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论语论语中国传统文化
【焕文书院王鹏翔论语札记94】子贡的无可替代

【焕文书院王鹏翔论语札记94】子贡的无可替代

作者: 书香联盟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0:20 被阅读0次

    原      文

     《论语公冶长篇》

            5.3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今译】:子贡向夫子请教说:“那您看赐怎么样?”夫子说:“你是有器用的人啊!”又问夫子:“是哪种器用呀?”夫子答:“庙堂之上,如瑚琏一样的器皿。”论语学记  第94篇

    【学记】:子贡在听到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评论后,就特别想听听夫子对自己的评价。于是非常坦然地向老师请教“赐也何如?”,赐是他的字,自己称自己,一般只称字,不称名。夫子说:“你是器啊!” “器”就是器皿,在前面夫子曾说“君子不器”,意为君子就像多功能的器皿,非一种用途。子贡是瑚琏之器,这种器皿通常在庙堂上装满五谷,祭祀时作供奉用。虽然只有一种用途,但尊贵而不可或缺。

     在这段对话中,感受到了浓郁的师生之情,老师和学生如朋友,没有代沟或者断层,气氛活跃,学生不停地追问,老师一字一句地认真答复,学生想一次就全部得到想要的答案,老师却偏偏要慢慢地说出来!问答之间,夫子的宽厚温良跃然眼前,子贡的可爱好学,充满无限的生命力。假如是一位严肃的老师,学生敢问:“老师您看我怎么样呀?”这样的问话吗?

     这一幕,体现出了子贡的谦虚。当长辈问晚辈:“您看我怎么样呀?”的时候,通常是想听好话,有自我显摆的嫌疑。但当晚辈向长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已经做好了挨批的准备,明知有可能挨批也要问,必然是为了更好地修正自己,这是真正闻过则喜的修学态度!

     更反映了夫子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如果说“君子不器”是一种志于道的永无止境的人生追求,那么瑚琏之器,已经具备了生命的独特功能,从子贡一生的经历来看,的确如此,他不但是“儒商”的典型代表,能贫而乐,富而好礼;更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外交家。据《史记》记载,鲁哀公六年(前489年),孔子及弟子在陈绝粮时,孔子派子贡到楚国,使得楚昭王出动军队迎接孔子,化解了危机。由此可知子贡的才能非一般人能比。而夫子所说的“瑚琏之器”更体现了子贡的无可替代。

    【感悟】:温和宽厚的师者,能得到受教者最真实的想法。优秀的人才来自于真诚好学。

    【注释】:夫子曾言:“君子不器”,此谓子贡乃“瑚琏之器”,彰显人如器般尊贵独特。虽非只一种用途,实乃一般之器,乃国之重器。吾人当学夫子之善察人,亦当学子贡向学之志!敢于寻己之过。

     瑚琏非不器

     祭祀不可替

     赐问师答际

     探知真情意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瑚琏乃宗庙中盛黍稷之器,贵重,华美。

    孔子先子贡“汝器也。”便不当牵引君子不器章为说。

    《论语讲要》:器喻有用之才,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是喻全才,此许子贡以瑚琏,虽未至于不器,然为高才大用可知。人在世间,有所取,必须有所予,若其才能不及子贡者,但成任何一器,尽其在我,用之于世,求其俯仰无愧可耳。

    《论语正义》:包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周曰簠(fu),簋(gui),宗庙之器贵者。”

    夫子论诸弟子,非在一时,记者以次书之。

    《论语集注》:子贡见孔子以君子许子贱,故以己为问,而孔子告之以此。然则子贡虽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贵者与?

    《论语义疏》:或问曰:“子贡周人,孔子何不云汝是簠簋,而远举夏殷器也?”或通者曰:“夫子近舍当时而远称二代者,亦微有者焉。谓汤武圣徳,伊吕贤才圣徳则与孔子不殊,贤才于颜闵岂异?而汤武飞龙,伊吕为阿衡之任,而孔子布衣洙泗,颜回箪瓢陋巷,论其人则不殊,但是用舍之不同耳。譬此器用则以,而是有废兴者也。”

    《论语点睛》:卓吾批“问”处云:“也自负。”方外史曰:“只因子贡自负,所以但成以器,不能到君子不器地位。”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焕文书院王鹏翔论语札记94】子贡的无可替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af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