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坚持一个“啬”

作者: 野老说史 | 来源:发表于2022-06-16 18:34 被阅读0次

我们昨天说的老人要长寿,就得先从吃饭做起,其实影响寿命的因素很多,吃饭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古代长寿的老人肯定不少,但是很少有文字记载,能够有文字佐证的目前为止最为长寿的一个是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大概活了140多岁,他原本是一个多灾多病的人,但是正因为他苦心钻研养生理论并且付诸行动,不仅治愈了很多疾病,而且达到了令世人羡慕的高寿。

孙思邈是陕西耀县人,渭北高原自然条件艰苦,不想将来鱼米之乡山珍海味鸡鸭鱼肉长期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这里的人们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直到现在,关中人吃饭也是很简单,一碗面,一点辣子和醋,很少有人们想象的七碟子八碗,但是这里并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孙思邈认为,饮食不宜多,最好是在不饥不饱之间。据说明清时代渭南有一个县令,他是一个高人,有一次他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乞丐捡到路旁边人扔下的馒头,非常香甜的吃掉了,于是他感叹道好吃的全让乞丐吃了,这是说的乞丐就餐时好的心态是最好的。

孙思邈这种养生的思想是受了,《老子》思想的启发,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人的欲望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耗伤精神气血,进而损延寿。

在古代,一些关中地区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被朝廷派到江南去做官,以前是“辣子蒜道菜,板凳不坐蹲起来”,而今,到了江南做官,遇到了丰衣足食的机会,就放纵口舌之欲,夜常醉饱,四体热闷,赤露眠卧,宿食不消,未过一个月,大小皆病,以至于死,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人们误以为是不习水土,其实,他们不明白,之所以得病的原因就在于违背了饮食节约的原则。

现在的五零后后,六零后,七零后,大多都经历过缺衣少穿的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代,如果能吃一个白馍,那就算神仙级别的享受,而今,改革开放,农业科技使得我们餐桌越来越丰富,普通的鸡鸭鱼肉,特殊,神仙王八,甚至于山珍海味,中餐西餐想吃什么有什么,天天就像过年,于是人们经受不住美食的诱惑,面对玉盘珍秀,忘记了自己能吃几碗干饭的古训,结果导致了,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富贵病爆发,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糖尿病大国”。

前车之鉴,不能不汲取,身边的教训,不能麻木不仁,我们还是应该理性的进餐,日子好坏一个样,江南江北一个样,不管多么富足,不管官位大小,需要明白你这一辈子能吃几碗饭是老天早就设定好的,不要打破了这个规矩。

做饿死鬼固然不好,但是做撑死鬼也好不到哪去,我们还是管好自己的嘴巴,要撑死了,还不知道怎么死的,

相关文章

  • 吃饭坚持一个“啬”

    我们昨天说的老人要长寿,就得先从吃饭做起,其实影响寿命的因素很多,吃饭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古代长寿的老人肯...

  • 104莫若啬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 啬,上半部取自“来”字,小麦的意思;下半部“回”是指仓库,指收获谷物;“啬”...

  • 俭啬

    《世说新语》中的俭啬表面意思是小气,节约,他是他们《世说新语》后我并不这么认为了,因为她还有更多的意思。让我带着...

  • 啬薇

    啬微 — 疯子 我沉默着 仰望来看望墓地的人们 我闻到泥土传来的芳香 ...

  • 道德经解读:治人事天,莫若啬,不断的积德才能长久

    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啬。”出自《道德经》第59章,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

  • 《道德经》上说“治人事天,莫若啬”,看到啬,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吝啬,我们总是把啬和吝连在一起,来...

  • 《老子》不一样_第五十九章_治人事天莫若啬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

  • 灰子解字-啬

    啬者, 两苗生于田地也! 本作收获稻谷之意! “腊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是其例也! 亦有节省粮食之意, 过之,...

  • 生命是一盏灯 , 应该点的更长,而不是更亮

    ——《道德经》的生命管理智慧 □ 湖 山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个“守啬”养生的理念,“守啬”又称为“节养”...

  • CCDD日常2020.10.26

    DD啬园秋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吃饭坚持一个“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vq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