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500刚好回国,我和他约着出门耍耍,顺便实地取材。两人悠哉地走在路上,瞎扯淡,旁边的非机动车道上,许许多多颜色的共享单车来往穿行。
想到500应该没有用过共享单车,盯着路边停靠的小黄车,贼兮兮地说:“嘿,500!我给你搞一辆骑骑玩!我有办法同时搞两辆!”
“......我不要”500斜着眼顺着我的视线看过去,嘀咕道“要被抓,也是你被抓。”嘴上说着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的跟在我后头。
两个人走到车边,我习惯性按一下锁......
“啪”,锁开了。
“卧槽?!”500瞪大了眼,下意识向后退了几步,四处张望。
“额.....上一个骑车的忘打乱密码了.....”我掏出手机,转身向下一辆小黄车,就在看车牌号码的当头,“恩.....这辆车没锁。”
“......”
说起来,我也算是共享单车的第一批用户,为了今天的推送,我特意将所有的共享单车体验了个遍。在这些共享单车中,Mobike的体验最好,但我对ofo的情感最复杂。
摩拜与小黄车这两家的运营理念,有着很明显的区别。摩拜的团队更加成熟,他们从一开始就不会把用户想成是理想侧用户,对单车质量有一定要求,所以摩拜骑起来费力气。从产品到交互模式,无不彰显其管理团队的用意:一代摩拜单车铰链藏在焊接的钢板后,二代单车铰链藏在铆接的钢板后;扫码解锁电子定位锁,关锁即完成骑行;云端自动定位等。
而数代的小黄车都配制机械锁,这意味着一辆车对应一个不变的密码,结合用户手动输入车牌号,实现交互;车身结构朴素而简单,车辆定位需要手机自身定位等。我特别喜欢小黄车传递的“共享”的概念,但就像我之前所说,ofo的团队过于信任用户,或者说相信用户能加入“共享”这一美好蓝图中。小黄车就这样背负着“传递共享”的重担,上路了。而这一路,注定崎岖。
小黄车本身质量只能算凑合,特别是要应对万人骑乘的情况,时间一长再加上个别暴力驾驶,或者是其他粗暴对待,车辆故障率很高。最常见的:车胎、铰链、脚踏、座椅......
待维修车辆,已堆积成山:
小黄车的遭遇是令人心寒的,在一己私利的驱使下,车辆被个人占有,譬如:加私锁(单个锁,连环锁),损坏车锁,污损车牌号,直接拉回家等等。
此前,网传有一家七口人,每人一辆专用小黄车,不管是否真实,从图片上至少可以看出,小黄车被停在不该停在的地方。
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出现了贩卖共享单车,以及提供“技术破解”等等服务:
共享单车不仅仅面临上述问题,之后还将面临更多难题,如何解决未满12岁未成年人骑行?如何解决乱停乱放?如何解决私人占有?如何应对使用者骑行过程中发生事故?等等......共享单车之后的路该怎么走,很大程度取决于相关制度、法规的确立。套上枷锁后,路又该怎么走?
我很喜欢“共享”这个词,理想情况下,共享单车的停放地点由使用者的习惯确定,即人群流动点及点与点间的连线,错综复杂的连线形成网络。在共享便利的同时,共享的还有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是生活的态度。
“共享”牵涉到人群,那么一些心理学效应在这其中,会潜移默化的发生作用。这其中,破窗效应与责任分散效应,值得一提。
破 窗 效 应
有趣的现象: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责 任 分 散 效 应
1964.3.13,3:20pm,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社会轰动,也引起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自然会有人上”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着急找车,好不容易找到一辆车,有些座椅损坏,刹车不好使的小毛病倒也能接受,让人崩溃的是,一辆又一辆车胎没气、损坏;车牌号被划;被上私锁......这时候,心里翻涌一股恶心,多好的理念,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会去抱怨甚至是诅咒那些道德败坏的人,而想到报修、举报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以使用者为核心,最终也会毁于他们之手。共享单车公司永远无法控制使用者的行为,就好像水果刀制造商永远无法控制使用者把水果刀用在水果之外的事物上,摩拜应该算共享单车里数一数二的结实吧?见下图:
就像是一颗石子被投入平静的湖泊,湖面立刻激起波纹,片片涟漪向外蔓延、扩散。集体的漠视与被释放、放纵的私欲被打包在一起,荷在共享单车上而万人乘骑,在这“共享之旅”中,所谓的“共享”同那日渐残破的单车一齐通往泥泞。
后记
穿梭在地铁站里,来来往往的俊男靓女数不胜数,偶然一瞥,发现共享单车的海报张贴在墙面上,挺多,还挺大。
对了,ofo最新一代的配锁装备定位系统,具有关锁完成骑行的功能,现已投入使用,这大概是最近小黄车减少的原因之一吧,官方把可利用的旧单车回收,翻新、改造再投入使用,节约成本。
但我这个人吧......爱学,爱问,爱动脑。新一代的单车即便是配备看上去先进的电子锁,可是依旧配有二维码和车牌号码。我也专门找到一辆去试试,扫描二维码或是手动输入车牌号码可以得到车辆相应密码,密码锁上只有“1”、“2”、“3”、“4”、“复位键”五个按钮。官方说,APP会显示可以停放单车的区域,这个我倒是没有去考证。
遗憾的是,当我准备测试单车是不是固定密码不变的时候,车被人骑走了......
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下合理推测:
01
新一代小黄车依旧是“车牌→密码”模式,并不是“扫码解锁”模式。如果说,车辆密码是变化的,那么沿用“车牌→密码”模式就显得十分累赘,与其采用“车牌→动态密码”模式还不如就用扫码云端解锁,所以极大可能新一代的小黄车密码依旧是固定的。
02
倘若之前的推测成立,那么私人占有依旧很简单,有以下方法:
1.上私锁;
2.藏起来;
3.把二维码和车牌号划掉;
4.把车座拆了。
写在最后的话:
如果有幸这篇文章被共享单车运营商看到,希望你们能考虑一下我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或者是考虑一下能不能聘我呀 。
Bast:
你贴了这么多小黄车被残暴对待的图,不得不让人怀疑你是想激起人们的同情心、同理心啊!搞的好像是充值文一样。
受害的一方往往也不全是完全占据制高点,剧本也要有点反转才精彩:
这个界面用ofo的人应该不陌生吧?按下“联系客服”,这个号码,最近你们打过去试试?
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annanyimao
~一个乐于分享,兴趣使然的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