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24885/e1bbf33e8f3b6704.jpg)
Z老师 | 文
这是个碎片化信息的时代,快速阅读与之标配。各类资讯铺天盖地,所以,优质内容的更新速度越发重要:无论是公号自媒体运营,还是纸媒投稿,速度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投身于此的各路豪杰深刻明白——“写不出来”比便秘还可怕。除非你能达到像咪蒙那样,仗着随笔一挥就10W+的访量,安心当“拖稿女王”,否则,乖乖的,要么铺好纸,要么开好机,睁开眼,写!学生党就更不用说啦,咬着笔眯眼睛?你往后门窗户上看:老师瞪你呐!!
很多人都想写东西。状态好,灵感满天飞,多少字都不在话下。可人总有头疼脑热的时候,当我们写作“便秘”时,怎么办???
美国作家劳拉·布朗在《完全写作指南》里提到了“写作思维”一词,从读者的角度反窥写作的核心。这本书带来的启发,归纳起来就是:要迅速找到写作状态的奥秘,其实有这样六个关节点,只要你踩准节奏,美妙的旋律立刻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4885/a15dbfb0ab15ea0c.jpg)
1.确定写作目标
动笔之前先要想好,我写这篇文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试得高分?吸引眼球赚访量?还是什么别有用心的目的?当然,这是大的方向。我们要把它更具体化。比如你目的是写一篇催泪文,那就要先明确当下读者的泪点大致在哪些方面,比如城市的冷漠,失恋,个人发展的困苦,职场压力,乡愁······再比如,你想写一篇主持词,就要先思考:想让观众达到一种什么状态:兴奋?感动?还是惊讶?
当文章目标清晰明确,你的读者也会非常轻松地接受。如果你有批阅学生作文的经历,就会很认同这一点——让读者轻松,让阅卷老师轻松,你就更有可能实现你的愿望。当然,有些时候,弄清楚此次写作目标可能比较复杂,但是,搞不清楚写作目标,绝对会让你从源头就跑偏。
2.了解你的读者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写出了很感动自己的文章,但别人看过,只是一脸茫然?记住,不要鄙视人家没品位,其实你是在“自嗨”。“自嗨文”永远只能哄自己开心,爆款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爆款,是因为有读者,有引起共鸣的普世价值。就比如赵雷的一首《理想》,朴实无华,却人人感动。无论写作任务多么枯燥,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一下读者的需求。不要一直写“我要,我不,我能,我我我···”,设身处地的为读者想,你的文章才会更加严谨。在行文过程中,也要多次回头考虑这个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4885/fdcad79be77a61b6.png)
3.Get一个新技能——头脑风暴
踩准前两个节奏点,我们会发现,忽然有很多东西蹦出来可以写了。头脑风暴就是编排所有相关内容的过程。最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和你一起,实在不行,就自己一个人拿好笔,把它们排列好。游戏规则很简单:
想出尽可能多的创意、点子、可能性。
不要理性审查,也不要评论。(这一点最难做,也最重要。学会克制评判的冲动。)
敢于触碰惊世骇俗的想法。
记下来!一定要记下来!把相似的点子合并整理。
前年此时,我要写一篇泰山游记。除了去泰山的具体旅行经历外,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我想到了“火车”“快捷酒店”“登山杖”“乾隆皇帝”“红牛饮料”“单反”“石雕碑刻”“南天门”“玉皇大帝”“包子”“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马拉松”“蹦极”“云海”“刘慈欣《球状闪电》”“中国结”“挑山工”···许许多多的碎片记忆。十分钟后,整理这些创意点子,合并、删除,再结合前两个步骤,于是我便以一个甩情怀的题目开始——《用双脚丈量泰山的高度》。(有兴趣的到后面看下)
4.组装
把素材组装,接下来就要生成作品了。有点小激动,对不对?组装的方法有很多,有的写作课上教过那种形式特别规范的提纲。提纲能帮我们理清逻辑,当然,文章本身的类型决定了以何种提纲进行组装。
这里我要强调一件事(Duang!敲黑板音效):无论怎样规划提纲,一定要保证一个清楚地“秩序感”。
可以按照时间,按照空间;可以正,可以反,可以间接插入;总之:一定要让读者体会到层次和顺序。我一直无法理解“意识流”作品,所以,还是请诸位写作时多次回看第二点——考虑读者的感受。
5.写出一个完整的初稿
写作上有一个真理:一次就写好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想着一步到位。初稿的意义就在于把“文章”这块“璞玉”从“大脑”这块“石头”里挖出来,等待后面再仔细雕琢。这里我就直接引用克莉·梅杰思在《写作是什么》里的一段话:
“没人必须要看你的初稿,你完全可以畅所欲言,这就是初稿的全部现实意义。来吧,尽情的把你的灵感倒在纸上,修饰、编辑、删改以及写作技巧等问题,就让它留待以后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4885/78027dec37c8409f.jpg)
6.修改
俗话说:好文章是三分作,七分改。特别完美的初稿,就像海南岛下了暴雪,十分罕见。修改是必要的写作过程,是你的作文即将冲过终点,一跃成为金光闪闪的“作品”之前的“最后一公里”。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每次写完文章都挂在床头,白天看,晚上看,一有发现就涂涂改改,有时改到最后,文章所剩无几。鲁迅是文学大师,也是修改大师,他的文章“作完后总要看两遍,第一遍自己觉得拗口,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读顺口;第二遍就要大幅地删,大块的加···”鲁迅先生的手稿,就是我们学习修改文章极有价值的教材。(本文也是修改了两天才敢发上来给大家看)
"最后一公里",戒骄戒躁,别冲动,大师们都如此,我们再忙,也要花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网络时代,说话更要谨慎。
写作,就像一支探戈,踩准节奏,你也能舞出独有的曼妙。我们,路上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