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一篇关于多伦多电视塔,当时开建时为世界第一高建筑。在多伦多还有一处建筑,民间称之为天眼的建筑。之所以称之为天眼,是因为从空中往地面看,太像是一只眼睛。天眼的所在地,实际上是当地议政的场所。百姓希望议政一切为了百姓,官方希望议政也为了百姓,所以如此设计这群建筑,也在向社会宣誓,一切议政公平公正,要不然天眼会随时监视着议政者们。

天眼有几个建筑组成,主体建筑是两幢高楼,这两幢高楼都是月牙型,如同人的眼睛,一幢建筑形似眼睛的上眼皮,而另一幢的建筑形似眼睛的下眼皮,在这两幢楼之间,还有一个弧形顶的建筑,如同眼睛的眼球,这样这三幢建筑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天眼图。天眼附近高层建筑林立,属于多伦多较为繁华的区域,也是市区的中心地带,所以环境相对优美。
走过天眼,我们再出发,我们一路前往多伦多大学。多伦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所谓研究型大学,就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本科生的比例相对较少,而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两类研究生的比例较大,这与我们国内的研究型大学相似。多伦多大学又是一个开放型大学,这里所指的开放,一是大学面向全球招生,进入校园,你会发现有不同肤色的学生,也有不同肤色的老师。二是大学没有围墙,与社会没有进行物理隔离,所以除了校门有大学标志外,你可以通过其他区域进入校区。此外,多伦多大学的校舍也不同于我们的高校,大部分楼层不高,建筑规模不大,教学功能规划得也比较细。可能是为了减少相互干扰,才把这些教室、实验室分布安排。如果你不知道这里是一所大学,你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什么高档别墅区。走进多伦多大学,只是在布局上参观一下国外高校的风貌和形态,因为这种风貌和形态,骨子里透露出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走出大学,我们次日前往参观加拿大“新农村”案例,途径尼亚加拉大瀑布,一路向前,一路风景。加拿大的普通道路和高速公路,除了路旁文字标注是英文,其他的与国内目前的道路并无什么明显不同,只是那个季节正值秋天开始,山上山下、路上路下,树叶渐渐泛黄,貌似秋风来临,所谓的加拿大枫叶染黄的山林即将开始,有的地方的树叶已经率先开始泛黄,这似乎又证实我们是在加拿大。加拿大的多伦多,与温哥华相比,气温明显低得多,所以,秋叶泛黄也早已温哥华。在温哥华,到处绿叶,从温哥华飞行近5个小时才到了多伦多,这个距离,快接近上海起飞到莫斯科的飞行距离了,所以除了赶紧添加厚重衣服保温外,还有就是能看到秋叶的初始。

加拿大,毕竟人口稀少,地大物博,所以你走在路上,或者是在城市、或是在郊外,或者是高速上,车辆少、人也少,假如你是夜间行车,还真是有种幽静得让你不适应的感觉。在我们国内,哪会让有你有孤独前行的那种机会呢。在高速上,也会遇到因车辆出险导致的塞车,我们在高速上曾经就遇到过几次,那个时候,我们只能像蜗牛一样慢慢地前行。不过,毕竟加国车辆密度不高,高速上一旦有险情,警方到达事故地点的速度也很快,所以,尽管有车辆出险,但让你等待的时间不会太多。


与温哥华相比,这里居住的华人相对较多,在市内,或高速服务区,总会遇到许多长相与我们相同的人,开始以为是国内的人在加国,但一交流后就发现他们是加国人,因为中文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外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