同了

    文/熊沐国 今天 人们对婚姻的理解与追求不同了 理想的婚姻状态是成就彼此 不是彼此煎熬、彼此消耗 而是从生活到心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成果追求的不同,决定对工作理解深度的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lv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