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65压力与健康(压力源测评)

365压力与健康(压力源测评)

作者: 一米的部落格 | 来源:发表于2022-04-09 13:00 被阅读0次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本书中应激和压力具有同等意义。

一、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压力反应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性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假如一个事件过去了,但主体对其模视,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

压力作为一个过程会对主体形成不同的结果,不同程度的增强或降低主体的健康水平。

二、压力源的种类。

按对主体的影响,压力源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生物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额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接,性剥夺、睡眠剥夺、噪声气温变化等;

精神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分类如下:

第一类,纯社会性的社会环境压力源。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

第二类,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人际适应问题,如恋人症,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三、压力源测评。

社会再适应量表。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临床应用中发现,量表得分较高者,比较容易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血病以及感冒;量表分数也与精神障碍、抑郁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有关。另外多种生活事件不断地累积,其效应就更明显,由于遭遇者的整体免疫功能降低,极易患病。

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坎纳编制了两个量表,一个是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量表,共计117个题目,另一个是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共计135个题目。研究结果显示,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的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的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而令人兴奋的事件与健康无关,、。这一研究提出,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

知觉压力的测评。个体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的并超过个人能力的事件,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说出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是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和慢性压力。

四、压力的内省经验。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我们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 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

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互不相容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孬好,在我们的内部世界形成动机冲突,目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理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这是便说他正体验着压力。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种相互排斥的事物、接触这些事物的人,便能体验到多少种内心冲突。依照冲突的具体内容,很难对冲突进行归类,如果就其形式进行分类,情况就简单明朗多了。

心理学家勒温,和米勒按冲突的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如下四类:

1、双驱冲突。当两种有强烈吸引力但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时,如中国俗话所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人的内心便形成了双驱冲突的局面,这种情况,如果夹带着情绪色彩,体验到的压力就越发严重,痛苦就越大。

2、趋避冲突。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

3、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时,便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

4、双重趋避冲突。由可能的选择引起。当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 而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处于双重趋避冲突中。

压力的适应

一、压力的种类。按强度分三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类生活事件,这些事件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如入学考试,完成困难的任务以及遭遇从未经历过的恋爱、婚姻,就业、事业、亲人亡故、迁居,旅游等事情;我们某一时间段内,经历着某一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奔溃,那么,我们称这一压力为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指极为严重的难以应对的压力,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有的人可在四面楚歌中倒下,有的人在衰竭阶段被第二组压力击垮。叠加性压力又分为如下两类。同时性叠加压力,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这时,主体所体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俗称四面楚歌。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续的压力恰恰发生在前一个压力适应过程的搏斗阶段或衰竭阶段,这时,主体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

3、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可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类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产生及特性有三个阶段,一是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像失魂落魄,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二是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就说自己的遭遇。三是康复期,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二、压力的适应。坎农使用人体生理变化作为指标,对适应压力付出的生理学代价进行过详细的描述。研究结果提示,当个体面对外界压力时,自主神经系统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瞳孔放大、汗液分泌迅速等;

赛利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此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 同时准备战斗。在警觉阶段,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促进新城代谢,释放储存的能量,于是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搏斗阶段,此阶段权利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消退;搏斗阶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如下: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但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被控制状态。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由于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所以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个体的强烈情绪反应。如孩子哭闹、家里来客人,接听电话,家庭成员的意见分歧,都可使其大发雷霆。衰竭阶段,此阶段消耗大量的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精疲力尽。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这时已无法继续去抵抗压力,如果进入第三阶段,外在的压力源基本消失,或个体的适应性已经形成,那么,经过相当时间的修整和养息,仍能康复。如果压力源仍然存在,个体仍不能适应,那么,一个能量资源已经耗尽而仍处在压力下的人,就必然发生危险,这时,疾病和死亡的发生都是可能的。在适应或应对压力时多基尼的上述三个阶段,统称一般适应症候群。这是应对压力的必经之路和应对压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状况。个体可以适应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这种适应虽然也要消耗个体的生理与心理能量,但这种消耗,不会导致身心崩溃。但是由于叠加性压力或破坏性压力,由于强度太大或持续时间太久,所以远远超过个体的适应能力。个体遭遇这类压力之后,健康状态会被严重破坏,从而产生某种疾病,这些疾病统称为压力后的反应性疾病。

体质、压力论。认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无论什么压力,都会如塞利所说那样, 引起一般适应症候群,但是有的人心血管系统比较脆弱,有的人呼吸系统比较脆弱,于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前者就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后者就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

器官敏感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从压力源出现到临床相,大致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所以,从应激源到临床相的过程,又称为逻辑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客观上已经发生的事件,并不是都可以成为压力源。只是被个体察觉,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起响应的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与个体需要密切相关的事件容易被察觉。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压力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而是进入中介系统,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事件的相对强度和性质可以产生某些改变。包括三个子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生物调节系统。这三个系统都有性质相反的两种功能:一是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二是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弱。

认知系统:(1)认知、评估的作用。人们一接触到压力源,首先是觉察、理解的基础上,评估压力源的性质和评估压力源对自己IDE利弊程度;进而评估自己的实力,确定自己能否应对以及确定应对方式。正确评估压力源,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可使压力的强度相对降低,否则效果相反。

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有如下三种。认知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事件既是压力源,要求自己去适应,也可能对自己不构成威胁,无须去应对它,评估结果如何,则因人而异。对事件严重性的评估。这类品谷可以影响压力的体验,过高评估客观事件的严重性, 可能增强焦虑情绪的程度。评估强度的高低,则因人而异。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自我能力评估过低,可以增强焦虑情绪,即增强对压力体验的强度。自我评估结果的高低,则因人而异。(2)调节控制作用。认知对压力的中介作用尚有另一条途径,即当事人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关于对局面的控制类型有三类,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3)人格。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相对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gaunt,都体现在人格特征之中,为此,面对压力时,如何对待、理解和处理事件,都会受到人格特征的影响。外控型人格,认为个体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对自己如何生活,是无能为力的。内控型人格,认为在生活中发生的时间,根源在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的失误。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具体支持当事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增加应对压力事件的无知条件;二是给当事人精神支持,帮助当事人认识、理解事件的性质和强度,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使当事人在困难时期不感到孤独无助,从而增强应对时间的信心,稳定情绪。

生物调节系统的作用。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压力的中介系统。它们的功能状态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反之则不然。

三、临床相阶段。压力经由中介系统进入临床相阶段后,临床症状有有及时型症状和滞后性症状两类。

及时型症状是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

滞后型的临床相是压力在中介系统中进行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的子系统——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模糊,于是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后来的类似事件再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

相关文章

  • 365压力与健康(压力源测评)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本书中应激和压力具有同等意义。 一、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行为体...

  • 压力与健康

    压力与健康的关系如何? 有人认为压力损害健康,有人认为压力有利于健康。 从原始野兽丛林中走出来的人类,紧急状态下,...

  • 压力与健康 -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现...

  • 压力源

    最近工作很繁忙 自己创立了一家家政公司 业务不温不火 今年下半年工程开荒保洁的业务突然多起来 单量和金额都比较高 ...

  • 压力源

    突然有三件压力事件:第一件:运动量过大,第二件:睡眠不足:第三件:工作任务有时间限制,感觉有压力。 分析原因:运动...

  • 压力源

    中原焦点团队 张海萍 高级四期 山西晋中 坚持分享第1699天 2022年10月15日 周六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

  • ️只有当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时,它才会真正损害你的健康。

    ️只有当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时,它才会真正损害你的健康。 ️有害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与观念(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甚...

  • 0428 每日读书分享~《心理学与个人成长》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 作者: Gerald Corey 夫妻 今天分享第5章:压力管理(上)。 一、压力源。 压力...

  • 关于压力管理

    “外在的事物只是压力源,而压力是我们对压力源的反应。” 这句话出自《解压全书:压力管理》,说起压力,我们每个人都有...

  • 我们如何面对压力?解决压力?

    我们可以把压力源分为两种:间接压力源和直接压力源,它们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解压策略 直接压力源最好理解,就是某个人直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65压力与健康(压力源测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ty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