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走过的很多年,都在拼命地寻找、努力地积累。
直到有一天,一句“人到中年,需要考虑凡事做减法了......” 逐渐发生的一些人和事,让我明白其中含义。
回顾走过的2018前半年,自己在家庭、事业各类角色上做了重新审视与内观。没错,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总体来讲:少即是多,而且通常更有效。
家庭中关注的人减少
或许是生性使然,也可能是职业习惯,曾经觉得可以帮助很多家人...,虽然并没有做出什么成果,但不管是谁发出信号,都会欣然接受,没头没续、不遗余力地付出。
一句“能够付出是一种福气!懂得付出是一种智慧!”让我真正明白,不是所有的“付出”对他人都是有帮助的。
完全出在“自我”意识状态的付出,甚至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
多年以后,才以亲身的体验明白“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对方并没有做好准备接收外界信息和支持时,外界任何人的所有付出,很有可能让对方只能更恼火或者更自卑,至少不一定能达成预期的效果。
毕竟自己的路自己才有权选择;自己的选择,也只能由自己买单。
而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那么有限,关注了“外圈”,就大大减少了关注“内圈”的机会。
从身边距离自己最近的人开始,把注意力真正的放在他们身上。先把“内圈”照顾好。再给于那些外圈有意愿接受帮助或支持的人。先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顾别人。
遵循这个理念和处事原则,发现很多人和事与时间精力的分配,要做重新的排列组合。
于是,很多事情变的简单了。时间运用更高效了。心情也变得更轻松了。
因为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你正在做该做的事情!

事业中关注的事减少
公司的、店面的;业绩的、成效的;客户的、员工的;新员工的、老员工的;先进员工的、后进员工的......
曾经的各种工作中的人与事,搞得似乎都离不开、放不下。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暗自抱怨“怎么都是这个样子的......”
想想很多时候,那些多年以来养成的“互相依赖”,其实是真正的“不自觉”、“不自知”的不成熟关系。
每一个进入职场的人,都需要自己成长到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谁都无法替代。作为领导者不能察觉,就是领导者的不成熟。领导者从“思考”到“行动”、甚至到“决定”,都处在“替代”的角色,最后留下的大都是不成熟的、不愿承担、没有能力承担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不会有价值感,因为他们创造价值的可能性会极大程度地降低,这正是源自领导曾经对他们的“替代”——替他们思考!替他们行动!替他们做决定!再替他们承担责任!
有效避免的方式就是——各归其位!为自己负责!
这样以来,工作清单中人与事的“KPI”会自动跳出来,关注的人和事自然变少。精力更充沛、事情更简单、人也更轻松。

少即是多
也许是曾经“不停的想拥有更多”的心里需要,导致生命中在不断的做各种“增项”。无论是物品、用品的添置,还是大脑内存的补充......
直到有一天逐渐的发现,其实老天对自己不薄,我已经拥有了太多,很多人失去的、不曾有过的,我都已经和正在拥有......
身体康健的父母、
疼爱我的爱人、
懂事的孩子、
有温度的亲人、
真诚的友人、
共同奋斗并多年相伴的事业伙伴、
一份自己热爱并不断前行的事业、
那些支持我衣食住行的空气、水和各种物质......
盘点这些,都让我更加有信心,接下来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不再追寻更多,而是让一切所拥有的,都“少而精”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