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我尚未证悟」这样的念头,仍然是个障碍。其实,存在的只是真我。
我们的真实本性是解脱的,虽然一直是解脱的,我们却幻想自己受到束缚,于是才做出种种费力的举动来尝试解脱束缚,这真相只有等你到达那阶段才会明白。届时我们将会大感意外,我们大肆折腾所求取的居然是自己过去、现在一贯如此的本来。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较容易清楚说明,例如有个人在大厅内睡着了,他梦到自己去世界旅行,在山峰和谷底、森林和绿野、沙漠和汪洋各处漫游,横渡了几大洲, 经过了好几年的旅游劳顿后回到自己的国家,便直奔蒂鲁瓦纳马莱(Tiruvannamalai),到了道院,走进大厅。刚好此刻他醒了过来,发现自己在原来躺下的地方睡着了,身体丝毫未移动半分。他并非历经了千辛万苦才回到大厅,而是本来一直身在大厅中。我所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如果有人问:「我们本就无缚,为什么却要幻想自己受缚?」我的回答是:「为什么自己身在大厅中,却偏要想像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去世界探险,横过高山、谷底、沙漠和汪洋?一切都是心智或『幻』。」
【问】初学者该如何开始这项修练?
【答】——参究「我是谁」是让心智平静下来的唯一手段。「我是谁?」这个念头能摧毁所有其他念头,它犹如火葬时用来搅动火堆的棍杖,最终也会烧毁自己。一遇有念头生起,应该不要等到它完全生起,就应立即参究:「是谁生起这念头?」不论生起多少个念头,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一动念之际便能够警觉地去参究:「这个念头由谁生起?」如此就会知道「是我在起念」。假如再跟着参究:「我是谁?」心智就会返转到它的根源(真我),那个生起的念头也就会消匿。若是能反覆如此修练,让心智安住于它根源的那股力量就会增强。
尽管那长久以来执着于感官对象的种种习气多如海洋中所涌现的无数浪头,只要对自己本性的冥想力越来越强,它们终究会消失。用功之人应该紧紧将注意力盯住自己,连一点空间都不留给像「自己究竟能否消除所有这些习气而住于真我之中」之类的怀疑念头。
只要执取感官对象的余习仍在心中,就有必要去参究:「我是谁?」只要念头一起,就在念头生起的所在当下去参究,如此才能消灭它们。不去理会「非己」(梵anya,一切其他)就是离欲或无欲(梵nirasa)。能不离真我就是「智」。在真理中,「无欲」和「智」两者是一如的。有如采珠人要在自己腰间系上石块后跳入海中,才能采集分布在海底的珍珠。我们每个人潜入自己深深的内在,就要离欲才能得到真我珍珠。只要能不停地持续忆念自己的真实本性直到证得真我,这样就已足够。能参究:「这受束缚的我是谁?」以及能认识自己的真实本性,如此即是解脱。总是只把心智挂在真我上,就称为「参究自性」,而「冥想」是思惟自己即是绝对者(梵),亦即那「Sat-chit-anand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