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95510/422de2e0c65772fc.png)
1.
去翻一下最近关于何洁、郝子铭离婚危机的相关新闻、情感、家庭、两性文章,你会发现一个可笑的地方:
基本上80%的论调,包括女强男弱还有什么“丧偶式婚姻”,都基于那段疑似郝子铭的电台情感求助录音。而到目前为止,这段录音并未被当事人证实。
某些文章言之凿凿什么有知情人证实,但我不得不打个问号。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如果一篇文章论点的依据都是值得商榷的,甚至都是基于假设,那么它得出的那些七七八八的结论就根本站不住脚。
2.
退一步来说,就算那个电话真是郝子铭本人打的,那么这段内容怎么就能那么恰当的在离婚风波时被曝光,又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曝光这段录音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5510/6527f5641185b375.png)
录音中大部分内容都指向了女方的不是,又会不会是为在离婚谈判占上风而故意制造,并不一定是事实呢?我想也是有这种可能性的吧。
再退一步来讲,录音中的全部是事实,那也可能只是郝子铭眼中的世界吧,妻子可能因为一些问题而生气,他没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于是就只能怪妻子脾气大了。。
很多看似美好的姻缘,却未能长久,令人唏嘘。于是变成了我们的谈资,我们追溯其中的细节,探寻其中的缘由,也希望自己能避过他们的“失败”。
但真相是,除了那两位当事人,其他全部都只是夹杂了各种猜测的臆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5510/6a64c8208cdea318.jpg)
3.
然而,为什么这些臆想却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呢,随便翻看下评论,就是一堆堆骂渣男的,如果那个录音压根就不是他本人的呢,又怎么讲呢?
讲一个我的感触吧。
我老爸,在退休的年纪,好歹也算个有资历的教师吧。但自从开通了微信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闲暇就是在微信里转,还经常转发文章给我。
说实在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垃圾,东拼西凑的养生知识,乍看挺唬人,实则经不起推敲。后来当看到一篇讲蓝光辐射对眼睛有危害,甚至过几年会失明的文章时,实在受不住,于是把文章中哪些地方只是作者的看法而不是有依据的事实全回复给了老爸。
现在我的微信能清净点了。
但我发现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的父母更容易轻信一些和他们的认知、学历层次等不相符的言论。
4.
其实我们的大脑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善于思考,而是惰于思考。
我们大部分所谓的观点,无非是基于经验而已。
你听了那么个人的录音,于是判定妥妥的渣男,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也不少,于是无关乎他到底是谁,又到底什么是真相。
又比如我老爸,他的观念里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肯定是对眼睛有害,所以他立马认同了那篇文章,而无视了其中的漏洞,危害到底有多大,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危害。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多少条的消息推送,每天又出现多少新鲜事物,你很难专注的读完一篇文章,更别说完整的看完一本书还能反过来思考下作者到底在讲啥。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5510/9da2d4ee215d7b9d.jpg)
于是,哦,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特别是当你还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吃瓜群众和你观点一致时,那种安全感很舒服啊。
5.
把何洁的离婚危机简单归结为丧偶式婚姻、归结为女强男弱、归结为好母亲遇上了渣男,其实也都没什么问题,毕竟她到底离不离婚不关你我的事。
但如果以此或者其他类似的事件为经验,来决策你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恐怕就是大问题了。
有多少人因为某个大V说了句,有些人就是读书读傻了,于是以为是读书无用论,就直接放弃了读书。
又有多少姑娘,因为女孩子就该找个安稳的工作这种舆论,就放弃了去大城市看看的念头。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那些网络热点时,你真的知道在谈论什么吗?
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信手拈来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于是想当然的以为我们更加聪明了,懂的更多了,然而这,是真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