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397733/74d8c1e01f40b0f7.jpg)
一弟兄推荐齐宏伟教授散文集《叫醒装睡的你》。对应周濂的书《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两位作者都思考人性,然而人心难测,唯有灵魂安慰,若作比较,齐宏伟教授此书颇有“活泼灵性”的表现。活泼灵性,亦如教育家名言“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情感可被点燃,灵魂只有唤醒。
唤醒灵魂此句出自德国哲学家思贝尔斯:“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常常被广大教育者用于汇报、演讲的开头或结尾,说的时候总是饱含深情,每每显示在PPT页面居中之位。只不过一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就没了第三部分。
现在的教育改革有一个趋势——从下往上,从教学的术往教学的道上改,从教学方法落实“双基”到培养“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解决学生“考试高分生活低能”的问题,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了很多“知识”,却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无法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我们的专家学者经过研究,从西方教学理论中发现了可以解释这一情况的原因——没有掌握大概念,简单说就是对知识还不理解,只是记住了,却没有学会如何在情境中运用,没有形成“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最核心的理解就是“问题情境+知能运用,建立思维方式,养成思维习惯”。但这样的解释很难解释深层次的原因,没有上升到教育哲学的高度,没有解释清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说白了没有把学生当作“有灵的活人”!
但是,概念性知识的习得,也只是解决了教育问题的一个维度,就是往前发展、创造的维度,另一个维度,教育传承的维度却没有解决。
齐宏伟在《半日神游,和朱熹一起喝茶》一文中提到这一问题。他说:
“不知你有没有看过《教育的终结》这本书。里面提到,教育在古代是传承,近代则变成了独立思考;在古代是发现,近代则变成了发明;在古代是回归真理,近代则变成了科学研究。于是,传承意义上的教育也就终结了,似乎只要告诉学生独立思考就行了。但问题是,独立思考的根据是什么?独立思考并不是胡思乱想!在学生最需要精神权威和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的阶段,我们天天训导他们别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结果可想而知,教育就这样‘终结’了!”
据此,齐宏伟提出“经典比教材重要”的观点,颇有道理。经典当然是那些“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我们语文学习有经典,艺术学习有经典,体育学习也有经典,当下主推的劳动学习更有经典。以色列民族和中华民族能够立世的基础,就是形成了丰厚的文明成果。而这些文明成果,一定是有灵的活人才能创作、创造出来,也一定是有灵的活人才能传承。这就是活泼灵性的真实体现。
我们用人类伟大的经典、灵魂,去唤醒现在我们的自己、孩子的灵魂,使得传承与创造不再割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