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大文豪”苏轼,19岁洞房花烛夜,看着美艳的妻子,忍不住吟诵一首“洞房诗”,羞得她脸红耳烫,成为千古笑谈!
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有了苏东坡,才变得更加明亮。林语堂先生盛赞:“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大概就是对苏轼的魅力。
他说,遗憾是常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世事不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他说,往事不可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与其一味感怀过去,不如珍惜当下,幸福可期。
他说,心若安定,处处为家——“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不在于身在何处,而在于心在何处。
……
一代文豪,极致才情,乃北宋时期一代的文坛领袖。
当然,铁血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他的一生中有三个女人,对每一个都是情深意切,缠绵悱恻。她们是他仕途不顺时温暖的港湾,滋养着他,慰他心灵,伴他朝夕,随他左右,不离不弃。
尤其是当他第一次接触男女之情的时候,亦然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洞房花烛夜,喝了酒的苏轼,看着美艳的妻子,诗兴大发,随口吟诵一首“洞房诗”,羞得她脸红耳烫,成为千古笑谈!
《南乡子·集句》
寒玉细凝肤。
清歌一曲倒金壶。
冶叶倡条遍相识。
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
芳时偷得醉工夫。
罗帐细垂银烛背。
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一句“寒玉细凝肤”,将王弗的婀娜多姿体态,洁白无瑕的肤质,描绘的淋漓尽致;特别是那句“罗帐细垂银烛背”,似乎在倾诉洞房之夜香艳的一面,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果真是“豁得平生俊气无。”
苏轼与王弗婚后,琴瑟和鸣,相濡以沫。
苏轼常常耕读至深夜,而王弗便在旁研磨聆听,红袖添香,形影不离。在仕途上,王弗是苏轼最好的帮手,苏轼大大咧咧,待人接物难免疏忽,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时刻督促苏轼改进,于是就有了“幕后听言”的典故。
奈何造化弄人,王弗26岁就得病死去。斯人已去,真情未减,午夜梦回都是昔日甜蜜时光,缱绻深情,无法抑制,苏轼挥毫写下传诵千古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那个夜晚,最豪放的苏轼,写出了最刻骨铭心的思念,若不是真挚浓郁的感情,断不能写出这流传千古的动人诗篇。
苏东坡是幸运的,继王弗后又遇到王润之、王朝云,对王润之他许下了“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的美好愿望;对王朝云是“美如春园,目似晨曦”的一见钟情。
奈何,苏东坡的爱情如他的仕途一样坎坷,她们都早于东坡而亡逝,未能相伴至老。
在许多人心目中,苏轼是一代文豪,写下许多杰作,其实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七情六欲,这样的苏东坡才最接地气,最真实。
每当我们彷徨、失意、压抑、落寞,重温东坡的生平,读一读他的诗词,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正如那句: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公元1101年,65年的岁月闪过,人间少了一个苏轼,但是他的诗词却永远流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