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女儿跟儿子闹矛盾的时候,发出一种歇斯底里的哭泣。当我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我的内心有种剧烈的冲撞感,心神不宁。
情绪:焦虑
感受:惶恐不安
想法:当女儿发出这种声音的时候,我觉得有种母亲附体的感觉。我深深的体验到我为什么这么怕母亲,就是这种歇斯底里的崩溃感,我有种被母亲掐死的窒息感。其实在听李老师讲课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引发深深的焦虑。
当我这样觉察的时候,我越来越相信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母亲的无意识从他的父母那里继承来,带着深深的恐惧与焦虑,然后又影响了我。
但是像我父亲,他就很好地接纳母亲的焦虑啊,就像李老师也是有学生无数。从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说,每个人都可以长成他自己的独特的自性,找到属于他的匹配关系就好,就是具备适应性的。
期待: 我不断的觉察这种情绪变化,暴露不反应,允许自己愤怒,允许自己不舒服,但我知道我的不舒服跟我女儿无关,跟李老师无关。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寻找我的学习之路就好,不断阅读经典,不断进行咨询实践,走出自己独特的路。我允许女儿歇斯底里的表达。
渴望:无条件接纳女儿的情绪失控,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通过情绪炼金术不断觉察,不断观呼吸,那些我不能控制的不用管它,那些能控制的也不去反应,只是远远的看着,觉察就好了。
自我生命力:我以为是安全感的提升,我不断的通过人格结构,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中穿梭到纵向结构的最底层,用温尼科特的话说就是退行到可依赖状态去觉察,觉察母亲的恐惧与愤怒。我感受到了大海深处的母亲的恐惧,因为我有了安全感,开始成长为一个大人,我可以接住这恐惧。
觉察(三句话一行动):为什么母亲喜欢我,因为我最不像她;为什么我对我女儿的歇斯底里焦虑,因为我有点儿抗拒母亲的恐惧;为什么我面对女儿的歇斯底里可以不反应,因为安全感提升了。给自己点一个赞吧。
突然有一个新的觉察:原生家庭里,父母欺负的那个其实是强的,如果是弱的,早死掉了,根本活不下来;只有强的才具有适应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