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这条私信,很多感慨。
感慨是因为,这两天正好在整理小时候的英语学习笔记,还手抄的那种,当时也是像她一样,抄一遍英文,抄一遍中文,一条一条对应起来。
年少时的英语学习笔记,感觉当时的自己方法并不对……
长大之后,随着要学要记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样的“土法”好像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加之后面从事翻译工作,更是领略到了语言的灵活美。且不说一个词在词典里就不止有一个词条,即便是同一个词条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下,都可以有丰富多彩的语义。
如果每个单词都要这样抄,得抄到什么时候呢?
这条私信,也是很多人的疑惑。一直以来在外刊群和翻译群,大家都在问,都在交流经验:
单词到底要怎么背?
在我不成熟的学习经验里,认为通过语境背单词是最有效的。
如此不但记住了单词的意思,还能记住它的具体用法。如果光是背下了拼写顺序和中文含义,不知道怎么用,也是徒劳。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背了那么多单词,却依然写不出好英文吧。毕竟只有真正会用的词,才真正属于你。
除此之外,很多词光是记住了含义,记住了用法,但仍要去揣摩它的妙用。比如我记得,之前翻译群有一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出售他们大片领海的捕捞权”。看字眼没什么难的,一般都写的是to sell fishing rights in their vast territorial sea。其实这里还能这样写:
To sell fishing rights in the vast stretches of ocean that fall within their territory
我想,stretch这个词真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它一定就存在于许多人的词汇库里,知道它有延伸的意思。但可能很多不知道,在表达一大片领域,特别是狭长的地域水域的时候,也可以妥妥地用上它。比如:
a beautiful stretch of countryside 一片美丽的乡村
所以,你说这种词,你是记住了还是没记住呢?要说记住也记住了,毕竟你知道拼写知道意思,也知道它的用法。但要说没记住也没记住,很多人不知道它还能这样用。
如果你为自己背了很多单词却依然写不好英文而沮丧委屈,我想是时候放下对单纯背单词的执念了。
捡起外刊,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在读外刊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词,除了要去查证之外,也要关注这些“眼熟”的词,看看有没有什么用法是之前所不知道的。
这条私信里还提到了“英语思维”。如何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呢?
还是要向大家推荐《中式英语之鉴》这本书,值得反反复复看。我个人就翻了好几遍,每次重温都会收获不同的心得。
除此之外,“近朱者赤”。既然要培养英语思维,要让自己的英文表达更地道,是不是应该多阅读原汁原味的外刊呢?就拿刚才的小词来说,我发现很多外刊文章的用词还是蛮讲究“画面感”的。而如果你写出的英文也能让人有“画面感”,那应该可以说是比较生动的语言了。
比如之前有篇经济学人文章里,有个句子想表达“引起更多人的批评”这个意思。很多人可能会想到incur, attract, cause这种表达“招致”的词,但那篇文章里就用了feed:
So anything that even hints at atonement would feed that criticism.
用的就是feed的引申义。
如果你在读外刊的过程中,读到了这个词,心里“啊哈”了一下之后,是不是就可以愉快地接着读下去了呢?
不,不能就这么算了,那样太便宜这份外刊材料了。我们还可以去想去揣摩这个feed的引申义还可以怎么组句。
这个步骤很重要,叫做“仿写”。其实有点像小时候老师出的造句题。你是不是真的融会贯通了呢?来,写个句子就知道了。
feed that criticism,助长了这种criticism,让批评越来越厉害,那么回头我们想表示某种情绪在增长时,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feed?
比如,我想说,浪漫主义的诗歌会让我更加多愁伤感,我一定要用feed这个词来组句,那么就可以是:
Reading Romantic poetry could feed my melancholy.
用上了有没有……
总结一下,不要死背单词,所谓死背,就是一行英文+一行中文的背。
而要带着语境记忆,直接背例句,背外刊中的好词好句,着重揣摩你不熟悉的“熟词”的用法,然后试着去仿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