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传统文化中过年是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三十结束,也就是说过了正月才叫过完年。但是在我们的习惯认识中一般过了元宵,基本这个春节就算结束了。那些我们在春节里面偷下的懒也是时候该还了!
撇开一些特殊职业不谈,想必很多朋友跟我一样,已经上了一个星期的班了。不过在这一周里没有什么实质的性工作,所以我们的整体状态还是放松的,加上元宵节也没有过,在春节期间滋养的很丰饶的拖延症还是占据着我身体的控制权。
这一句“年还没过完呢,起码过了正月半还来得及!”也成了我的口头禅。
2.
那些2016年年底许下的改变也如往年一般“一直在进行,从未坚持久”,就连去年培养好的每晚睡前看书的习惯,也毁于旦夕。本计划在过年期间看的一本书,结果到现在才看了一半而已。
犹记年前那篇《是的,我是被2017的,我还没准备好!》里写给自己那句: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与近日看书里梁漱溟老爷子提到儒学就是“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思想不谋而合。
但是这和佛学又不同了,譬如之前看完蒋勋老师的《舍得,舍不得》这本书是主要是讲《金刚经》的,也可算为佛学思想吧。佛家主张的就是放下,一切皆空,放下一切,连放下也放下。这样思想的书也可以让你看的很畅快!
所以正如梁漱溟老先生所说的佛家与儒家的不同,解释的还算精妙,我在这里摘抄一段:
儒家离不开人生,它不像佛家小乘佛法要涅槃寂静,要出世,儒家并不要那个样子,儒家就是要在人世间活动。儒家就是要像我们这样做一个完全真的人,它不要做神,它就是跟我们一样,穿衣吃饭,饮食男女,它就是这样。
3.
但是这里说的并不是儒家就是无条件的放任自己了,不是的,它是建立在对自我的认同上,“完善自己,升华内心”是大前提。它说教你的只是一种人生态度,并不是生活方式,正如就是说要去理解你懒惰的这个毛病,才能更好的去改正它!
“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 ——斯宾诺莎《中国哲学简史》中引用
只是在这新年将过之际,谏勉自己,连元宵都要过了,就不要再拿大过年的做借口啦!
最后,不好意思,又写成杂文了,新年第一篇,就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