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读书中国传统文化
【第十六课】韬光养晦:着眼长远与内涵的战略思想

【第十六课】韬光养晦:着眼长远与内涵的战略思想

作者: 青木诗织 | 来源:发表于2022-04-01 10:06 被阅读0次

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

【第十六课】韬光养晦:着眼长远与内涵的战略思想

韬光养晦,意思是掩藏锋芒,低调内敛,隐忍待时,潜心修养。这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修养。语出清代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有三重含义:一是藏,隐退以自保。二是待时而动,忍辱负重。三是自我修养,修身养性,注重内涵发展。韬光养晦不是说用计谋以自保之类,更不是玩阴谋以图东山再起之类,而是应当独善其身、修身养性的意思。这三重含义中,“藏”是迫不得已的策略;“待时而动”是目的;“养”才是核心所在。

中国文化本质上不是一种阴谋文化,而是一种智慧。“韬光养晦”上表现出的是中国文化的双重智慧——一是策略,这是表层智慧;二是涵养、内养,这才是根本智慧。中国文化不属于技术性文化,而是一种策略性文化。韬光养晦是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是一种应对恶劣境遇的策略,是一种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求喘息、求生存、求发展,最终反败为胜的策略。也是一种强者、胜者戒骄戒躁、自我警惕的策略。这是一种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思想。

韬光养晦的本质就是内涵式发展。有俗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还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些俗语都体现中国文化的智慧——重视自我修养,重视内在修为,重视内涵式发展。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我们要遵时养晦,和光同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韬光养晦”,更要“有所作为”。

2022年4月1日

相关文章

  • 【第十六课】韬光养晦:着眼长远与内涵的战略思想

    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 【第十六课】韬光养晦:着眼长远与内涵的战略思想 韬光养晦,意思...

  • 着眼长远

    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都来自复利。 复利的概念源于资本,但不止于此。 复利效应并不局限...

  • 着眼长远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723: 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立德树人,为教育总目标。 虽然是一个很高层次的指导思想...

  • 教育管理者应深度思考

    一个村小教学点,因为徐萍校长的韬光养晦,着眼长远,亲力亲为,而变得美丽多姿,链接世界,孩子自信成长,老师也有了成长...

  • 着眼长远,躬耕价值。

  • 着眼长远,把握当前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代钱福的这首《明日歌》,想必您一定耳熟能详。它告诫人们,人...

  • 投资交友,着眼长远

    复利,这个概念源自资本,但复利效应并不局限于资本领域。商业关系中,社会上的顶级角色,可以担任上市公司CEO,管理几...

  • 品春晚

    今年的春晚气势宏大,春晚节目有趣有料更有内涵。其中非洲舞集中体现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与合作交流的文化精神,...

  • 【致30岁的我们】

    30岁的我们,物质与灵魂早已匹配。 人生这艘航船的方向也已确定,风帆之一便是内涵的韬光养晦,我用读书来升华我...

  • 身体清洁第十六课——简单忠诚

    身体清洁第十六课——简单忠诚 林海峰作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六课】韬光养晦:着眼长远与内涵的战略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ta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