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叔向为了解释自己为什么要给韩宣子道贺,他以史为鉴,从正反两方面来举例来说明修德重于积财,贫困未必是坏事,富贵未必是好事。
叔向不愧为外交天才,对于韩宣子的疑问,他不急不缓,并没有直接回答韩宣子的问题,而是慢条斯理地给韩宣子讲起晋国历史上的两个家族的故事。
叔向首先讲的是栾氏家族栾书的故事,当年晋国上卿栾书家徒四壁,田地不足百顷,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置办不起,但是他拥有美好的德行,美名传播到诸侯各国,就连戎狄这样的少数民族都感念他。晋国在他治理下,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而以郤昭子为代表的郤氏家族则相反 ,鼎盛之际,晋国八卿中郤氏一族就有三卿,此外还有五人做了大夫,即“三卿五大夫”,史称“八郤”。
当年,郤氏家族彻底垄断了晋国政坛,可谓春风得意,而郤至家中的财富更是富可敌国,富到什么程度呢?“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就是说,他的财产相当于半个诸侯国,晋国三军中的将佐,有一半是郤氏家族,可见其当时的显赫程度,风光无两,甚至超过了当时的CEO栾氏家族。
然而,他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倚仗自己的财富和权势胡作非为,鱼肉百姓。
郤氏家族虽权势滔天,却不懂得收敛和低调行事,正所谓树大招风,郤氏的高调不仅引起同僚们的憎恶,尤其是晋国正卿栾书早就对他不满,更可怕的是他触动了君王的威严,遭到君王的忌惮,可想而知他的下场会是怎样。
栾书诽谤郤至通敌于楚,并说郤至欲有意以公孙周取代晋厉公。
于是,公元前574年,晋厉公下令剿灭了郤氏。最终,不但郤至本人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他的整个宗族也被满门抄斩。
叔向不紧不慢地讲完这两个故事,方才切入正题。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
当年郤氏在晋国是何等的荣耀,然而一朝覆灭,大厦将倾,不过就是瞬间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呀?“惟无德也”,就是因为他们都德行不够啊!
有了这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叔向便可顺理成章地劝告韩宣子了。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
这是从正面的解释,然后叔向又从反面阐述了这一道理。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这就已经不是“贺”,而是严肃的劝谏了。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可见,宣子对于叔向的教诲简直是感激涕零哈。
孔子说:“君子要用心求道而不把心思用在谋求奢华的衣食之上;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要担忧贫穷。”
看来,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的思想与叔向在本文中所宣扬的,是不谋而合啊!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