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帝,没有车就寸步难行。在郊区,一是公共交通不发达, 二是地广人稀。
所以,到达美帝之后、首要任务就是租车;同时也开始了购车之路。
我们先去二手车市场转了转,发现日系车的保值率都比较高;所以还是打算去实体店买。
在网上搜索了之后,我们基本上锁定了车子的品牌及型号,并了解到新车的官方税后价约为 $20000。我们做好了去专卖店看车的准备。
一、专卖店调研
本来,我们的目的很明确——试驾、确定型号、了解价位;哪知道还经历了一场骗局。
先说试驾。
1. 试驾
我们在30公里范围内的三家专卖店都试驾过,基本顺利。所以确定了要买的型号及颜色。不过,期间却经历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
当我们在一家店里看完车时,两位销售人员送我们出门。上了车(租的车)之后我插上了钥匙、却忘了把车子启动。我松开手刹;由于车子位于一个小小的坡上,开始往后滑动。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方向盘已经自动锁死了、怎么踩刹车都不管用。眼看着车就要撞上后面的样品车了,我大叫起来。
其中一位销售人员赶紧让我下车、替我操作。他也没发现我压根儿没有启动车子,不管做什么都不能阻止车子继续滑动。两辆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这时候,他爆出了美剧里的经典句子 “What the ...”。最后一个词他没说我也知道是什么,我在心中狂笑不已。就在要撞上的一瞬间,另一个销售人员用身体挡住了车。
最后两辆车都安然无恙,那位帮我的销售带着极其复杂的面部表情将我们两位上帝送走了。他好心帮我、自己却差点背了黑锅。直到5个月后的今天,我们只要一想到这个画面还是会笑个不停。
试驾过后,我们有了目标型号。
再说价位。
2. 询价
我们发现,每家店的报价并不一致。有一个销售人员没有先报官方价($20000),而直接报出 $19700的价位。这300美金的差价让我们意识到,这个行业水有点深、我们不能贸然行动。
于是改变了策略;将80公里范围内的专卖店都纳入考虑范围,并且只进行电话询价。朋友在几个月之前以 $19500完成了同款车的交易。我把电话询价的目标设定为 $19000,将 $19500作为保底。
3. 受骗
打了十几通电话,发现 $19000基本上没有人接受。我开始以 $19500为列为主打目标、$19000为辅。新款就要上市了,现在的这款不应该会便宜一些吗?
就在疑惑越来越大的时候,竟然有一个销售人员说他可以满足我的要求、前提是必须当天完成交易。我跟他再三确认,我的要求是价格接近 $19000而不是 $19500;毕竟两个价位还是差很多的。他说是接近 $19000的。
我一蹦三尺高,辛辛苦苦打了那么多电话总算见到成效!只是,我就是图样图森破——天上哪那么容易掉馅儿饼啊!
于是我们兴冲冲地找两位朋友开车带我们去,回来才好把新车开回来(家里只有我会开车)。60多公里的路,真是辛苦他们了。
到了之后,跟我电话沟通的销售人员Brain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在试驾的时候他一个劲儿地夸我开得不错,让我觉得马上就能把新车开回家了!紧接着,他说我们想要的内设颜色没有了,但是另一款高档一点的车是有灰色内设的、价位也没高多少。
我们有点心动;来都来了,跟他讲价也不是什么问题。于是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为那款高档一点的型号讲价。他一直说我的价位很有竞争力,很殷勤地去经理办公室请示了一次又一次;结果跟我们说,讲价失败。这感觉有点像当年我去中关村买电脑;那个销售让我等经理的回复。我等啊等啊,等到最后说,“不用请示经理了,电脑我买了”。
但这次不一样,车多少钱啊?电脑才多少钱?高档车买不成,就买原来的目标型号。他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迅速拿出合同让我们填写,还很热心地帮我们复印证件。
眼看交易就要完成了,一个细节却让我们出离愤怒。在税后价那一栏他填写的是 $19500。我说在电话上明明确认过、价位接近 $19000,怎么会这样呢?他不跟我起正面冲突、又跑去请示经理,然后很 “遗憾” 通知我说这个价位他们不能接受。我不放弃,一遍遍地强调之前的约定。他表示无能为力。
真是个言而无信的人!我们准备离开。都已经上了车,他们经理追过来挽留。他说他们店的车都已经配备了高档配件,而其他店是不会提供的。虽然脸一直在抽搐,嘴里一直念叨着 “你的手下骗了我们”,但是还是想看看他们还会出什么花招。去看了,而且没白看。
配件如上图,是轮胎后面的挡泥板和后备箱的底盘。碰上下雨天、或者去海边,这些东西都还用得上。朋友也说这算划算的交易,只是我执意不肯松口。
都说跟人谈钱伤感情,我觉得是跟销售谈感情伤智商。说什么 “我们说好的”、“这样很浪费大家的时间” 等等,都没用。连书面报价都没有,拿什么做筹码?
失败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我意识到拿到书面报价的重要性,也明白配件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一个星期之后,我假装还要回到这家店购买,给Brian发信息确认车子的价($19500)、以及赠送的配件;他全部回答的是Yes。就这样,我拿到了他的书面报价,去另外一家店完成了竞价与交易。这是后话了。
下面我来说说怎么在网上竞价的。
二、网上竞价
事后,才知道美国人很少直接到专卖店买车。他们通常会在网上竞价;哪家的报价低,就去哪家买。
我在https://www.cars.com 这个网站上搜索了在我家300公里范围内的60多家专卖店,将它们的信息集合成表格,包括距离、联系方式、评分等。
我的策略是由远及近挨个打电话,先索取第一份书面报价;然后用它去获取更低的报价。当价格低到一定程度时,就清楚了市场的底线。我会选一个合理的报价单联系家附近的星级专卖店、跟工作人员谈判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包括价格、配件和服务等)。
我的目标是 总价 $19500并包含前面提到的配件。第一步索取书面报价是最为耗时的心理战。
1. 索取书面报价
我照着列表由远及近挨个打电话询价。
没有人愿意主动提供、因为有失去潜在客户的风险。因为朋友 $19500的交易价是口头的,所以要空手套白狼拿书面报价还挺难。
网络销售经理的说辞都是一样的,“您可以拿着书面报价到我们店里来,我们一定会提供更低的报价”、“您今天有时间过来吗?我一定可以拿到最低价”。这样的回答会让我直接排除掉一些候选者。
这时候,只有耐心等待;还真的有鱼上钩了。
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报价;税前价 $17742、税后总价 $19702,比目标价位只高出了200美金。可以拿这份报价开始邀请供应商竞价了。
2. 竞价
这一步主要用邮件向供应商明确发出竞价的要求。
这个过程相对快一点。因为有了真实的数据,买卖双方就省掉了很多打太极的环节;很多供应商因为接受不了这么低的价位直接退出了。也有很多供应商给出了接近的报价。
我的邮件也写得越来越有底气。
前半部分是我列出的报价要求,包括出厂价、资料费、其他费用、折扣,以及最后的总价OTD (Out of Door Price)。要求他们将各项花费列清楚是为了防止其隐瞒费用。
后半部分是已经拿到的有竞争力的价位。
邮件越发越多,报价也越收越多;开始收到恶性报价。
3. 触及市场底线
下面这份报价是收到的最低价。税前价只有 $17740,税后价比目标价位低出很多。试了几次,发现供应商直接放弃竞价。这时候再用它去询报价已经没有意义了,大家不会为了一个恶性报价搭上自己的提成及公司的声誉。
所以它也让我了解了市场的底线。有了对市场的了解、也拿到了正式的报价,就可以将重点放在家附近的10家星级专卖店上了。
这些店的口碑不错,而且离家也不远。从那里购买可以节省时间、油费成本,获取性价比最高的车子。
我邀请这10家店参与竞价,有三家愿意满足我的要求。进行了最后一轮筛选,最后选中了65公里之外的那家店。跟网络经理已经来回通了十多封邮件,终于将价格及配件等所有细节都敲定了。
我们出发了。
三、交易
交易的手续相当繁琐。
1. 核实价格
到了店里之后发现,原来网络经理与店面的销售人员是不会进行对接的,他的分工很明确。也就是说,我跟前者协商的所有细节、都要重新再解释给销售人员听。
他们竟然还是报出了官方价约 $20000。这次我们没有慌,请他们查看所有的通讯历史记录。
等了一个多小时,销售人员和部门经理才核对完所有的细节、大家就价格方面达成了一致。
这才只是第一步。
2. 付款
因为我们刚到美国、没有信用的积累,所以不能贷款、只能一次性付清全额车款。卡里的钱是够的、但是因为店家在刷卡的时候需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所以刷卡也只能解决部分款项。
剩下的款项只能靠支票或者现金了。一般在美国不会随身携带大额的现金,而且当时银行已经关门、我们也无法取款。带了两张支票,其中一张因为书写失误而作废。写另一张支票的时候手心里都是汗,万一写错、这60多公里的路又白跑了。
销售见我很紧张,替我写完了所有的信息、最后请我签名。终于可以签合同了。
3. 签合同
签合同需要核实车主的身份。法律规定在本州买车必须要提供SSN(社会安全号码),这相当于在美国的身份;只有家人有。而驾驶人却不能填他的名字,因为只有我有本州驾照。所以我们俩的证件拼凑到一起才签得了合同。
身份证件也必须留有复印件,最后销售才能拿到提成。当时销售疏忽了没有留下,事后请我将照片传给他才把问题解决了。
签订合约的时候需要销售人员、团队经理、车主所有人的签字。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保险。
4. 购买保险
美国法律规定当车离开店面的时候就一定要上保险。这是为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所做的考虑。购车之前可以提前在网上购买保险。我们不确定这次买车是不是又会失败,所以没有事先购买。
如果要当场提车的话,要么立马购买保险公司的保险,要么在店面购买三天的临时保险;或者可以改天带着保险证明提车。专卖店的保险太贵,我们选择回家商议保险事宜,第二天再来提车。
买完车后,还有一些后续手续要处理。
四、后续手续
1. 牌照
第二天提车的时候专卖店配上了临时的牌照。正式牌照会由DMV(美国车辆管理局)寄给我们。证件费用已经包含在购车的费用里了。
2. 道路救援卡
临走前,销售给了我一个电话,就是下面这张卡片上的电话。这是本田的紧急救援电话。车子如果出现任何特殊情况,车主都可以联系道路救援部门进行求助。下图的路况保障卡在几个星期之后才能寄到。
这个电话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有一次我把车钥匙锁在了后备箱里,记得我团团转。还好手里拿着电话、赶紧求助。求助之后的两个小时内,工作人员赶来帮我把车门撬开了。这项服务是免费的。
五、结语
通过调研、网上竞价、交易等步骤,我们意识到在美国买车跟信用记录、个人身份信息是紧紧挂钩的,千万马虎不得。而产品的价格差异大,必须要先在网上进行竞价。
虽然整个过程的手续很繁琐,但是我们有了一种建立了维权意识和安全意识。相信多年后购买第二辆车的时候,肯定不会多走这么多弯路了。
幻影说:这是第一篇关于美国见闻的文章,代表一个新的开始。朋友们或者你的家人们有没有类似的购车经历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往期精彩:
笔记 | 《自由职业者的时代到来了》
笔记 | 《这几招让马化腾成就腾讯》
我是怎么由全班倒数第一逆袭为双硕士的
“鹿笙小记” 满月记 [原创]
我用45天赚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
组建背单词小组是一种什么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