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每天总要抽时间整理书柜。本来书柜上已经摆满了书籍,书桌上也是。这不退休了吗,又从单位带回来不少,就想着整理整理,不需要的,就处理了,卖废品吧!
我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有的书读过了,时间长了也没什么印象,但总觉得读过的每一本书,上面都留有成长的印记,而舍不得丢弃。并且扔掉书本,就像是扔掉知识一样,即便有的已经好长时间没再读过的,甚至以后也可能不会再读了,要丢弃,仍是百般不舍。所以整理工作进行的非常缓慢,拿起一本,翻一翻不舍得,再拿起一本,翻一翻,真卖了,哪天再想读了怎么办?真是纠结的很。
但是不处理,还真的不行,书柜已经“书满为患”,新买的都放不上,可咋整呢!
实在没办法,就先从一些确实不会再看的考试类的书籍动手。先把当年为申报技术职称,需要考试的关于职称英语的书挑出来,又挑出部分上班的时候,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时,从学习班上带回来的许多书籍,有些甚至一次也没有读过。
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儿读高中时的各科教科书,以及高考时的许多复习资料。已经十多年了,到现在还舍不得处理,总觉得这些书籍陪伴了女儿整个的高中时代,留住了这些书籍,似乎就留住了女儿的过往。而女儿似乎不需要通过这些书籍去怀旧,青葱岁月早眷刻在脑海,融入身体里了。上一次回家,看到书柜上她的这些书,还一再要求,别留了,处理了吧,留着占地方。
想想也是,如果这本书我读了,吸收了它的知识,那么这本书,它就实现了它的价值,完成了它的使命。对于那些读了一半读不下去,或者压根没有读,也不会再读的书,总留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我根据自己是不是真的还需要,来决定保留还是放弃。对于一些才买不久,还没读完或者还没有来得及读的,当然要留着了。已经读过,自己确实很喜欢的书籍,偶尔还会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的,便选择保留收藏。如果让不会再看的书占据自己的书柜,也会给自己的心理造成负担,不如把它们清理掉。不是吗?
在整理书籍中我发现,自己之所以把很多书都留下来,其实心里明白,并不是这些书真的还需要,还真的会再读。比如在工作中,上课时用过的教科书,在备课的时候,认真阅读做笔记,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陪伴着自己一路走来。书没了,工作了几十年的念想,似乎就没有了依托,这表明,对过往的生活,从内心深处,还没有完全放下。
两年前,读过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书中的理念深得我心,十分认同。这本书的作者通过断舍离的概念,向读者诠释,断舍离并不是无欲无求的寡淡,而是要学会舍弃的睿智。如果我们被物欲包围,也就会被物品支配,必须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这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生存智慧。断舍离并不是断绝,而是不堆积,不要浪费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给自己一个舒适放松的空间。人要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善待自己,活在当下,除了做自己物品的主人,还要做自己情绪的主宰者,学会接受和放下。
道理都懂,但要做到断舍离,还真的不容易,在我看来,特别是对于书籍的断舍离。最后我不得不决定,一次断舍离太困难,我可以少量多次,分次处理,不能让书控制了自己。
从整理书籍中,我希望自己明白,一定要学会活在当下,该舍弃的舍弃,该保留的保留,该忽略的忽略,该关注的关注,要懂得放下。也许放下不容易,但一定要学会开导自己,看淡一切,放下执念,淡定从容度余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