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50岁的很有才华的体制内老同事抱怨说“有人说五十知天命,我今年已经50岁了,但是我怎么还是处于四十不惑,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我真是气不过。”
在我过去的很多年的教育和认知里,一直认为人生靠努力和勤奋就可以咸鱼翻身,因为成功学的心灵鸡汤也是这么说的。
但是,我们在谈如何实现个人跃迁式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一个基本观点:
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这个世界也绝不仅仅是努力就可以的。你必须掌握或者穷尽一生去掌握打开世界的“暗门”。
这个道理必须彻彻底底地领悟,越早懂越好,并且坦然接受它,然后收起抱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这个世界为何不公平的?
阶级固化——你应该知道的社会真相
自然界向我们展示赤裸裸的现实——小糖人游戏
1996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艾伯斯坦和阿克斯特尔设计了一个关于财富分配的游戏,命名为唐人世界。想看看能否找出贫富差距的成因。

他们设计出一个模拟的地形图,深色区域含糖量高,浅色区域含糖量少,而白色区域则不产糖,对应着资源富裕区、有限区、贫困区和沙漠区,糖在被吃掉以后过一段时间会再长出来,然后他们会随机丢一些小糖人上去——这些小糖人遵循几个简单的规则:
一、看四周6个方格,找到含糖量最高的区域,移动过去吃糖;
二、每天会消耗一定的糖(新陈代谢),如果消耗大于产出,则会死掉出局;
三、每个糖人的天赋势力新陈代谢是随机的。
有人天生视力好,别人看1格,自己看4格,比较占优势;有人则比别人消耗少,别人每天消耗2格,他只要1格,可理解为体力好,还有一些天生富二代天使携带更多糖出身。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最富有的24个人有10块糖,但跑着跑着,不均衡开始出现,在第189回合以后,贫富差距出现了,最富裕的2人有225块糖,而有131个人只有一块,小糖人国家,少数巨富阶层出现在了右边,而数量巨大的底层收入者在左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阶级分化。
这些小糖人中,没有坏蛋,没有资本家,没有野心勃勃,政治家,只是一群遵守规则的小黑点。
无论你怎么调整数值参数,随机平均分布的优良基因,最后都会跑出不均衡的幂率曲线。即使我们人为做一些刻意的设置,这些设置的确会加速或减缓,但却并没能阻止这种分化。自然界尚且如此,那么社会呢?
阶级分化以后,会固化吗?答案是会的,在第636回,阶层依然稳定,少数人拥有越多,绝大多数是金字塔的底层。在《跃迁》描述这个游戏时,我也目瞪口呆了。

在我们的过去还经常出现,贫困地区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的例子,但是,现在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大城市的一流重点中学。但现在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即使到了清华北大,农村地区的孩子和上述家庭的孩子的差距也会立马显现,可能还会出现《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样的情景。《跃迁》中还介绍了一篇名为《北京无奈,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的文章在网上疯狂转载,作者透露了他的孩子在辅导班中的课程:
语文有北大的老师上课,读的是大学和春秋;
英语,是新东方的名师上课英语是新东方名师上的,还是从自然拼读开始,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讲英语故事;
数学是国内985名校的毕业生授课,小学低年级的奥数就足以让文科生讲下,但孩子学会了就能体会到乐趣。
看了这个就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培养孩子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给未来精英阶层的孩子打工的吧?
当然这个现象只能说是寒门难出名校生。
不可否认,这个社会阶层固化后,教育资源不公平,未来又是比拼综合素质的年代,父母的阶层就是孩子的起点,阶层就会越发固化。落后和优越都会形成马太效应,不断累加。
虽然,世界是不公平,阶级是分化且不断固化的,但我们个体仍然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么,你有改变规律,实现个体跃迁的人生“作弊器”吗?
明天,我结合古典老师的《跃迁》和自己的联机思考,谈谈普通人可以利用的“人生作弊器”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