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类网站往往有排序问题,哪个结果排上面呢?一般来说,我们要考虑2个因素:
1、内容质量:用户是不是需要,内容是否充分
2、排名出价:也即是平台能赚到多少钱
以常见的点评模式举例(互联网餐饮、房产、旅游、招聘都可以),也就是平衡店铺的出价(计费方式和佣金率),和店铺内容的质量(点击和转化)。
首先思考一个之前提过的,存在于meta比价网站的三方悖论:
第一方,内容佳的大店,是最没有动力出价的,他们完全不需要通过平台排名吸引客人。大店愿意去露出的动机,只是希望全覆盖客人出没的各种地方而已,大店本身已经有很强的自有品牌,不希望被平台稀释给其他店。
第二方,最有动力出价的,是新店、小店,因为本身品牌和内容较为一般,依赖排序来获取客人显然就非常划算,因为也并没有什么自己的品牌可以失去(光脚不怕穿鞋)。
第三方,平台自身的取向。如果平台极端追求出价,显然整体品质就会越来越差,到处是发优惠券的、做大促的、质量一般的店,不用多久平台本身就会失去吸引力。类似百度,tripadvisor猫头鹰,就是这样一边赚着钱,一边因为内容不可信,而慢慢从主流滑向二流。
不难看出,平台的最优策略是,首先宁可倒贴钱也要吸引/制造上乘商户的内容,然后适度控制出价高的小商户的露出。显然,对内容质量和出价权重的调整,是需要大量ab测试和算法优化的。
这里话题移动到商业产品的ab测试,这玩意远比前端的字体、颜色、文案、位置的ab测试要来的刺激。
最近参加的一次内部hackthon,通过ab测试价格微调,可以较为可控地影响10%的利润,玩多了以后,会觉得前端的日常工作模式--竞品抄来抄去,然后借ab的幌子来‘证明’效果,或者对比一下送30元好还是送50元好--凡此种种,像过家家一样,索然无味。
提到这里,我们引出另一个概念:黑暗设计。
简单说就是在出价和内容质量之间迷失了方向,为了商业利益而不惜有控制地损耗对内容质量的重视程度。
什么叫做“有控制地损耗”呢,我们发现,ab测试同样可以用在这种偏离正途的地方。因为短期来看,稍微黑暗一些的(例如稍微容易一点,选到贡献利润较高的店铺,或者稍微不容易一点,做出有利于用户而不利于平台的操作)的方案总是更赚钱的,而ab测试可以量化这种程度的把控。
一般这样玩的人最爱说的一句是“企业天职就是要盈利”,遵循这样的自欺欺人,很自然会滑向百度那样的深渊,也就是虽然拥有完美的广告系统,但是却失去了用户的信任,结果亲手扶持起各个垂直内容提供方(因为搜索引擎的排名广告不可信)。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更大的平衡。也就是说,内容和出价,体验和收益之间,存在两层平衡:
第一层是短期可以ab测试的,损失的体验(造成的利益减少),和黑暗设计所带来的利润增加,两者的对比。
第二层是,需要观察中期趋势的,由于积累黑暗设计所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包括对平台本身商户分布结构的影响,对自身系统内kpi设计合理性的影响,等等。第二种由于量化的困难,经常被排除在推演之外,其实我们暂时不考虑数据,单纯用大白话说,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问题在于,在较长的周期面前,大部分人会选择性忽视,只有一两个创始人会一边盘算黑暗设计的短期利润,一边推演和计划如何慢慢洗白的中期打法,节奏控制不好就是玩完--这点也很刺激。这也是为什么说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非常重要,因为赚钱、体验、赚钱、体验的切换节奏太快了,一个方向制定出来,马上就能贯彻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思考这个话题,经常会令人觉得很孤独,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短期利益是不长久的,但是同时,大部分现实情况又是强调‘可见’利益的。除了极个别人,包括足够参与,或完全不参与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在明知‘哪里不对劲’的情况下,在极度冷静的、理性的指导下,越走越远,渐渐成为自己曾经鄙视的样子,或许这就是囚徒困境里劣势均衡的生动写照吧。
写的很随意,如果能读到这里是很不容易的,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