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理想,想用自己的文字,记录家里的亲人,尤其是长辈普通平凡的一生。
但是,目前还没特意邀请过谁。也不知道我说出这个想法后,家人愿不愿意跟我分享他的生活中比较难以忘记的事情。
我总是认为,普通人也有波澜壮阔的一生,她的涟漪,波澜,隐藏在她心里,只是未曾向你打开过她的心。或许你不曾在意过。
我没有跟外婆正儿八经听她说过她的人生。希望下次见面我可以发出这个邀请。我目前写这篇文章是我平时积累的点滴,外婆年轻时候的事,大都是听妈妈说的。
外婆今年应该是七十六七岁了。四十年代的人。身体还很硬朗,一个人生活。目前最大的梦想是去北京旅游,希望我这两年内可以尽快帮她实现。
外婆的童年
外婆出生于战乱年代。
外婆6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征兵上战场打仗了,人没有回来。母亲为了生存下来,只好改嫁,把她这个拖油瓶送给二婶。
据说二婶待她不好,经常打骂,喜怒无常。但外婆一辈子大方仁慈,见不得别人比她更惨,总是施以援手。有时即使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她仍要以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姿态,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外婆嫁人
外婆十三四岁就嫁到外公家,应该是童养媳这类。外公家是富农。
外公的父母是做布料生意起家的,外公的母亲很勤快,每天织布到十二点,所以家里就有点余钱买地买土。
外公的父亲在村里相当于现在的村长,谁家有什么事都叫他处理,也许得罪了一些人。据说文化大革命批斗富农时,就被批斗死了。
家里的万贯家财也散尽了。据说当时家里的钱烧成灰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我觉得夸张了,哈哈哈)。
外公一辈子勤勤恳恳,距今已经去世五六年了吧。为人老实内敛,中规中矩。不知道是不是亲眼看到父母被批斗,从小心里留下了阴影所致。
但外公身上还是有点残留的地主气息。比如我们暑假在外公家玩,虽然玩得很开心,但是也要干很多活。有时候抱怨累,外公就来一句“吃了地主家的饭,就要给地主家干活。”
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
外婆不是传统的贤内助。
外婆做了一辈子生意,外公干了一辈子农活。外婆每天往外跑,外公每天扛着锄头去山上。
但年轻时,据我大舅妈说,外婆做生意老是亏本,但外公干农活卖大米卖玉米还能存钱。
所以别看着家里的顶梁柱是外婆,其实做生意只是外婆的兴趣所在。
外婆一辈子都是大女人的作风,外公在世时都是外公给她洗衣服。外公去世那天她哭得很伤心。我想外婆一辈子是幸福的,那一个那么老实沉默的男人守护了她一辈子。
外公为人老实,不善言语,我们暑假在家有时候也会躲猫猫。躲猫猫时翻箱倒柜太闹腾,就会被中午午休的外公说两句。
因为他温和老实,说的话我们都当耳旁风。可一到晚上,他就会跟外婆投诉我们在家不乖,这时候我们才知道今天做错什么了。很害怕外婆骂我们,外婆不开心了第二天就不给我们买好吃的了,于是会注意一点。

菩萨心肠又大方的外婆
外婆菩萨心肠,自己做生意经常亏本,但是晚上路过没收摊的猪肉摊,还会跟屠夫聊两句,猪肉怎么没卖出去啊。
屠夫说,生意不好啊。
外婆还不等别人暗示,就会买很多回来。
当时家里没冰箱。
所以我们时不时就吃臭猪肉。因为外婆为了照顾别人生意,有时一天买两次猪肉,吃不完那么多,就把猪肉炒熟了第二天再炒蔬菜吃。
但,天气太热,有时等到第三天都没吃完,就会变坏。
我们暗示外婆不要买那么多,外婆就会发火。
这个猪肉变味了吗。我怎么吃不出来。
我们当时年少气盛,我也没少和外婆顶嘴。
但,说实话,我童年里最开心的回忆都在外婆家。她之所以买很多猪肉,也是担心我们平时在家日子过得不好,我们来了她高兴,尽量多买点。
外婆真的很大方。我们喜欢的方便面也是一箱一箱的买。家里的水果零食基本没断过。
从小穿外婆卖的衣服长大的我们
我小时候逢年过节都有新衣服穿,直接穿外婆卖的衣服。因此别人过年都是初一穿新衣服,我们是初二拜年,外婆会精心给每个孩子准备一套衣服,我至今记得过年时那些新衣服的款式,一般都是衣服裤子同色的,衣服的领很大,到肩膀,做装饰。衣服下摆的口袋一般有花,很漂亮。我穿的一般都是大红色,粉红色,也收到过一套绿色。
有一次初中开学了,外婆说你没有新衣服穿吧,挑一条裙子去吧。
现在回想起来,有个这么大方的外婆,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周围邻居家的小孩肯定很羡慕我家有个做生意在赚钱的外婆吧。

爱翻旧账的外婆
外婆和大舅妈相处得不是很好。或许两个舅舅家的孩子,对他们的奶奶的感情,也没有我对外婆的感情那么浓烈。但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都是特别喜欢外婆,不太喜欢奶奶。
婆媳关系不好在农村也是很普遍的。外婆至今为止还在做生意。做了一辈子生意,外公去世后她做生意略有盈余,一个人不愁吃喝,也不用像同龄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一样,眼巴巴地瞅着儿子女儿给生活费。
她的生活自由自在。年纪这么大了,仍然一点都不想妥协。算是中国独立女性的代表吧。提起大舅妈,仍然爱翻旧账,会跟我们絮絮叨叨很多生活琐事。
我说,我和大舅妈相处过,人挺好的。她就不高兴了。我马上乖乖听她说。
小舅妈嘴甜,也是顺着她的,她比较喜欢。
外婆一辈子做生意,自食其力,也有独立的资本。所以她的人生,从来不将就。或许从小寄人篱下,低眉顺眼惯了,所以经济独立后,即使生活艰辛从不抱怨,只要能自己当家做主就特别知足。
外婆的孩子们
外婆把四个儿女都培养得很好。这里主要是指人格独立,自食其力等方面。并不包括生活整理能力等细节。
比如我妈妈的家务整理能力就比较差。也遗传给了我。我抱怨她,她就抱怨小时候外婆没教会她。
庆幸,大家都在外打拼也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虽然没有特别出人头地的人。但也没有偷鸡摸狗,好吃懒做之辈。儿女们也都很孝顺外婆。

童年里最开心的回忆是在外婆家过暑假
我们四五个小孩子一到暑假,就在外婆家住完整个夏天。我记得暑假一天的日常是这样的。
早上
每天早上五六点,天刚亮,透着暗蓝色。就听到脚步声。外婆起床要去做生意。外公要去山上干活。再过十多分钟,外公就站在屋后的猪棚牛棚前的小路边,隔着窗户对着房间里的我们喊道,起床啦,起床放牛啦。
我们几个孩子极不情愿地起床。
一般是弟弟和表哥去放牛。我和表妹在家烧柴火做早餐。我们在湖南的习俗是,一日三餐都吃正餐。所以早餐也会花很多时间。
到八点多的时候,弟弟放牛回来了,我的饭菜也做好了。我们四个小孩望眼欲穿等着外公回家吃饭。有时候实在饿了就先吃,给外公留点菜。
中午
到了中午,反而没有早上那么隆重。因为中午天气热,不想烧火,太热。于是早餐会专门煮一大锅中午够吃的米饭。
我们四个孩子中午饿了就是早上的剩饭剩菜。有时剩饭不够就煮一锅面条。
表哥的做法是先下油,油热了再撒辣椒粉。趁辣椒粉没变黑之前倒一大锅水下去。水开了就下面条。
很好吃,因为有辣椒粉。食欲大增。
晚餐比较浓重。因为外婆要回家。有时候等外婆买好肉回来,我们就可以做一顿美味。
那个天天吃肉比较奢侈的年代,我们在外婆家从来不缺肉吃。
吃午饭前后,我们有很多娱乐活动。
打牌,躲猫猫是主要活动。也有很好玩的活动。有一次,我们躲猫猫发现二楼顶楼和屋檐中间的空隙里有蜂窝,于是我们几个小孩,全副武装。用大人的雨衣什么的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爬到楼顶去找蜂窝,一路上被自己吓死了,生怕蜂窝里面的蜂飞出来蛰我们,后来爬上去一看,其实什么也没有。

放牛的日子
晚上我们有时候几个孩子会一起去放牛。五六点回来再一起做饭菜。
我们和邻居亲戚的四姨约好,到了放牛的点,大概是太阳快要下山,但阳光还很强烈的三四点,就去四姨家门口叫她,四姨,放牛咯,快点出来啦。
四姨家的是黄牛,我们家的是水牛。
我们一般都去后山,爬上一个坡,走到大水渠旁,沿着水渠一直走到一块宽阔的大草坪。把牛绳随便固定栓在一个地方。几个孩子又凑在一起打牌。或者聊天。
有时聊到开心处,忘了牛已经挣脱了牛绳,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又一起去找牛。
大水渠旁边的水很好玩,夏天天气热,我们经常跳进去玩水。但里面玻璃瓶碎片也多。我从来没受过伤。但我家表妹有一次受伤了,开口很大,流了很多血。都怪我弟弟逗她。表妹小,要上岸时爬不上来,弟弟去拉她,结果故意一松手,她的脚就踩到玻璃了。
我当时慌了,要弟弟守着表妹,我回家叫外婆,刚好那天外婆没出去做生意,她到山上后背着表妹下山。后来表妹的脚一直不能下地,我抱着她进进出出各个房间,抱了一个月左右。
外公的地主气息又掩饰不住了,唉声叹气地说,“这个农忙季节生病,是故意的吧。”
我们当时的孩子没有现在这么金贵。
农忙时节学校会特意放一个星期的假,让孩子们帮着家里干农活。
我爷爷是国家单位的,印象中爷爷奶奶没种什么地,也没什么活干。
农忙
只有在外婆家才有大量的活干。到了农忙时间,洗衣做饭喂猪放牛已经是小事了,我们还要帮忙割稻谷。我是左撇子,左手拿着镰刀没力气,为了赶速度,经常割到右手的尾指,记得最严重的一次,同一天右手上割了四刀。
有一年,我还小,我们出去帮忙,外婆在家做饭。有一次早上干完活回来,中午吃完饭我就睡着了。大人也没忍心叫醒我,下午出去干活了。我一个人在家晒稻谷,把稻谷里的稻草扫出来。

小时候农忙的时候特别害怕蚂蟥吸血,附在小腿肚上。所以每次割稻谷会把小腿抬起来看看。后来听大舅妈说,把腿上擦满烟灰在下田,蚂蟥就会很讨厌,不会吸血了。
从小学会做饭的我
后面几天农忙我就想着不出去帮忙了,太累了,跟外婆要求,我要在家做饭菜。
外婆家有三亩地,双抢自己家人忙不过来,还得请劳动力。十多个大人围成一桌吃我做的十多个菜,可能是太饿了,大家也吃得很香,我印象中没人说不好吃。
那时候看着满满一桌子菜都是自己做的,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去年回去过年的时候,爸爸也无意中提起,小时候才七八岁的我,就会在家做好饭菜等着农忙的父母回来,给他们做好饭菜。父亲说特别记得那一次,没要求我做饭,但累死了回到家吃到女儿做的饭好高兴。
他说我那天做了六个菜,两个辣椒,两个茄子,两个豆角。
然后我现在有时可以训练我家孩子独立的时候,老公会打趣地说,“朗朗,你妈妈很厉害的哦。你可不能跟她比,人家七八岁就会做一桌子菜的呢。”
鬼节,记忆里是个美好的日子
我们孩子们最喜欢中元节,阴历七月十四晚接鬼神,祭拜祖宗。
那天晚上,外婆会买很多水果和好吃的回来。在堂屋摆好桌子,祭拜完之后又要去院子里大路边烧纸钱。
一切程序完毕,开吃。孩子们最开心。印象中外婆家经常停电。有时候我们吃晚饭时经常点着蜡烛。
平日里我们除了要自己做一日三餐,早晚放牛外,偶尔外公忙的时候要帮忙斩猪草,煮猪食。我还要洗一家人的衣服。
但当时也不觉得累。洗完衣服后,邻居的小伙伴会过来,我们聚成一桌开始打牌,一般都是升级或者包牌。
有一年暑假结束后,回到自己家,我很骄傲地竖起大拇指跟我婶婶说,我在外婆家干了很多活,有煮饭,做菜,烧火,放牛,喂猪,洗衣服等等。我兴奋地边说一件事,边数一个手指头,不知不觉数了五六件事。
那个时候,十来岁的女孩,不觉得干活辛苦,也不会偷懒,只是觉得好开心,外婆家可以让我们尽情发挥,没人约束。
赶集 | 外婆毕生的事业
外婆不认识数字,打电话不会拨号,不认识1-9的数字。
但跟钱打了一辈子交道。
懂得找零钱,但卖衣服时经常收到假币。
我们那里,现在仍有赶集的风俗。
虽然每个地方都有超市了。
但仍然是五天一轮回。
比如说一六平口,就是逢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在平口赶集卖东西。
外婆每个月只有五,十结尾的日子不赶集,因为地方太远。基本上一个月休息六天。其他日子每天都日出而作,而落而息。
她年轻的时候做生意没怎么赚钱,也被人骗过。但如今仍然内心热爱卖衣服,都是童装。
有时候,家里有人说不想出去打工了。她马上一脸认真地说,来跟我一起卖衣服吧。
她每天做生意的日子,都是不吃早餐,到了卖货的摊子前,摆好衣服,然后叫上一份早餐。可能不吃午饭。有时一份早餐吃到下午。然后晚上再回来吃。
现在家里没有任何人比得上外婆这么勤快了。
她离最近的赶集地点都要翻一座山。不过有的地方有大马路了,方便多了。
因为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外婆自己出资,一个人把大马路修到家门口。
每次提起这件事,她都觉得自己特别厉害。我也觉得。
外婆因为常年做生意,扛很大一个的包裹,左边的背已经驼得很严重了。穿衣服的时候严重不平衡,有一边总是被驼背撑起来,不太好看。但步履矫健,快八十的人了。如果哪天走亲戚,你挽留她在家多玩一天,尤其是现在的商品楼,只能在家待着的那种,她就坐立不安。不行了,我要回去赶集了。
我特别理解她,赶集是她生活的意义所在,她闲不下来了。
我也羡慕她,一辈子有这么一个寄托。

我以前在想,为什么赶集这么落后的风俗,家里还没有改变。
现在又庆幸它没有改变,不然外婆就失去了精神寄托,不知道怎么过日子了。
前两年我带爸妈和外婆去香港旅游。她给我带来了很多牛肉,腊肉,腊鱼等等。
她走得比我快,我跟不上她的节奏。常年坐办公室,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哪里比得上常年翻山越岭的老人家。
赶集的生活成就了她。
外婆是我的亲戚圈里,
我觉得生活热情最大的人。
心守一事,热情不减。
她是幸福的。
愿余生的我,
也能如她,
热情不褪,
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