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子终于有了动静。
是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让马红英发现女儿的动静的。
学校开学了,这一年的学制有了改变。过去,寒假一过,就是新的学年,学生们就要升级。今年不一样,上面来了指示,学制要调整,新学年放在秋天。既然这样,寒假后面,各年级各班便都原封不动。这一学年就这样变成了三个学期。蕙兰子也就还是教二年级,也就是姜九五这个班了。
蒲塘小学不大,就那么多学生,一个年级一个班。
你别看九五只是个豆儿大的细鬼儿,可是,九五是个小能人。蕙兰子好几次在心里感叹:多亏了个九五。因为九五,背后讲她坏的人少了。九五这孩子,平常挺斯文,可是打起架来像头小野兽。还会抓人,也就是用指甲掐人了,都像个小疯狗了。很多人都这样讲他。可是他不在乎。他成绩好,在班上,差生都巴结他,要抄他的作业。像二斜眼米根,破罐子加米,个个怕九五。奇怪得很啦,这些差生,人人怕他们,就是女教师,像苏先生的妹妹苏育琴,好几次被差生们弄得哭着回办公室。可是到了九五这里,这些调皮大王,倒成了九五的小喽罗。九五俨然成了个学生头儿,要打谁就打谁。高年级的学生都有点怕他。六一高他一个年级,嘿,他还有点瞧不起六一,比自己大三岁,可是只比他高一个年级,九五就有点瞧不起六一了。
蕙兰子成了九五的嫂子,九五新鲜得不得了,快颠巴得一蹦三尺高了。九五喜欢蕙兰子,蕙兰子美!这是九五说的。后来,蕙兰子成了他嫂子,他便非常高兴,蕙兰子跟他这就有了联系了,他当然高兴得扎实。所以,一到蕙兰子上语文课,九五便特别认真,谁要是敢在蕙兰子的课堂上起哄,下课后头上肯定有一个包,谁要是在背后说蕙兰子的坏话,只要他九五晓得了,轻的,他会去警告那个家伙一下,重的,马上会被二斜眼和破罐子他们饱揍一通,有时候,被揍了还不晓得什么原因。想要问,二斜眼和破罐子说,问问你的嘴,臭嘴!
这下好,蕙兰子清静了许多,背后也再不会有不怀好意的目光像剑那样刺她了。
开学不到两个星期,蕙兰子有动静了。
那一天,蕙兰子早早地起来,先是刷牙洗脸。
动静就是发生在刷牙的时候。蕙兰子端着水杯走到院子里的墙根下,将牙刷捅到嘴里咔啦咔啦地刷,可是突然就来了一阵干呕。
蕙兰子的干呕声惊天地动,像杀猪般地难听,而且声音来得很深,从腹腔涌上来的一阵恶心感,声势浩大地向蕙兰子口腔涌来。蕙兰子想挡住,可是哪里挡得住,都山洪爆发一样了,空谷传音,蹦出了蕙兰子的身体。真的像杀猪那般声嘶力竭,又气势磅礴。第一声还没有停,第二声又跟了出来。
接着是第三声,第四声……
马红英也起床了。
蕙兰子要到学校,马红英一般也得早起,帮蕙兰子做好早饭。马红英正在梳妆台前,往头上抹梳头油,听到了蕙兰子干呕的声音,手便停在了头上,有点不相信,又有点惊喜,还又有点害怕。那种感觉飘得很,不着实,人都像被个什么抓住了,吊在半空中,心里又是紧张又是害怕,死丫头子,这么响的声音,哪里就能跑到天井里去?可转念一想,不在天井里刷牙又在哪里刷牙?
直到听到第三声第四声,马红英才信了,自己也才从半空中下来了。这丫头子,肚子里能种庄稼。好了!终于搁上了种子了,五四的种子。
可这怎么好?
马红英不动声色,到了灶间,为女儿下面条。蕙兰子喜欢吃面条。早饭是面条的话也很好弄,开水下锅,锅塘里烧两个把子的草,水一滚,面条往锅里一来,锅盖盖上,再烧一个把子的草,就好了。今天马红英多烧了几把草,她在锅里替丫头子打了两只鸡蛋。
女儿有了,女儿总算有了。不管日后怎么处理,先得给她补补身子。可这样的意思不能说到明处,蕙兰子晓得了,还不晓得要害臊到什么程度呢!
蕙兰子一下子翻到了鸡蛋,便问马红英,妈妈,怎么给我打鸡蛋了?不留着卖钱?再说,你跟爸爸也要补补身子的。
我们好弄。你成天站着说话,得补补。马红英坐在一边,喜孜孜地看着丫头子吃早饭,随后又去找一只鞋底,有心没意地挖一针停一针,后来像是想起什么似地问道:五四最近来信没有?都说了什么?
妈,你看你,人家不是到了部队就来了一封信给你和爸了?
后来呢?他没给你把信寄到学校?
妈,你就别问了。问那么多干什么?蕙兰子头没有抬,一边吃着,一边回答马红英的话。
妈只是问问,妈妈这也是关心你嘛!
好好好,我告诉你吧,有日子不来啦!
嗯。多少日子?没等丫头子回答,马红英接着问了一句:那身上呢?
什么身上?蕙兰子有点吃惊,从碗里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马红英。
傻丫头子,都高中生了,这还弄不懂?你自己当心点,妈才不管你哩!妈只告诉你一点,有事要对妈妈说才对。妈是过来人,什么都晓得的。
你说什么呀?妈!
这个……就是这个!马红英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张大了嘴做干呕的动作。
哎呀,妈妈,你怎么这么多心?人家是喉炎。做先生的都有这种病,职业病。
马红英笑了,丫头子聪明,把个话题转掉了。既然丫头子不愿意讲,马红英也就不再言语了,又低下头挖了几针。一会儿,打了一个呵欠,说,春天犯困,我还要睡一会儿,你吃了先上学校吧!
回转到房间时,马红英脸上带笑,她明白了,丫头子说不定还不明白。是有了。这丫头子是有了。这得告诉学民。这丫头子还跟妈妈玩水。才做了几天先生就说得了职业病,鼻子里养儿唻,你哄人!这蒲塘里,配得喉炎的也只有周校长、苏先生和夏志文。哪里轮得上你蕙兰子!哄,蒲塘里就是欺骗的意思,蒲塘里人把擤鼻涕也说成是哄鼻涕,细鬼到了鼻子里,哄出来的当然就是人了。这样一来,就一语双关了。
马红英高兴,但又担着心事。要是月份一大,处理起来就难了。丫头子没得呆数,还装呆,以为做妈妈的不晓得。马红英实在不晓得的不是你蕙兰子有没有孩子了,是不晓得要不要跟你还有跟你爸挑明了。
马红英躺到床上,耳朵一直关照着堂屋里的蕙兰子。马红英哪里睡得着,是哄丫头子的。一听到蕙兰子出了门,脚步声也远了,便一骨碌地爬起来,拿脚就往王巧英家跑。找王巧英商量这事,一准没有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