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教书十几年,像割韭菜一样,每年都面对新一届学生,而每年的感触都不一样,或许是我们的教学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变迁吧,总让我感觉学生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不是说他们的智力,而是综合素养。昨天在校园走,几个军训的小姑娘一起聊的甚欢:“我爸说随便花,只要我满意!”,“我哥说不能委屈自己,有他呢!”。真的是“拼爹”时代来了吗?我只想说:你们真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45796/875d673d60e152c6.jpg)
八一年,还是吃糠随见的年代,我们出生了。太小是没了记忆的,但四、五岁时的画面还是有的:穿衣服要大的穿完老二穿,吃的是咸菜嘎达和顿顿大白菜,过生日母亲才会心疼的煮一个家里老母鸡下的红皮鸡蛋,过七夕、中秋、春节才能吃上热呼呼的饺子,看电视是奢侈的,因为我们一条街只有一家有,要等他们召唤才能去看,而我们总是各种理由赖着不走。直到我们十一二岁后,也就是九十年代时,家境才好转。和现在的你们比,或许你们会说时代不同了,艰苦朴素是穷的代名词,炫富是时尚。我只想说:还是穷点好,即使富足也穷着过吧,否则你们的孩子也有一天会失去独立奋斗的能力,少年弱则国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45796/0270b425958ba7ae.jpg)
提到玩的,或许你们不敢相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的游戏是:弹玻璃球、扇片基(pia ji)、玩泥巴、丢沙包、跳格子、膼(chua)大把等,要么淘一点就上墙拔寨子,偷鸡逗狗,擎瓜冽枣......我坦白,我都干过,因为那个年代你不参与,没人带你玩儿,而且小孩儿们是有帮派的,必须站队,每个人必须有外号,记得我当时外号阿连、狗头军师,产房传喜讯----生了。虽然没有现代你们玩的高级,那却是我们美好的回忆。每次回老家见到发小聊的往往是我们不堪的过往!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45796/3ff3e84f67ad563d.jpg)
由于家里光景不好吧,总想挣点钱补贴家用。记得第一笔钱是2毛,是我们八九个十来岁儿小伙伴掏了五斤多鱼卖了2块钱分的。那时的2毛可以买20块糖,是十分珍贵的;你可能不信,我七岁就做生意了,挑着母亲捆好的韭菜满大街叫卖,一次大概能挣5块钱;十一二岁跟着大人去摘辣椒,一天累的要死,能有3块钱;上初一暑假时,我还去镇办的地板砖厂做工人,还真学会了一些技术;初二暑假跟老叔去工地打杂工......其实回想起来,不完全是家里穷,因为那时各家都一样,或许是自己早熟吧,只是想让父母别那么累,即使当时父亲在镇政府工作......
往事总能回味。苦涩年代并不苦涩,因为精神富足;奢华时光未必奢华,因为富足了的仅是物质......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45796/24158b03b714554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