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故事078
齐桓公自从委托鲍叔牙执掌国政之后,便按照管仲的遗言,将竖貂、易牙、开方这三个人全都驱逐了。身边少了这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桓公感觉生活索然无味,吃不好、睡不好,话说得少了,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长卫姬看在眼中,趁机上奏说:“主公驱逐竖貂等人,国家并未因此治理得更好,自己却日渐容颜憔悴,我认为这是左右侍臣不能体察主公的心意。为什么不把他们三个召回来呢?”
桓公叹气说:“我也正想念这三个人,但已经把他们驱逐了,又将他们召回,恐怕会让鲍叔牙不高兴。”
长卫姬说:“鲍叔牙的身边,难道就没有竖貂这样可供差遣的人吗?您已年迈,为何还要让自己受这样的苦呢?您就说食之无味,要吃些有滋味的,先把易牙叫回来,那开方、竖貂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回来了。”桓公听从了长卫姬的话,召见易牙调和五味。
鲍叔牙进谏道:“主公难道忘了仲父的遗言吗?为什么要召回他们?”
桓公说:“这三个人对我有好处,对齐国却没有坏处。仲父的话,恐怕太过了!”于是不理鲍叔牙,把开方、竖貂一同召回朝廷。三人同时官复原职,侍奉桓公左右。鲍叔牙既愤怒,又烦闷,郁结于心,不久就发病而死。
三人益发肆无忌惮,看准桓公老迈昏庸,独揽大权。朝中官员,顺从他们的,非富即贵;不顺从他们的,非死即贬。
这时,渤海郡有位名医,姓秦,名越人,寓居在齐国的卢村,自称卢医。百姓见他医疗手法高深,便把他比作是轩辕黄帝时精通医药的奇人扁鹊,也尊称他为扁鹊。
年轻时,扁鹊开过旅店,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来居住,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总是恭敬地对待他,连住宿的费用也不收,令长桑君十分感动。长桑君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他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对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年纪老了,想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扁鹊便按照长桑君的嘱咐,用草木上的露水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就知晓了许多事情,眼睛明亮如镜,能看穿墙另一边的人。因此,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清五脏六腑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
有一年,扁鹊路经虢国,正碰上虢国太子死去,扁鹊来到虢国的宫门前,问一位喜好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有什么病?为什么全国到处在举行除邪祛病的祭祀?”
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阴阳交错而不能疏泄,爆发于体表,伤及内脏,所以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问:“他什么时候死的?”
中庶子回答:“从鸡鸣到现在。”
又问:“收殓了吗?”
回答说:“还没有,死了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说:“请禀告虢君说,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死了,我有办法使他复活。”内侍很惊讶,但还是报告了虢君。
虢君正伤心得眼泪汪汪,见有一丝希望,赶紧把扁鹊请进去给太子诊断。扁鹊叫他的学生子阳磨砺针石,取百会穴下针。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了。扁鹊让学生子豹准备能入体五分的药熨,再加上药剂混合煎煮,交替在两胁下熨敷,太子就能够坐起来了。扁鹊又进一步替他调和阴阳。太子仅仅吃了二十天的汤剂,身体就恢复如初了。从此以后,世人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扁鹊周游天下,救人无数。
一天,扁鹊来到了齐国的临淄,齐桓公把他当做客人招待。他到朝廷拜见桓公,仔细看了一眼,就说:“您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将会深入体内。”
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便退下了。
过了五天,扁鹊再去见桓公,说:“您的病已在血脉里,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桓公仍然没有理睬。
又过了五天,扁鹊去见桓公,说:“您的病已在肠胃间,应当赶快医治了!”桓公还是不肯答话。扁鹊出去后,桓公很不高兴,感慨地说:“医生也太喜欢居功了!我本来没有病,非要说我有病。”。
过了五天,扁鹊又求见桓公,一看见桓公的脸色,立刻转身告辞。桓公有点狐疑,便派人问他缘由。扁鹊说:“疾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血脉中,靠针刺和砭石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进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明也无可奈何。现在疾病已进入骨髓,我因此一言不发就告辞了。”
过了五天,桓公果然患上重病,派人去请扁鹊。旅店的人说:“秦先生五天前就已经收拾行装走了。”桓公这时才后悔不已。
附录: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闲,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改编自《东周列国志》、《左传》等,原创作品,持续推出,欢迎关注。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