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的时候,我抱着脱离苦海,怀揣光明的心思每天百般妄想大学校园,大学的生活,怎样的生龙活虎?怎样的自由浪漫?怎样的无拘无束?
真正到了大学才意识到是从一个深坑又掉入了地狱,你以为的远方并没有你想要的生活。
在大学,一个人的是常态不是没有道理。
大学的上课方式
大学交友的主体很大一部分都是面朝本班同学。
它真的给了你想要的自由,上课座位随机挑选,先到先得。
快上课了,同学们陆陆续续走入教室,下课了,‘‘嗖’’一下,火箭班冲出教室,每天的前后左右座的都是不同的同学。
所以嘞,跟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嘞?
相较于高中生活,固定的位置,前后左右每天熟悉的面庞,周围辐射两米都是拜把子的兄dei。
感情需要时间与陪伴将之熬到粘稠状态。没有时间没有陪伴,随便唠两句的交情将友谊升温还是略显单薄。

社团把你拽入拓展人脉的险境
对于大学社团的向往是酱紫滴。
加入文联,没事写写文章,向志同道合的人取取写作的真经,顺势提高写作水平。
加入英语社团,现在这个世界四通发达,外企大批入驻,好好学英语拓宽一下未来的发展空间。
加入个舞蹈社吧,古代人讲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现代人咋说上去露两手不能太丢人,去舞蹈社学几支舞蹈程撑场面。
所谓丰富多彩,也只是黑白单调!
很荣幸加入文联,我以为自己走上了写作的光明大道。
实际上,自己一个人走不一定比一群人走的慢。
在文联,各种活动聚餐,表演节目。文章没写过,却已经一个星期没睡午觉,感受过天地融合之气,每天中午不是排练小品就是开会。
最大的感受就是偏离了正轨,越走越远。
认识别人的途径越多,结局却恰恰相反
大学想交友有无数的渠道供你选择,各种社团,多样的比赛活动。
可能每天你的世界都能输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但又很快的输送回去。
不是为了停留,只是因为某种机缘巧合需要去驻足休憩一会儿,只是匆匆几面就彼此再见。
接触的人更多了,时间还是一天24小时1440分钟。留给单独某个重要的朋友的时间就开始冷缩。
情感有时候也很自私,每个人都渴望着区别对待的好,希望在某个重要的人心里?被存放于一个特殊显眼的位置。
朋友,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她的过往,去摸准她开心失落的点,去成为彼此灵魂的一部分。

生活习惯不同
有人就是早起的鸟儿,有人就是夜猫子。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起那么早,起那么早干什么不困嘛。
在她们看来起那么早除非事出有因,否则就沉醉于梦乡的飘忽中。
而事实上,一到六七点的时候,睡梦自然而然的结束,闭眼挣扎一会儿,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志同道合的人成为稀有资源
以下来自我与大三学长的对话。

懂你的人可以在眼神飘忽间欲言又止间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甚至猜出你接下来的对话。
不懂你的人,你的假装坚强在她看来就是没事,你偶尔的小矫情在她看来就是做作,你不说她永远猜不出来,你说了 她又永远理解不了……
解释很苍白无力 ,道不同不相为谋,目的地不一样,又怎么能走同样的路径?
时间冲突
a今天要去某个社团开会,b要去排练某个舞蹈为晚会准备,c刚谈了对象,俩人正腻歪粘糊着呢,d晚上要去校卫队排练。
每个人的时间相互穿插,各自有为之努力的事情,大学四年,就算身边有再多说不清的朋友,也总有彼此时间对不上的时候。

在大学,一个人在正常不过,更准确说人生就是一个人的旅程。
一个人的时候可能孤独,却不代表没有朋友。
一个人可能稍显沉寂,并不一定都贴上了内向的标签。
一个人也能活出自我,也能丰富自己,活的意气风发。
我们班一个女生,每天独来独往,上课认真听讲,晚自习认真看书,聚餐时淡妆打扮,得体适宜,谈话也很热络。
深入了解一下,很豪气的女生,人缘也不错,相处时给人很自然很舒坦的感觉,这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我脑补过一个场景,如果她要加入班里某个小团体应该也会很受欢迎的。
我没问为什么一个人,因为从她身上只会让你觉得一个人也能过的熠熠发光。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她悄无声息的拿了一等奖,把奖品ipaid抱回宿舍,其他人就只有眼馋的份儿。
或许她有她的生活方式,并且选择了最适合她的那种,敬仰!
网上有句话:‘‘只有孤独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牛羊才会成群,狮虎只会独行。’’
不知道为什么,什么时候,哪个桥段,孤独开始变成一种褒义词,不合群的人都是因为优秀,越优秀的人越不合群。
孤独并不值得嘉奖,因为长远目标而放弃面前的享乐才值得被称为勇士,是忍者。
愿不惧孤独,愿一个人的世界也能扮演多个角色,愿认真学习,愿痛快玩耍,愿逆风翻盘,愿所有的努力都能成为最后的王炸!
网友评论
离开中学,来到自由的大学,这些外围的因素就没有了,一个人的核心就暴露出来了:
没有了那些外围的力量后,才发现,自己孤独,是因为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善于交朋友的人。了解到自己身边即使有喜欢的人其实自己也不善于付出和经营友谊。
独处是一个好事,能让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去想想什么是真实。但和孤独不一样,和安慰自己更不是一回事。
这是我对于大学的想法,也是我曾经面对的问题,共勉。
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志同道合的毕竟还是少数。对多数人友好,但只对少数人亲密。
生活习惯基本就是控制游戏时间、早睡早起、多领域涉猎、严选信息源、每天背单词、考资格证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则可以从社团、兴趣社群里认识。到了大三很多人会发现,除了保研出国的一部分人,剩下的人不管是考研还是就业压力都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