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散文青春
前世的乡,今生的愁

前世的乡,今生的愁

作者: 粉妖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09:56 被阅读125次

    年少时学余光中的《乡愁》,压根体会不了其中的情感。

    为了更贴近作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诵读的声音压的低低的,在心中酝酿着悲伤沉重的情绪,愁眉紧锁、眼神飘移,妄图用外在力量来掩饰内在张力的不足。真不怪当时的自己故作深沉,毕竟年少,经历太少,没法感同身受,难免强作愁。


    乡愁,我没有。

    两岁多时随父母离开老家,从西北抵达西南,对故乡哪有一点儿记忆。只是在成长的岁月中回去探过几次亲,但每次相隔太久且停留时间不长,众人待我如远道而来的贵客,热情但总有些许疏离。

    感觉那里就是我度假的地方,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有不一样的风景和天气,有听得懂却说不来的语言,有好吃的特色小吃。我高兴地去,开心地享受这些自由时光,走的时候,从无留恋。

    但故乡对于父母是一种牵挂,他们总是说着想回去看看,看看生养他们的土地,看看儿时的玩伴,看看变化巨大却依然熟悉的乡村。似乎有某种味道吸引着他们,让他们说起故乡和故人就一发不可收拾。我想还好,现在交通太方便,要回去很简单,只是故人越来越少。

    但仍有很多人的故乡交通极为不便,没有飞机,火车要坐很久,甚至连火车也没有,就坐汽车,辗转多趟,然后步行,大包小包地,风尘仆仆,很苦很累。但他们看到故乡的影子时就变得有气力了,仿佛打了一剂强心针,沧桑的面孔布满笑意,那是发自肺腑的爱,他们用千里跋涉一解乡愁。

    每年春节,是乡愁最浓郁的时候。苍茫的中国大地上总有无数的游子在往远方的故土奔去。他们或乘飞机,或坐火车,或搭客车,或骑摩托,一点点缩短着和故乡的距离。路途太远、经费有限,如果不能每年回去,他们就三年一回或五年一回,保持着这种习惯。

    今年春节游玩归来时在回成都的火车上遇到了一对夫妻。他们从昆明上车,目的地是新疆的阿克苏。从昆明到乌鲁木齐火车时长64小时,火车里程4000多公里,到了乌鲁木齐还要转车继续行进1000多公里才能抵达阿克苏。而这只是单程。什么概念?来回10000多公里,光路上就要十来天时光,且一路都是硬座!如此长途奔袭,只为了回乡去看看。

    我瞬间叹服。

    简单的攀谈后得知,他们去阿克苏种棉花已二十多年了,五年必回乡一次。卧铺太贵,他们来回都选择硬座,且自带最简单的干粮充饥。他们用生硬的普通话述说着漫长回乡路,他们用远征般的奔波告慰自己的心。

    熬了一夜,待我们下车时,旅程才过去十七个小时,我们都已觉受不了了,而对于他们,才完成一小部分。累不累?苦不苦?我没法获悉他们真实的感受,但我知道,故乡定有让他们挂念于心的,他们才愿如此折腾。

    和他们微笑着挥手道别,却突然自心底涌起一阵羡慕。一直在父母身边的我、早把他乡做故乡的我、每逢过年必趁机出游名山大川的我,没有那种乡愁,也就少了很多期待吧。

    《客途秋恨》中,任凭大家怎么劝,女主(张曼玉饰演)的爷爷奶奶都坚持要在垂垂老矣之时离开生活许多年、相对繁华的香港回到贫穷动荡的广东乡下,连天伦之乐都愿意抛弃,老俩口携手归乡,只为了中国人非常看重的习俗~~落叶归根。

    哪怕青春岁月里走得再远,活得再不安份,到老时,也想回到那片土地,踏踏实实地长眠。对故土的依恋就像拉扯着人心的线,风再大雨再急时光再老路途再艰难,只会越来越结实,让人回归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爷爷当年一句"必须要回去"女主并不懂,难道言论的自由、生活的宽裕、儿孙的相伴都不能留住老人的心吗?后来她长大了,经历了一些事,再去广州探望他们,看他们在陋室里怡然自得,终于明白了世间的繁华终抵不过内心的安宁,而乡愁必须要亲身奔赴才能了结。


    三毛走遍心中想去的所有地方,在撒哈拉安了家,过着于读者来说几近梦幻般的生活。荷西的意外故去让她的心流离失所,她又开始四处行走。

    她最终选择的归宿并不是有荷西墓地的西班牙,也不是前世的故土撒哈拉,而是从小长大且父母尚在的台湾。那里是她走再远,伤再痛,也能寻获安宁的所在。

    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于我,有至亲的地方就是故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前世的乡,今生的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uc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