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故事
一首词几如一部中国文化史 (上)

一首词几如一部中国文化史 (上)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1-04-06 00:05 被阅读0次

南宋诗人洪咨夔《西江月  寿章叔厚》:

庭下宜男萱草,墙头结子榴花。非烟非雾富平家,人物风流如画。宝月曾修玉斧,银河欲泛仙槎。美人睡起绿云斜,一笑扶将寿斝。

此首祝寿词真不错的,除了锦囊佳句,雕章镂辞,琳琅满目外,读来还朗朗上口,宛似林籁泉韵,莺歌燕语,感觉极为亲切。可以想象,那位叫章叔厚的老爷子听到此祝寿词,干枯的老脸上怕是也得泛出花儿来。何况还翰林手笔,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得了的“待遇”,难得难得。

对了,为划拉此小文,笔者还查了一番这位“章叔厚”,没想到居然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嘛也没有。当然了,不能说全然瞎子点灯白费蜡,知道了是个无关紧要的角色不也是一种结果嘛,再说咱也可随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发挥了。哈哈,就像女子初嫁,婆婆已故,婚礼上公公身畔是嫌空空荡荡了点,可这不压根儿不会有婆媳矛盾对不?至于将来照料娃娃少了个主要帮手?嗐,到时再说吧。

也就是说,“章叔厚”十有八九就是一位姓章名厚的叔叔,极可能系同僚他爹——而决不可能是名字里带“章”子的本家族叔叔,词句口吻不对呀,就像你我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老爹,人家的父亲则是令尊——至于其当时寿诞几何,耳顺(六十)乎?古稀乎?耄耋乎?甚而鲐背(九十岁)乎?那就不知道了。

再说作者洪咨夔(1176年~1236年),字舜俞,号平斋。临安(今属浙江杭州)人。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此首祝寿词真不错的,上述简介了有两个有两个关键词:翰林学士和谥号“忠文”。其他从略。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晚唐,翰林学士院演再升格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你道圣旨为何都那么字正腔圆,文意盎然?全是一帮文化才子在操笔呐。宋朝后翰林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朝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从此,“翰林”,“老翰林”,“翰林院”,成了戏文里的一个历史词语,其舞台形象则通常为一正直不阿的老夫子模样。

论实际影响力,自唐宋以来的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即皇上钦点,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谥号呢则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评价,地位较高的朝臣的话,则由帝王最后定夺。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笔者此前注意过一个很令人瞩目的谥号“文忠”,俗称“文忠公”。为嘛就注意到呢?也简单,就是文学史上不少大佬都是此谥号。经笔者的初步查证,至少有一百五十人以上共同享受此一身后褒评。其自东汉的朱穆开始,其中包括唐代的褚遂良,裴度,韩休,颜真卿等;宋代的欧阳修和苏轼,明代的张居正,清代的文祥,李鸿章,林则徐,胡林翼,索尼,荣禄和陈宝琛等,可见此谥号的非同寻常,是不是最高级别了不敢肯定,但很厉害了是没问题的。

咦,洪咨夔的谥号不是“忠文”嘛?是。只笔者此前对“忠文”的了解很少,只知道谥号“忠文”的还有民族英雄岳飞,且是这位抗金名将的四个谥号(“忠愍”、“武穆”、“忠武”、“忠文”)之一。其它呢就不咋知道了。笔者瞎想:“文忠”了不得没问题了,那掉了个儿的“忠文”也应该挺厉害吧。

顺便引述一种说法,说在宋代,“文正”便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比较有名的如司马光、范仲淹等死后都谥“文正”。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曾国藩谥号“文正”)同样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赶快打住,太贫嘴了。

洪咨夔身份也显赫,文采也高超;甭问,过大寿的章叔厚肯定也绝非平凡之辈,否则,怕是请不动洪翰林来一篇华章来祝贺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首词几如一部中国文化史 (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wx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