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今天去海运学校讲课了。有些紧张,准备的稿子也没有用上。学生反馈说,我不像心理老师,他见到的心理老师有距离感,说我充满了孩子气,真诚,还问我啥时候再来学校讲。我自己感觉流畅度不够,但气氛挺好的,还鼓掌了两次。中间卡顿了几分钟,然后我让同学分享,就是跟我照相这个,挺支持我的,让我放松了许多。
情绪:高涨
感受:有种剧烈的释放感
想法:有种被荣格灵魂附体的感觉。有种剧烈的释放感,我终于不用听那么多的规矩,我对规矩充满了抗拒,从母亲到公司领导,甚至包括李老师,为什么要按照你们的方法来?为什么我自己不能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方式方法?
经过从年后阅读经典,从弗洛伊德到南希,从温尼科特到荣格,从动力学概念化到认知疗法的练习,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许多阅读的绝望——就是没有依靠的感觉;可是,一个小孩子长大成年就是经历那些绝望独立承担责任,虽然这部分我在原生家庭里没有长出来,但是在跟随着平台成长过程中,人格结构不断下沉,不断断了外求的念想之后,只能靠自己。既然代老师能看懂,我为什么就看不懂,我决定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我沉浸在弗洛伊德的世界里,看看自己能不能寻到真经。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静下心来一遍一遍的阅读经典,我的认知世界开始开阔起来。
即使今天的讲稿没有用上,即使流畅度不够,但是我的内心是淡定的,我始终都在,我讲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了那种自信淡然的状态,就是我的心里面开始有了价值观,有了使命感,这个东西是充满力量的。
期待:就是进一步练习,孰能生巧,将这内在的信念,心理学理论用鲜活的场景,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在互动中传递给他们。
渴望:这是重视跟学生们互动的体验感。我一上来就询问学生们对我这心理老师的感受,无论什么感受我都无条件接纳。并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生活中愿意跟我分享的故事。
自我生命力:链接能力,我通过阅读经典把自己已经变成一个资源,这样就可以链接外部资源,淡定的感觉便是来源于此吧。
觉察(三句话,一行动):这次去讲课没有提前说出来,我不需要再去证明什么,就是跟随生活的节奏自然显化。一些结束了,我在复盘,分享收获与欠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