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想法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书笔记之四一一用游戏力迎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书笔记之四一一用游戏力迎

作者: 石宏博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17:21 被阅读0次

对于情绪,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认为情绪分好坏,而当我们区分时,就是在暗示自己,要回避或控制坏的,只追求好的。

在由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作为顾问指导的《头脑特攻队》这部电影中,我们和孩子一起领悟到了“情绪的存在即合理”这个观点。

片中五个情绪小人——乐乐、忧忧、怕怕、怒怒和厌厌,对应人类五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害怕、愤怒和厌恶,它们分别负责给主人创造愉悦的感觉、在主人受委屈或伤心时得以宣泄、确保主人远离危险、在遭遇不公时表达不满以及在生理和心理上避开令人不舒适的事物。

科恩提醒我们不单要纠正负面情绪是不好的这个观念,更要帮助孩子理解——情绪的产生是天然的,从来没有应该或不应该以及好坏对错之分。

每种情绪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没有一种情绪是无用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孩子在发怒或展现其他感觉到糟糕的情绪时,我们不会因为自己对情绪的不接纳,而在孩子自然地想要宣泄情绪时产生无助感、内疚感或罪恶感。

我们还需要看看孩子是如何定义和命名情绪的。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往往形象生动,比成人更加有趣。

一个4岁女孩说:我想我妈妈想得尾巴都长出来了!

一个在农场里长大的男孩说:我气得像草垛上的落汤鸡。

一个12岁男孩在自己将要发火之前对对方说:请注意,我的怒怒马上要冲出来了!

孩子对情绪的描述更接近人类原始的表达——情绪不单单是体现在心理上的反应,情绪最原始的反应来自身体、生理上。

所以,每次当激烈的情绪升起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问问自己:

此时我的身体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什么引起这种感觉?

有这种感觉时,我在想什么?

接下来我还想做什么?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会产生什么结果?

无论是在事发当时还是过后,我们都可以针对情绪提出这些问题,以此来加强自己以及孩子对情绪的自我觉察。

科恩在书中用了“情绪的燃烧”这一形象的说法来帮孩子以及成人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引起情绪的两个因素是:外部事件和内心观念。

表面上看,情绪的火焰似乎是被外部事件引燃的,比如有人踩了你一脚,但接下来火焰会烧到多大,就取决于人内心的想法和观点了。

认为“这人是故意的”一定要比认为“他是不小心的”能烧出更大的火焰。

尽管心理学家们一再强调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任何一种情绪。

但说到底还是有一些父母担心:我们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会不会煽动他的情绪?会不会让他的情绪火焰越烧越旺?

多数父母从小生活在这样的观念下:如果我们接纳一个孩子,他就会保持原状,如果想要孩子改变现状,就应该告诉他这样是不好的,并且极力地去避开它、纠正它。

殊不知,理解并肯定孩子的感受,才是安抚情绪的最佳途径。情绪只有得到接纳,情绪的管道才会疏通,情绪才会发生变化。

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当我完全接纳自己时我才能够开始改变。被堵截的情绪和被冻结的冲动,都会引发焦虑。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感受:在紧张的时候,会觉得胸部、腹部和喉咙堵塞得厉害。

正常的恐惧情绪会让我们在真正遇到危险时或逃或躲或反抗。但恐惧如果被堵截就会转变成焦虑。

我们的孩子往往会在疲惫、饥饿或寂寞、无聊时,容易情绪激动。如何在情绪的释放和克制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预防和减轻焦虑是非常重要的。

科恩在书中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用游戏来释放情绪的健康方式。

第一个游戏叫“呵欠连连”,适合多人玩耍。

首先,每个人都假装打呵欠,由于打呵欠极具感染性,因此很快就会让其他人真的呵欠连天。

然后,每个人都假装大笑,真正的笑声也会随之而来,接下来,试试所有能想到的情绪:假装大哭一场,假装害怕得发抖、牙齿打战,假装气得暴跳如雷,假装因为吃惊到抽一口冷气…

多数假装的情绪都会带来欢笑,一是因为有趣,二是因为大家可以在游戏中突破真实生活的“禁区”——孩子在生活中总是被教导:不可以随便袒露内心。

“呵气连连”让我们体会到:对待情绪不一定非要采取什么行动,只要直接去感受它,然后用眼泪、笑声、战栗或呵欠把它从身体里释放出去就可以了。

很多父母已经明白了要对孩子进行共情的重要性,也已经做好了在孩子心情难过时或之后对他进行积极倾听的准备。

但是有些孩子似乎并不知道如何表达,或孩子已经习惯了沉默。“心情发布会”是科恩发明的另一个用来处理孩子未被倾听的情绪的游戏。

“心情发布会”就是约定某个固定的时间段,通常在每天睡觉前,让孩子与父母分享之前因为来不及充分表达而积累起来的情绪。

有些情绪可能是你已经知道的,而有些情绪可能你还没弄清原委。“心情发布会”着重点是表达,它会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亲密联结,并增进孩子对自我情绪的认识。

父母当然也可以借这个时间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孩子需要的是既能够自由表达情绪,又能够建立积极心态。

有时候孩子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却不敢开口,这是焦虑的一个主要来源。这时我们可以用“空椅子”的方式来代替“心情发布会”。放一把空椅子,让孩子想象椅子上坐着的是隔壁班的小霸王、数学试卷或离世的亲人等。

鼓励孩子对椅子说出想说的一切,而不用担心遭到报复或造成伤害。甚至可以让孩子想象椅子上坐着困扰他的情绪,给情绪取一个名字。

比如把焦虑称作炸毛怪,孩子可以对着炸毛怪大声说话,怒斥它妨碍了自己的生活,并警告它再也不准它把可怕的画面塞进自己脑子里了。

另一个对孩子的情绪调节和掌控有帮助的游戏被统称为“忽快忽慢游戏”——父母发出连珠炮似的指令,让孩子按照指令奔跑:“向左跑,向右跑,跑到我这来,向后跑,快点跑,慢点跑,超级慢,超级快!”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加入各种韵律以及音量大小的变化。

科恩用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类快速应变的运动可以加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并不是天生的罪恶,而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它需要被人感知,表达,释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使它尽量趋向一个好的结果,不过分,不崩溃,不失控。对于引导我们的孩子,我们同样持有这个态度,因为完整的情绪是一个完整的人,真实的人,完整真实的体现。

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并不代表就放弃了改变,家庭和工作单位并不一样。它们的区别在于,家庭是塑造人的地方,而工作单位是做事的地方。我们在工作单位当中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在管理事,而不是在管理人,因为成人的心态态度,还有生活状态都是很难改变的。而管理事,有的时候手法粗糙一些,恩威并用,让下属又爱又怕,是可以的。但从根本来说,员工也需要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只不过有的时候要求他们做出实绩,手法上粗糙一些,有时并不能像照顾家庭一样,那么照顾员工。而家庭是塑造人的,在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的基础上,可以对孩子提出要求,让孩子做正确的应对,从而成长,是可行的。

呵气连连,可以培养共情的基础。

心情发布会,可以培养孩子的描述表达,觉察自己情绪的能力。(这种描述表达觉察自我的能力,是一个获得更好身心的基础,具体在我的《素书之高行微言之微言》中有所提及)

空椅子,和心情发布会的原理基本同样,并且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开口能力,消除他们心中的顾虑。

忽快忽慢游戏,通过对于运动的掌控,孩子可以获得更好的掌控情绪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书笔记之四一一用游戏力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nb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