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哲思
【主题阅读】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儒家)的发展——《问道》读书笔记

【主题阅读】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儒家)的发展——《问道》读书笔记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06:00 被阅读7次

    一百多年来,“中国向何处去”一直是制约中国思想走向的一个核心问题,正是在这一思想架构里,逐渐形成了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和马克思主义三个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同时并存的思想格局。

    2012 年发表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是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影响最大的三种错误思潮。(高翔:《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调研报告》,载《中国社科在线》2012年7月20日。)

    中西文化保守主义不同 

    “文化保守主义”( Cultural Conservatism)是伴随西方现代化运动的产生而最早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按照一些思想史研究者的说法,它是对于非保守和非传统的现代化所发生的一种全球性反应,旨在维护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

    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文化保守主义形成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与历史文化传统之间的矛盾,是针对反传统的激进倾向而言,其基本特征是力图以价值理性来批判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工具理性的过分膨胀,并进而解决由之带来的人情的淡漠、道德的沦丧、意义的迷失等一系列问题。

    而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文化保守主义兴起于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危难之中,目标是谋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袭和价值世界的重建,它不仅针对反传统思潮,同时也针对冲击传统价值的外来文化,因而认同和回归民族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在注重价值理性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现代史上,凡在谋求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主张认同传统文化者,皆可归之于文化保守主义,并认为国粹派与新儒家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主要派别。

    从世界视野看,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正是由于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态度而产生了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一分为三的思想态势,至今已延续两个多世纪。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生

    在中国,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产生了类似的思想分野。在猛烈的反叛与攻击之下,一座两千多年的封建纲常名教大厦便倒塌了,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随着新文化运动演变成为政治救亡的“五四”运动,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最终发生分化。1919 年夏秋之际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和1920 年底陈独秀与胡适等人的《新青年》编辑方针之争,是这种分化开始的标志。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是指那种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为本位,融会调和西方文化,重建中华民族文化系统的思想倾向或思想派别。

    中国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20 年代。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封闭的国门之后,“保种、自强”成为这一时代的强音。面对欧风美雨的冲击,“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制约这一时代思想走向的核心。文化保守主义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应运而生的。它是中国人对于中西文化冲突的一种很重要的回应方式,是这一时期社会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它代表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来会通西学、折中中西的一种努力。

    从19世纪60 年代冯桂芬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到张之洞等人提出的“中体西用”论,可以说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观念的萌发时期,奠定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基础。

    “五四”前后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众多,主要有“国粹派”代表章太炎、刘师培;积极参加东西文化论战、主张折中调和论的《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提倡新旧文化调和,反对道德革命的《甲寅杂志》主编主撰章士钊;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的吴宓、梅光迪等“学衡派”人士;“中国本位文化建设”派的陶希圣等“十教授”。

    在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演变中,康有为、梁启超的“文化守成”思想是文化保守主义的雏形。

    新儒家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

    在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各种思想流派中,能够保持一贯的宗旨,传承不绝,始终和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形成鼎足之势的,唯有现代新儒家(或称当代新儒家)。

    20世纪20 年代初至40 年代末,是其前期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冯友兰、贺麟、钱穆等人。

    20世纪50 年代初至70 年代末,现代新儒学主要在港台地区得到发展,其第二代传人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人。1958 年元旦,港台新儒家发表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全面阐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中西文化关系等问题的看法,明确提出了“返本开新”的思想纲领。

    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以杜维明、刘述先等人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儒家,积极倡导儒家思想的现代化、世界化和“儒学第三期发展”,试图使儒家思想成为“人类走向未来所能依赖的唯一的定盘针”。

    20世纪90 年代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现代新儒学发展至一个新阶段,即大陆新生代新儒家唱主角的阶段,也可以说是整个现代新儒学思潮发展的第四阶段。以甲申(2004)年7月贵阳阳明精舍儒学会讲(或谓“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峰会”)为标志,蒋庆、康晓光、陈明、盛洪等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集体登台亮相,所谓“大陆新儒学”渐成气候,这一年也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年”。

    大陆新儒家学说和主张的本质特征是崇儒反马,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背道而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主题阅读】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儒家)的发展——《问道》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re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