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浅读

作者: 簡詩詩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22:02 被阅读15次

    冯友兰:“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这些不同的学科,你讲通了。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我记得小时候是很怕去参观博物馆的,每次在老师带领下去博物馆参观,总是一路心不在焉地跟在大家后面,看着一个个或锈迹斑斑,或污渍驳驳摆放在橱窗里面的文物,它们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

    这种情况到了成年也没多少改观,在上海几乎每周都会去画展或者美术馆,这么多年去过的博物馆次数一只手可以数的过来。

    这次偶然间读到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一件件文物仿佛活了起来,它们纷纷有了性格,一个个跟我们对起话来。恨没有在小的时候就读到这本书,也不至于白去了那么多次博物馆。

    远古图腾

    从最初的砾石,犬牙,石珠装饰谈起,加诸染红穿戴,撒抹红粉。区别于工具制造,代表包含着宗教、艺术、审美等在内的原始巫术礼仪开始萌芽生长,审美与艺术潜藏其中。

    从神话中的“人首蛇身”“人身鸟面”,从新石器遗址中的诸类文物推测出其为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征服融合;推测出龙蛇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图腾旗帜;推测出凤鸟乃中国东方集团的顶礼崇拜的图腾符号。它们是中国大地上史前的两面光辉的、有悠久历史的图腾旗帜,以上种种,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

    再到原始歌舞,那如火如荼,如醉如痴,虔诚而野蛮,热烈而严谨的巫术礼仪活动(是戏剧和文学的先驱);再到仰韶彩陶,那简洁的鹿纹,拙钝的蛙纹,抽象的人面鱼纹。它们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已渐渐清晰;再到龙山遗址的陶罐陶碗陶瓮陶豆,人们无意识的创造出更纯粹的艺术形态。无疑,这些远古图腾是人类对审美和艺术的初步尝试,首次创造,那些融入了社会经验和主观情感的作品为更纯粹,更有价值的审美艺术形式。

    青铜饕餮

    夏铸九鼎,意味着有浓厚的宗教性质的巫史文化的开始。青铜器时代带着些严肃,那些冷酷中带着幼稚,神秘中带着怪异的青铜纹饰排斥着脉脉温情,它们代表着无情的杀戮,代表着权利,代表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它们体现着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为后世所理解,欣赏和喜爱。文字——这线的艺术,与青铜同时发展成熟,表现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和力量。它从纹饰发展而来,却超越了所有的纹饰,作为一种艺术鹤立鸡群,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和力量的美。

    审美、艺术日益从原始意识形态中解放了出来,历史的新陈代谢使艺术开始迅速发展。一大批作品出现了,成为了后代杰出艺术作品的前驱,“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的美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青铜时代是艺术开始分化的时代,巫史不分,诗舞乐不分的时代慢慢被终结。这是个承上启下的时代,是个推陈出新的时代。

    接下来脉络渐渐清晰,春秋战国,百家蜂起,诸子争鸣,理性主义兴起。孔孟荀的儒学的兴起,老庄的思想又予以对立和补充,他们不断给中国的艺术发展提供新鲜动力。《诗经》的赋比兴,是中国艺术和文学相当突出的民族特征。

    建筑艺术也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美轮美奂”的建筑热潮持续高涨,其审美功能不断发展完善,直至始皇帝的阿房宫而达最高点。

    这种传统的建筑艺术,以整体建筑群体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在严格中孕育新意,在对称里谋求变化。节奏单纯分明而有层次,层次疏朗而合比例,山光、云树、江光皆如其中,包罗万象,理性而浪漫。

    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在大汉王朝主宰了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砖,那长袖善舞的陶俑,那奔驰的马,那绝妙的“马踏飞燕”,古朴的霍去病墓石雕。饱满实在,单纯洗炼,天真狂放,古朴却气势雄洪。

    魏晋的流觞曲水,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人生对生活的积极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的咏叹标志着人的觉醒。魏晋时期,严肃,气势雄洪的汉隶变而为真、行、草、楷。“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淋漓挥洒,百态横生”、“飘俊飞扬,逸伦超群”。

    明清文艺描绘世俗人情,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三言二拍》标志着市民文学的繁荣顶点;明中叶戏曲的新的阶段创造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的艺术美;木刻版画随戏曲小说而大放异彩,与戏曲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路走来,上下五千年的美的历程这么有声有色的参观下来,几近忘我,过程中不单单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更是为光辉灿烂的大中华文化叹为观止,切身感受到它们美在历史,活在当下,将盛放在未来。

    虽然有些批评家说李泽厚的论证方法不够充分和科学,形容词太多,但仍然建议大家都读一读,消遣也好,学习也罢,你一定会有美的感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的历程》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ew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