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

作者: 袁卫星 | 来源:发表于2017-01-16 21:08 被阅读1257次

    【但凡出了中小学生轻忽生命的事件,总有人说:生命教育多么重要!其实,生命教育不仅中小学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最重要的,不是习得生命技能,而是养成生命意识,形成生命责任。而“心存敬畏”,是做到这一切的基础。——“敬畏”是一种内在的勇敢:有所敬仰,有所佩服,有所害怕,有所顾忌,在这个无耻的世界面前举止得体……谨以拙著《心存敬畏》引言、后记与诸君共勉。】

    心存敬畏

    引言/定义敬畏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句话横跨东西屏障,穿越时间长河,至今仍然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座右铭。

    在这句话中,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关键词:敬畏。

    “敬畏”是什么?就是“既敬重又畏惧”。这是人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它囊括了“敬”与“畏”的双重情感内涵:“敬”是指恭敬、敬重、彬彬有礼,“畏”是指惧怕、畏怯、战战兢兢。在这里,“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事物人格化的一种尊重;“畏”,是一种行为的警示界限,是一种对自身言行的自律,是一种对萌生不规行为的自我约束。敬畏是一种态度、一种观念、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自省、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忧患、一种睿智、一种敏锐、一种原则、一种觉悟。一句话,是内在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的自然外化。

    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人们就会明白,敬畏是中华伦理道德的精髓,是做人之基、成事之道、从政之德、治国之本。在我国,古人对“敬畏”早有精辟论述:有“君子以恐慌修省”之良言;有“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的名言;有“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的警告;有“畏法度者最快乐”之达观;有“君子观洊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自修饬循省也。君子畏天之威,则修正其身,思省其过,咎而改之”之告诫;有“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的劝解;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操守;有“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的界限;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之习惯......

    中国语境中的“敬畏”常和“道德典范”联系在一起。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天命”对人而言是神圣而不可轻易达致的东西;“大人”是“天命”的承载者,是社会政治秩序的代表;“圣人”是“天命”的阐释者,是人心秩序话语的表述者。由对“天”的敬畏在现实中转变为对“大人”、“圣人”之敬畏,中国人的敬畏对象是指向道德典范的,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们相信只要表达了对大人、圣人之敬畏必然就表达了对天之敬畏,因为大人、圣人是其现实中的代言人。这里的“畏”具有主动性,“畏”由“敬”生。在“敬”和“畏”之间,“敬”是因,“畏”是果。“畏”在这里不单纯是指一种害怕、顺从,而是指一种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信念而对自己行为的主动限制、反省,是一种道德自律,表达的是一种有所不为的精神。

    而在西方语境中,“敬畏”往往从“敬畏上帝”开始。英文钦定版《圣经·箴言》中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圣经·希伯来书》中则说,“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神、上帝、耶和华,那是隐秘的,这就使敬畏没有了具体可观的意向对象。由于意向对象是不可观的,因而其不可能成为敬畏者的价值取向,对上帝敬畏并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上帝,而是因为惧怕上帝的惩罚而按照上帝的要求去约束自己的言行。当然,这种怕是与敬相联系的怕,如果不与敬相联系,那么这种怕和动物本能的恐惧也就没有二致了。在西方语境中,“敬”和“畏”之间,“畏”是因,“敬”是果,顺序不可逆转。

    然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自步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极具创造力的生产力要素,将人们的生活送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与此同时,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就是“唯科技至上”、“唯自我至上”的观念逐步占据人们的心灵,人们盲目地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作为自身唯一的价值追求。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人们变得狭隘和自私,工具性的思维方式横行,他们开始只关注自我、只关注自身所能控制、掌握的内容,却忽视了对内心的审视,对情感价值的追寻,以及对自我以外的他者的倾听和关注,人们开始显得“肆无忌惮”,无法坚守内心的价值秩序。这给个体心理成长、道德情感发展造成的冲击突出地表现为敬畏意识淡薄,敬畏感缺失。

    从前有句老话,常人都知道,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还有:“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进一步,话更重,道是“人可欺,天不可欺”,或者说“人在做,天在看”。这么多警句,就一个意思,指的是做人做事要有敬畏。我们可以不相信天地神灵,但我们必须相信道德规律。

    我们要敬畏生命。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罪过,就是将生命无辜地剥夺。

    我们要敬畏自然。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

    我们要敬畏律令规则。律令规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保障。没有它们,我们的社会就像没有约束的泛滥洪水,将会淹没一切。

    我们要敬畏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的集中体现,其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的下降,会导致社会基础秩序的混乱。

    我们要敬畏传统文化。世界各国、各地之间的区别除了自然环境和人种的区别之外,主要就是传统和文化的区别。我们应当敬畏我们的传统和文化,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特质。

    我们要敬畏历史。历史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的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和个人的经历。换言之,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敬畏历史,就是敬畏当下。敬畏历史,就会对当下负责。你对历史负责,历史就会对你负责。

    我们要敬畏民意。民意就是民众的愿望,民众的需求,民众的评判,民众的心声,民众的舆论,民众的信任。民意不是官员手中揉捏的玩物,民意不是水,随着盛它的容器变化而相应变化,它是不可塑造、不可欺诈的。

    我们要敬畏信仰。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

    总而言之,时代需要我们心存敬畏。

    心存敬畏 后记/心存敬畏

    眼下貌似流行“讲故事”,那么,在这本小书就要画上句号的时候,请允许我“东施效颦”,也来讲几个和“敬畏”有关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和我的父亲有关。我的父亲早年是一名军人,他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炮击金门战役、抗美援朝,转业回乡后,娶了我母亲——一个小他11岁的同乡女子,生养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就是五张嘴,在当年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的父亲母亲起早贪黑劳动的同时,在后院搭了一个猪圈,每年养一头小猪贴补家用。喂猪的猪食主要靠猪草拌谷糠(要是只喂谷糠的话,也喂不起),割猪草的重担就落在我们兄弟身上。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挎上篮子拿起镰刀去附近的田埂上或小河边割猪草是我们的任务。糯米草、猫咪草、猪脚草、狗尾巴、狗脚迹、鸡脚底、蜻蜓草、犁头尖、鲤鱼翅、凤尾梳、一粒雪、过路蜈蚣……什么草猪能吃什么草猪不能吃什么草猪爱吃什么草猪不爱吃我们都了如指掌。有一次,大概是因为学校组织了春游的缘故,我们回家晚了,想起猪草还没着落,仿佛是大哥出的主意,我们挎上篮子飞奔到生产队集体种植的红花草田里,一个望风,两个动手,三下两下就把本该做集体肥料的肥肥嫩嫩的红花草割了个满篮,然后,又用极少的时间,在田埂上割了些野草铺在上面,掩人耳目。回到家,正当我们要把这满满一篮肥美的猪草倒进猪圈的时候,父亲出现了,他的一声断喝我至今难忘:“你们做的好事!以为没人看见就行吗?天打不饶!”说完,夺过篮子,直奔生产队的肥料池而去。自此,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上了“敬畏”的烙印。从小到大,父亲从来也没有打骂过我,但他那声“天打不饶”的断喝,却时时在我耳畔响起,警醒我凡事不至于逾矩。

    第二个故事和我的朋友有关。我的朋友不吃肉;不仅自己不吃肉,而且看到别人吃肉,尤其是吃牛肉、兔肉的时候,都会别过头去,摆出一副不忍目睹的样子,甚至会轻叹一声“作孽”。开始我们都以为他信佛,后来几经追问,才知道原委。还是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和“少年派”差不多年纪的他,早早地下地,帮助大人们劳动。有一次,生产队里的一头又老又瘦的耕牛快要病死了,经生产队申请,农技站兽医检验,公社革委会批准,决定宰杀。当屠宰的场子搭起,那只被牵来老牛突然停步不前,两只前脚往前跪下,眼泪跟着扑簌簌流下来。人们不住地推拉着那只老牛,可是它一动也不动,只是坐在那边不停地流泪。老牛最终未能逃脱被宰杀的命运,但是它朦胧的泪眼刻在我朋友的脑海里,一生挥之不去。又有一次,在一个费镰费胳膊的麦天,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地里,蹿出两只灰不溜秋的野兔。大人们丢下镰刀,开始了围追堵截,我的朋友自然也加入其中。被逼急了的兔子跳进了河里,穷途末路,可是河对岸等待它们的还是被原始食欲点燃了热情的庄稼汉,于是只能就擒。晚上,一帮庄稼人聚到张家去“尝鲜”喝兔汤、吃兔肉,张家媳妇叹一口气道:“作孽!杀出来,那母的肚子里还有俩崽呢!”于是庄稼人都停了筷子,茫然不知所措。这一声“作孽”,就这样刻在了我朋友的心上,挂到了我朋友的嘴边。

    第三个故事和我的女儿有关。我的女儿去年经苏州中学推荐被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录取,去读经济学本科。当她只身一人漂洋过海求学东瀛的时候,我知道她其实并不喜欢这个国家,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有着民族仇恨的情绪,平时也不怎么爱用日货。可是不久,她告诉我们三件事情:一件是刚到新宿,打车去学校宿舍,由于日语生硬,计程车司机沟通不畅,兜了好大一个圈子才找到,到达后,司机非但不收车资,而且再三向她鞠躬致歉,表示愿意承担她的时间损失;另一件是她的一名同学,一次将手机和钱包一起落在地铁车站的卫生间,六小时后不抱任何希望回去看看,居然还在那放着,另外一名同学,早上在ATM机上取五万块,忘了把钱拿走,等到下午,银行打来电话让她去拿钱,原来有人把钱拿出来放到了提款机上,又有人交到了银行;第三件是她想去东京的手机运营商那里签约申请一部手机,可是只知道运营商名字不知道具体地址在哪,问一路人阿姨,阿姨又是再三鞠躬致歉,表示从未去过,不知在哪,一番客气之后,阿姨走远了,她还在那里打转,过了一会,却见阿姨回头而来,说是用手机查到了地址,怕她找不到,虽然不同路,反正有时间,打算索性领她去,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就这么愉快地走了半个小时。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崇洋媚外,忘记国耻。错!国耻怎能忘,如梗在喉。但是,在这个社会风气日渐败坏,正义和善良被人嘲笑,国家和民族弄不好就要朝一个可怕的方向前进的今天,我们踏上别人的土地,看到他们那极致的干净,感受到他们那极致的礼貌,体会到他们那极致的认真,怎能不油然而生“敬畏”?

    “敬畏”是一种内在的勇敢:有所敬仰,有所佩服,有所害怕,有所顾忌,在这个无耻的世界面前举止得体……

    是的,请原谅我用“无耻”这个词来定语我们当下的世界。1973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获得者洛伦茨教授在《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一书中把人类当代社会的灾难性危险归结为8大方面:(1)人口爆炸;(2)环境污染、空间危机;(3)人类种族内部激烈竞争造成自残;(4)自然情感的麻木与丧失;(5)社会文化导致的人类自然遗传蜕变;(6)追求时尚,抛弃传统;(7)非人化的信息传播带来的单一性疾病;(8)核武器军备竞赛使人类社会面临“世界末日”的极端恐惧状态。

    在这个利欲熏心、罪孽深重的“无耻”世界,也许,只有“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做到“举止得体”。

    受命于北师大尊敬的檀教授,受命于福建教育出版社,受命于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才疏学浅的我在2012年这个岁末草就了这本小书。若干个青灯黄卷的夜晚,我一次又一次地走向内心,探索那叫我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我心的深处。在夜深寂静的时刻,我听到我内心有一个深的答复,那就是:唤醒人们沉睡着的灵魂,尤其是那颗敬畏之心!

    感谢网络,它使我获得了大量的写作素材。由于丛书编写体例的限制,无法以加注的形式列出相关作者及其文章名称,在此顿首,以致歉意和谢忱。

    最后,请允许我再讲两个故事,来表达我对“敬畏”的理解吧:

    1946年,蒋介石60大寿,很多人送来了非常珍稀的礼物。琉璃厂文古斋掌柜送的是一对乾隆官窑黄地青花九龙瓶,蒋介石看了非常喜欢,但是他不知道这一对青花九龙瓶其实是件赝品。蒋介石生日之前,文古斋的掌柜派人去故宫武英殿摹绘了这对九龙瓶,然后在景德镇自己的窑里秘密烧制而成。仿制品的胎质、釉色、绘工,甚至“手头”(重量)都与原件一模一样,谁也看不出来。只不过烧制的人在款名的字上,故意短了一毫米。文古斋的掌柜问烧制的人为什么要这样,烧制的人说:“一定得做假的时候,要知道留有破绽,以示敬畏。”

    1992年,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了法庭的审判。原因是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击了一名意欲翻墙而过的年轻人克里斯•格夫洛伊。因格•亨里奇的律师辩护称:“这名卫兵仅仅为了执行命令,别无选择,罪不在己。”然而法官西奥多•赛德尔并不这么认为:“作为警察,不执行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却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那时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这是你应该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法律却不是。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最终,因•亨里奇因蓄意射杀格夫洛伊被判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释。

    最后的最后,请允许我将此书作为生日贺礼献给我亲爱的女儿袁晓可依。这个平安夜出生的孩子,在19年前的那个夜晚,用一声啼哭向世界宣告了她的到来。我们虽然没有像印第安人那样举行仪式,在她的眼睛以下嘴唇以上脸部涂抹上部落的色彩,然后将她高举过顶迎向湛蓝的天空,让太阳的光辉灿烂地照耀在她的身上,但我们同样希望她一辈子都沐浴阳光的温暖与光明。

    是为后记。

                                             袁卫星

                                2012年12月24日夜于姑苏依云水岸

    心存敬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俊采星馳:因为敬畏才不会毫无顾忌底线。敬畏天地、生命一直也是本土宗教所宣扬的,因为懂得敬畏才会更好的了解以及相处。同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也是敬畏的
      • ly诺:一直在寻找这样一本书,感谢作者,祝全家幸福美满!
        袁卫星:@依依依麦 谢谢鼓励:smile:

      本文标题:心存敬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ip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