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帝遗忘的角落|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作者: 石头上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23:19 被阅读212次
图片来自网络

早上醒来,我如往常一般准备去搭地铁去上班。沐浴在阳光下,仿佛感觉整个人的心情都舒畅了不少。

正在这时,我收到了好友的短信:“石榴,我最近觉得生活好没有意义。你能不能推荐点什么发人深省的书给我啊?我想看看。”

电光火石之间,我第一反应就是这本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即使已经过去数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那种悲伤且震撼的感觉,久久不能忘。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在我们开始正文之前,先请正在阅读此文的你,看看四周:天是蓝的,树是绿的,阳光无比柔和,红彤彤的苹果泛着诱人的光泽,一片祥和,对不对?

或许你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或许你有很多小小的不如意——咱们先把那些放一边,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天空中永远飘着闪闪的光芒;树木畸形生长,周身白斑点点;河流可能泛着粉色的光泽,透着诡异的色彩;苹果或许看上去就成了恶毒皇后手中的毒物;动物失去本性,见人就咬;当夜幕降临,一切都沉入最恐怖的死寂,更别提呼吸新鲜空气——想象出来这个画面了吗?

你可能会说,作者我们不是要看一本科幻小说吧?

很遗憾,我也希望这是一本科幻小说。然而这是一本纪实文学作品,一本可以感人至深、以真实故事写真实的作品。

你永远想象不到,那些你不曾看到的真实里,藏着多少比科幻小说更令人痛心的真相。

之前让大家想象的那个画面,并不是虚构,也不是一副艺术作品。

它曾经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来自那个被上帝遗忘、恐怖丛生的地方:切尔诺贝利。

01 潘多拉的盒子

科技之于人类而言,一直是得力助手。我们通过发明创造改变了这个世界原本的模样。

然而对于人类而言,科技就如同一把双刃剑。

人们利用它创造出了核,用以自我防护,并觉得武器皆为死物,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然而世上没有绝对,在以为有些事情不会发生的时候,往往就发生了。便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才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辐射尘涵盖了大面积区域。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称作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

其造成的伤亡损失难以预估,更使得一大批人的生活从此陷入地狱。

切尔诺贝利城因此被废弃。

最为可怕的是,其带来的影响,经年累月,久久不散。对于幸存者来说,是折磨;对于旁观者而言,是恐惧。

现实就是这么荒谬至极,切尔诺贝利曾经号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居住在那附近的很多人,都是当时苏联顶尖的技术人员。

而悲剧一旦发生,永无回转之日。然后我们便会明白,现实生活有多残酷。

02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言归正传。

首先,作者巧妙地没有直接地以沉重而严肃的方式来书写这本书;相反,该书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出每个受到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小人物的故事,在每个人的叙述中,串联起来那一场末日的灾难。

书中讲述的每一个人、所说的每一段故事,除去灾难背景,其实与我们生活并无分别。他们相恋、读书、工作、约会,一切都那么美好,很多点滴,甚至都能联想到我们自己——直到那一天。在他们说到那一夜之后,一切都变了。

他们,有消防员,物理学家,妻子,孩子,心理学家,父亲,母亲,环保人员,士兵,司机,教师,书记,主任,政府护卫者……在那一刻之前,他们这些身份与常人无异;而那一刻之后,这些身份都化为灰烬,只留下一个巨大的印记:切尔诺贝利。

灾难之后,他们被转移、疏散。一切并不是那么及时发生的。当时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并没有意识到,这场事故多么严重,甚至,开始的时候:

“大家毫不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工厂事故…没有防护措施…直到好多天之后。”

“辐射是什么?我们不知道。现在看上去还是好好的,怎么会有事情呢?”

而到了后来,一切都变成了惶恐不安。感情开始扭曲,畸变开始发生:人们在受尽折磨后死去,都因为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

有的人想离开那里,却发现已经被全世界抛弃了:

“我想去莫斯科找我妹妹。她拒绝了我。因为我来自那里,而她家有孩子。”

“他们都在指指点点,说那就是切尔诺贝利的人。”

“怪物。”

孕妇想生下孩子,却被告知:

“不,不能生。他可能没有手…畸形…活不下来的。”

“我不相信…我的孩子,怎么会死了呢?她明明没有在现场…”

而熟悉的一切,都在异变。

“天空中飘着淡淡的粉末。”

“西红柿怎么长成这样了。”

“天啊,老鼠疯了!变大了!”

“水、水变成了粉色!”

作者通过这些人的回忆,抽丝剥茧般的徐徐展开了一张画卷:那一场惨烈的事故,就这样勾勒出来它本有的模样。

每个人都因这场事故,而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

虽然他们都没有再远离那里,因为别处不欢迎他们,把他们当成怪物;即使这样,但是他们也从没放弃过希望。

书中的每一页,都是这些人声泪俱下的告白。被利用也好,被欺骗也罢,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回忆——回忆那些美好的事物,回忆曾经属于他们的幸福,这样,他们也仿佛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03 小人物与大英雄

书中所讲的故事,所涉及的人,都是小人物。身份或许与我们无异。而正是这些小人物,拼劲了自己的性命,阻止了灾难进一步扩张。

但是我并不想就此赘述,因为很多人并非自愿来到切尔诺贝利,他们甚至毫不知情:他们都很年轻,有老婆,有孩子,有父母…他们不知道辐射意味着什么,但接到任务,他们来了,并且再也没有离开。

有些人是自愿来的,他们想要知道真相,却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也有人,因为生存的原因,来了。

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不管是最开始连防护措施都没有的工人们、还是后来派去处理辐射的士兵、又或者是想要了解情况的物理学家,他们都是英雄。

不然,天知道辐射会扩张至何方。可以说,是这些人,以他们的血肉之躯,完成了清理工作。

但是,这实在是太令人难过了。最后他们得到的,只能是嘉奖,他们甚至,都不能再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亲人一眼。

或者,连他们的名字,都早已被遗忘了。

04 即使生在地狱,有你就是天堂

书中那么多真实故事,有一个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在这种生化灾难的背景下,人们的害怕以及躲避可以理解。但是,有些超越了生死的情谊,却因为稀少,而弥足珍贵。

这是关于消防员和他妻子的故事。

在爆炸那一天,这位消防员是第一批赶去救援的。可想而知,他受到了严重的辐射。在情况恶化以后,所有人,都劝说他妻子离他远一点,但是他的妻子,义无反顾地坚持留在他身边,即使看着他异变、看着他已经完全不像昔日的他——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也没有害怕,更没有嫌弃。她的眼中只有柔情,她的心里只有爱意。

我不知道如果真正发生这样的事情,有多少人能做出和她一样的选择。我只知道,她的丈夫是一位非常幸运的年轻人,能有一份这样跨越生死的感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妻子也从未离开过他。

大家都知道,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很多人可以说的做的冠冕堂皇;但是一旦真的身处困境,就不知道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大抵如此。

对消防员的妻子来说,即使生在地狱,和他在一起,也是天堂。

05 尾声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一书,其中的许多故事,篇幅所限不一一细说。各中令人心酸的描写、令人生惧的画面我都并没有描述。

看完此书,我才明白,现实比科幻小说更震撼,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推荐此书。

对于切尔诺贝利的人来说,生活就是挣扎着却又要满怀希望的走下去。对于旁观者而言,带来的更多的是对环境、对生活的思考。

刀剑的战争是有形的,而辐射虽是无形的,却能慢慢地侵蚀掉你甚至你的子孙后代。

希望,悲剧不要重演。

愿被上帝遗忘的角落,也有阳光渗入。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日更第8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上帝遗忘的角落|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bs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