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每一种节气总对应着一种食物。提醒四月里第一个清明节气来临的,定是那满街碧绿如玉的糯米团子。
青团实在是一个很有意境的名字。云在青天的“青”字也呼应了清明的“清”。如若直硬从颜色称呼“绿团子”,怎么也是粗陋感十足。
清明时节吃青团的风俗习惯源自江南。上海、宁波叫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叫青团子或清明团子,南京称清明团或春团,温州叫清明饼儿,金华叫清明果儿。朗朗上口的名儿,仿佛扑面而来一阵春风挟带着几分艾草汁的清香,又绿了江南岸。
传统的两种,喜甜的是碧绿外皮包裹着深褐色豆沙,甜糯香粘一只敦厚实在的圆胖子。嗜咸的有马兰头豆腐干内心,春天独有的味道。新式青团的内在花心许多,肉松咸蛋黄馅算是从粽子界跨界而来的新贵,现今成为一代网红独领着风骚。
其实并不太喜欢糯米食品,可是当看到上海老字号杏花楼王家沙前买青团的蜿蜒长队,也不由被浓烈气氛所感染,决定要一亲芳泽为快。
小时候根本不懂节气季节更替,就靠着家里台面上不同食物的更替,才似懂非懂般觉得所谓四季变换。我记得外婆爱吃豆沙青团。
“小囡,勿好多吃糯米,不好消化。”外婆总是给我尝里面的豆沙芯子。长大后不喜欢吃甜食的我,对豆沙却一直情有独钟。
“清明节吃青团,还要祭祖宗。”外婆说。
“祖宗吃青团?”
宁波人家里清明祭祖郑重其事,外婆要准备单数九或11道菜,青团也在其列。一大早小孩子看着家里烧煮一派忙忙碌碌情景,心里按捺不住的小兴奋和馋虫。
“囡,乖一点。祭祖宗的时候,小人千万不好碰椅子桌子,祖宗要坐的。等祭好祖宗,就好吃了。”外婆认真叮嘱着。
中午摆开八仙桌,四边围着八只四角方凳。菜满满登登一台面,蜡烛香炉奉上,青烟袅袅,烛火摇曳。外公带领着子孙敬香磕头。外公外婆慈爱地说:“外孙女也是孙女,祖宗保佑。”
“祖宗保佑。”小不点的我也像模像样磕头,心里想着磕完头就可以上桌吃好菜了。
斯人已逝,如今清明,去外公外婆幕前祭扫,单数小菜,香烛两列。长大成人的小辈们肃立墓前磕头上香。我们一切都好,亲爱的外公外婆你们好吗?
所谓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潜移默化身教言传下来。到现代虽然简略了许多,可是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随岁月迁移而有任何改变,比如亲情,孝道和爱。
吃青团应景着清明,清明到了预示着春天已临幸人间。春天你好,清明万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