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论语
论语第一篇第十四章

论语第一篇第十四章

作者: 林夕1林夕秋阳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8:12 被阅读76次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这段描写了君子对于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我们分三个部分,先看第一部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意思是说,君子吃不求吃饱,住不求安适,这跟常人是不一样的。常人要求吃饱,不仅吃饱而且要吃好。住要住好,生活要安逸享受。到这里可以反思一下,现在大部分人倾其一身都在为生活忙碌,希望吃好、穿好、住好、玩好,甚至希望自己地位要高,别人要尊重服从于我。那君子不求安饱,是君子不知道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吗?君子不知道怎样舒服怎样不舒服吗?显然不是。君子不是没有感觉的人,也不是愚笨之人,那为何君子的所求与常人不同呢?他们一定是认为有比衣食饱暖更美好更快乐的东西,因为要追求这更好的东西,所以就无暇把心思把精力放在追求等而下之的物质享受上面,那么君子志在哪里呢?志于道。这个道就是所谓的大学之道、君子之道。君子以对道的学跟习为乐。

    有智慧的人应该想一想,君子是要求快乐,我们也是要求快乐,为什么路径不同?君子的选择对我有没有借鉴作用?这就像投资一样,投资一定要投一个好的项目。人的一生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资本,所以一定要把这个资本投到最好的项目,不要投错了。君子把一生投到学道上,常人投到求安饱上,二者到底孰优孰劣?这值得我们深思。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君子不求安饱,不是说不要衣食住行,而是生命的重点没有放在这里,并非学君子就一定要刻意过苦日子。《中庸》里面说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践,行乎贫践;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是说君子无论外在的穷通贵贱,他都能够自在无碍,他的快乐已经超越了物质的影响,学会这种能力岂不是很好吗?其实这种超越,我们也可以稍稍体会到一点。比如说我们现在学《论语》,我们需要花时间去背书、去听讲、去思考、研讨,乃至于要去实践。于是我们可能放弃了睡懒觉、逛大街、看电视,甚至耽误了吃饭,但是也许你觉得学习会更快乐。

    再来看第二部分,“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的意思就是敏于实践。君子一方面不求安饱,对这些不在意,但对恭行实践却很积极、很敏锐,要做到敏于事。一定要先观察,观察之后就很敏锐、很迅速地去实践,看到该做的就去做,该改正的就改正,不会退缩犹豫。所以君子是很勇悍的,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而君子是见到该做的就做,所以是很勇悍的。所以敏于事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理智的取舍和决断,是智慧加上勇气。例如,我们跟人发生了不愉快,双方各有过错,那谁先道歉呢?如果是学仁德者,那我就应该推己及人,想到今天我觉得委曲,他大概也觉得委曲,每个人都希望对方先理解自己,既然我要学习仁德,那我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先去道歉。或者双方沟通,谁都不听谁的,都希望对方理解自己、听自己的,那我发现这个状态不对,我就先让步,先去倾听,这样做叫“敏于事”。

    再看“慎于言”,慎于言的意思就是讲话很谨慎。为什么君子的实践力行动力很强,而讲话却很谨慎呢?《朱子语类》里面说到,“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论语》里面也讲到几段话,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几段话都描绘了君子“诚谦用心,反求诸己”的思想状态。那“不慎于言”会怎样呢?就会随口而谈,不加选择。这时所讲的话不但无益,还往往有过失。例如,可能会随便说浪费时间的话,就说跟没说差不多,或者说伤人之话,拔弄事非之话,口是心非之话,文过饰非之话,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话。因为常人随便说话的习气很难改,所以要慎于言,对说话要用心把持才可以。君子要么不开口,开口就要说好话,说有意义的话,说导人向善的话,或者开口跟人研讨学问道德,以求改善提升自己。如所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再看第三部分,“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就”字是亲近的意思。所以就有道而正焉,意思就是说要亲近有道之人,以求证自己所学的是否正确,对错误的要加以改正。一个人能不求安饱,敏于行而慎于言,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难得了,也许有人到此就觉得很满意了,停滞不前了,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教别人了。可是真正的君子,到此却不以为足,还要主动地去亲近老师,以求不断地提升,这反映出他内心有一种无限的依师求学的心。因为他深知学无止境,不会得少为足。做到这些,则可谓好学也已,这才称得上是好学。

    这一章虽然很短,却把君子求学修道的几个要点都指出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第一篇第十四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bx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