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岁月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11:49 被阅读243次
    农忙时节

          80年代初,我国农村正处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折期,有的地方已经实施,而有的地方尚在观望。但对于那时还是初中生的我来说,却是一段平凡的岁月,更多的只是童年美好的回忆。

            0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前,每到暑假,村里的学生放假后都要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主要任务是放牛。队里总共有十几头牛,有水牛、黄牛,有大牛,也有刚出生不久的小牛。那时,队里劳动采用工分制,男的整劳力干一天记十分,标准是所有的农活把式都要会,比如耕地犁田。一般的劳力从6-9分不等,每年村委会研究评定。而我们这些学生,放一天牛记三分。

            一般情况下,每天出去放牛都是集体行动,放牛的人员除了我们这帮学生以外,还有一位妇女,我不知道生产队为什么会安排她跟我们一同去放牛,反正大家知道她就是孩子王,是我们的头。每天去什么方向、什么路线、哪座山上放牛都由她决定,头天晚上她会把第二天的行程告诉大家,第二天早饭后大家就赶着各自分管的牛在村头集合。

            放牛队伍浩浩荡荡,一般情况会牧放在山坡上。因为上山后,可以集体放开,任其自由行动,我们只需统一派几个人看护即可,而其他人员则可以干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采摘果子、玩游戏、打老K,还可以下河摸鱼。到了收工的时间点统一赶回。因此,一天下来,大家玩得很开心,不觉得是在劳动,而是集体玩耍。

            但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就是每逢农忙时节,稻谷收割完以后,耕牛就要被牵去耕地。谁负责的牛被牵去耕地,谁就负责去打牛草,然后背到田边的树阴下,等牛休息的时候吃。一方面割牛草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另一方面不能参加其他伙伴的集体行动,心生无限的遗憾。不过时间不会太长,大约一周左右就又恢复常态。

    放牛

            02

            在浙江这片土地上,那时对于市场经济的抵制,一直以来都没有其他地方那么严重。

            每到农闲时,村里有很多人会上山抓蛇买。这里盛产蝮蛇,俗称五步蛇,镇上有专门的收购点。村民扛着锄头,带着铁钳,再带一条尿素袋,就开始上山挖蛇、抓蛇。他们也很有经验,只要观察蛇洞外面的蛛丝马迹,就可以判断里面有没有蛇。他们从来都不带任何防护设施,也没有什么蛇药,这么多年却没有听说哪位抓蛇的人被蛇咬过。因此抓蛇成了村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很多人乐此不疲。   

            在夏天,村子里经常会出现一种熟悉的叫卖声,“白糖棒冰......”。棒冰是当时最时尚的防暑降温商品。记得在镇上有一家棒冰厂,没有现在那么多的品种,只有白糖水制成的棒冰,最多是能再提供一些冰镇的赤豆汤。很多小贩准备一个泡沫箱,里面放一层棉被,将批发来的棒冰放入其中,用自行车驮着到各村去叫卖。棒冰5分钱一块,有时到下午晚些时候,没有卖出的棒冰有些融化,会打折成3分钱一块。最开心的是母亲经常会给我们买一块解解馋。

    棒冰

            有时村子里也会传来“叮当、叮当”的敲击声,我们都知道那是“鸡毛换糖”的人过来了。他们挑着两个框子,框子上面放一个铁皮箱,装着麦芽糖,下面是用来装收购来的物品的。这时,我们就会找来牙膏皮、鸡(鸭)毛、鸡(鸭)胗、破铜烂铁之类的东西,收货人就会根据我们提供的东西,给我们换相应的麦芽糖。有时也会出现修鞋补鞋的人,但这些人大多是温州人,这大概就是浙江个体经济的雏形吧。

            03

            那时的农村没有什么污染,水田里泥鳅、黄鳝很多。每当播完秧苗,稻田里灌满水以后,正是大家抓泥鳅、黄鳝的时候。

            我们通常都是在晚上行动。晚上的泥鳅、黄鳝静静地躺在水中,用火把一照,它们是不会动的,我们只要用一把前面带齿的铁钳,对准目标,出手迅速,一般都不会失误。水平高的一个晚上可以抓几十斤,第二天拿到集市上去卖。

            我和哥哥两人,也不甘落后,自己发明了一件小工具,特别适合抓泥鳅。我们买来长长的缝纫针,用火烧后,将针尾部扎在牙刷把上,排成整齐的两排,每排大约8根针,然后把这个排针绑在一根木棍上。我们就用这件工具扎泥鳅,远近通吃。因为水面都不会太深,我们只要对准泥鳅用力扎下去,往上一提泥鳅就在排针上了。

            哥哥是操刀手,我是助手。他一手拿一个火把,一手拿着工具,而我则背一把大手电备用,一手提一只铁桶在后面跟着。一有斩获,我就负责把排针上的泥鳅、黄鳝取下来放入铁桶内。但是也经常会见到蛇,不过只要不招惹它,它也不会招惹你,相安无事,赶紧离开。

            到了冬天,稻谷收割完以后,稻田慢慢干涸,但是靠水渠的一侧仍然保持有水份。这里面可大有文章,只要用锄头挖,里面的泥鳅、黄鳝用手拣就可以了。

            04

            眨眼间,我进入高中,村里也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里分到几亩水田和几亩山地。那时爸爸到了离休年龄,于是哥哥顶职上了班。家中除了我之外,没有其他壮劳力,况且我还在上高中。每到农忙的时候,就成了家里的一大难事。

            我们那里一年种两季水稻,第一季收割后,马上要种上第二季,且必须赶在立秋前完成。正好是在暑假,我自然成了家里的主力之一。收割时,全家齐上阵,一块一块地慢慢地收割,早上一大早起床先把稻谷割倒,然后再用打谷机脱粒。这种脱粒机是人工的,要用脚踩。动作要领是,一脚立地,一脚放在踏板上一下一下地踩,使脱粒机转动起来,同时双手抱着一把稻谷,放在脱粒机上,手脚密切配合完成脱粒动作。脱完一把再去抱另一把,脱粒机借着贯性继续转动,我们只要卡着点,正好进行新一轮做功运动。通常情况下,4人配合起来操作最好,两个人负责脱粒,两人负责抱传稻谷,等到脚踩的两人累了,再换两人,这样轮换着进行。我干这活还是比较在行,可以算是主力。

    割稻子 插秧

            用牛耕地这门技术我自然是不行,还有后面的插秧,只能请人帮忙。一般是等村里其他人家都忙完自己的农活后,集中两天时间,我们家请村里的几位好手一同来帮忙。他们帮忙时,不需要工钱,但一天四顿饭要安排好,除正常三餐,下午要加一顿点心。

            这两天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大早骑个自行车到十里开外的城里采购食材。我们说的城里,其实就是镇上。那时物资匮乏,买猪肉要一大早到镇上食品公司的肉联厂窗口前排队,晚了就买不到。因此我到城里的首要任务是先排队买肉。肉的价格是固定的,国家统一定价,一斤6毛钱。然后再到菜场采购一些平时农家没有的食材,比如茭白、千张、豆干之类的。接着抓紧赶回家,赶上中午做饭,一般中饭时间是11点,下午3点左右再吃一次点心。

            母亲曾经在公社的食堂当过厨师,因此烧菜手艺不错,各类家常菜烧的很有特色,所以大家都乐意过来帮忙,并趁此机会大家起聚一聚、乐一乐。实际上每年村里农忙结束的庆祝会就在我家。

            05

            以上只是那个平凡时代, 我们生活中的一点缩影。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充满了酸甜苦辣,但随着岁月的流失,留在我们记忆中更多的是甜甜的回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东方润木:如尘往事,点滴成河,都是童年的记忆,谢谢你带我回到那虽贫穷却美好的年代!
      • 星尘星尘:你们用这工具扎泥鳅的呀!我们都是傻傻地用篓子兜
        始终在路上:@星尘星尘 现在不行了,那时多。
      • 拾麦穗的路人: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溶在了血液里。
      • 六叶泷:回不去的旧时光
      • AB774卢卢:我记性还行,而且对故事易身临其境。那个时代人心干净。所以我想世界要美好,人心干净很重要。又想,我们文人可否比作心灵城市的清洁工呢。不可小看心灵城市这一块啊。因为爱,才熬夜,笔耕。
        始终在路上:@AB774卢卢 同意你的观点!
      • 箽四四:美好的回忆!
      • 泗四坊方:很美的童年!
      • 傲雪如梅:那个时代,累且快乐😃
        始终在路上:@傲雪如梅 值得回忆!
      • 沣水寒江雪:那个时代很干净,各个方面。
        始终在路上:@月夜听雪 所以值得回忆。想起来都是甜甜的。

      本文标题:平凡的岁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rd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