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记事(一)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4-11-02 20:05 被阅读0次

农民丰收节之后,市域东南西北各村落又纷纷邀请民间婺剧团前来演出。演戏的因由大多是传统节会,像我老家梅江白沙陈农历九月十三的白沙庙会,也有百家姓姓氏总谱大功告成,也就是圆谱。像昨天农历十月初一,上华街道上华行政村下竹园背村汉唐白马将军开光之喜,邀请永康一剧团进行五日六夜演出,这种情况也有,但不是很多。

老戏迷(采自网络)

上午,我在扬子江湿地公园逗留。碰到上华街道贯婺桥村村民郭大伯。他因中风腿脚不是很方便,经常推车到湿地公园锻炼,与我认识。他告诉我下竹园背下午做戏的信息。我想,上华村距离贯婺桥村也不远,且都在马达溪边上,那就走过去看看。

我到达临时搭建的戏场,是上午八点四十分。一些做小本生意的商客,不顾昨晚的疲倦,已经前来戏场做准备工作。走进戏场,迎面碰到赤溪街道金家插村、现年已九十岁的“老戏迷”金大伯,感到十分奇怪。一问才知其中的缘由。原来,他昨晚居住在下竹园背村一老戏迷的家里,吃过早饭后,也没什么事好帮衬,就到戏场闲聊来了。与他对白的是灵洞乡耕头畈村一姓赵的村民。

他们闲聊的话题,竟然是传统与革新的问题。金大伯说:通常一些小百花剧团,因为剧团年轻演员也年轻,新戏创作与排演比较多,吸引了不少的年轻的观众。赵大伯却有自己的高见。他说:小百花剧团要在农村打开市场比较困难。为什么?因为大多数观众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很少。老农民对新剧目不熟悉,内心有抗拒。对此,金大伯笑了笑,并没有去反驳。

从小喜欢看传书的金大伯,是点戏的高手。他说:按照不成文的规则,点折子戏是按朝代来的,历史越远、朝代越靠前的先做,如应先演《刘秀登基》后再演《杨五郎出家》,但家庭戏就没有这样的“规矩”,像《碧玉簪》《王老虎抢亲》。今年金家插做了八日八夜戏,村头头还来请他点戏。他却一反常态,拒绝了。理由是年纪大了,膝盖无力,能够上台点戏,但点戏后下戏台非要手杖不可。为安全起见也照顾村民的情绪,也就没想再去做这件事。

说话间,金大伯还透露了同村一位九十八岁高龄的戏友徐哥,他不但独自去坐落在平川的村落看戏,还不放过在高山上的塔山庙的戏演,一个人爬上去一个人返回家门。我问:徐大伯有几个子女?他说:共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我又问:子女们个个都放心?他说:咋不放心?徐哥是一个一餐能吃半只鸡肉的人。(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唱着唱着桃花儿开了,月儿圆了……

    -1- 自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个戏迷,爱唱爱跳,爱导爱演。农闲时,像父亲一样的戏迷们合...

  • 戏迷

    以这如烟的芬香涂抹于早春的面庞再以兰花指轻翘拨理细穗子盔帽我被你痴为你娱为你把今生的魂赊销美着你的油,你的彩你的鬓...

  • 戏迷

    传说从前有个叫西米的人,很喜欢看戏。附近十里八村,只要哪儿唱戏,他从不放弃。 有一次,十里坪唱夜戏,因为离得太远,...

  • 戏迷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如我一样喜欢听戏。大多数老人才喜欢听,而且我从小就喜欢听戏与看戏。 我刚开始看戏听戏...

  • 戏迷

    从前有个叫得法的人特别喜欢听戏,常为戏中人物的遭遇而抱不平。有一次戏台上丈夫痛打老婆,得法竞爬上戏台对男主人大打出...

  • 戏迷

  • 戏迷

    打小在外公,外婆的熏陶下,我就是一枚小戏迷。 小时候听不认识字,听不懂台上演员说的话,自能靠猜,大致也能看懂剧情。...

  • 戏迷

    一觉醒来,自觉得和白姑娘比拼才艺。 她和秦腔白姑娘没有什么两样,漂亮的小姐姐,玉粉肌肤,滋润滑腻,高鬓两环,白钗银...

  • 关于《霸王别姬》的浅见

    戏迷人生 木...

  • 小戏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迷记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dg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