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清明节

作者: 5534188846e1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17:45 被阅读0次

    又到清明节小长假。

    2008年,清明节成为正式的公共假日。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元宵节、重阳节、七夕节这些有名气、很重要的节日不放假,偏偏清明节会放假呢?

    事实上,清明节在古代是个相当重要的日子,当然有个长期演化的过程。

    现代的清明节是古代上巳、寒食和清明三个节目的合并。在古代,上巳和寒食这两个节日的名气都比清明要大。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特别欣赏曾点的情趣。这里的场景,将的就是上巳节沐浴祭祀的风俗。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上巳就固定在了农历三月三日。节日的内容变成了水边的宴饮、踏青、赋诗等。杜甫《丽人行》一诗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就是上巳游春的风俗。这也是今天中小学生春游的来历。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白居易“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讲的就是寒食节扫墓的情景。当然,关于寒食,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唐代诗人韩翃的七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本来不是节日,只是节气,也就是春分后的15天。清明的地位从唐朝开始提升,到了宋朝乃至明清,清明节合并了上巳和寒食,从上巳吸收了游春的内容,又从寒食吸收了祭扫的内容,演变成了今日的清明节。

    从诗词的数量来说,也能看出清明重要性的变化。在宋、元、明、清的诗词当中,明显多了与清明相关的诗句。

    至于清明地位为什么能够提升,笔者的猜测是——寓意好。从清明这个节气开始,天明气清,所以称之为清明。而且清明之后,春天已到、万物繁茂、欣欣向荣……对于特别重视寓意的古代统治者来说,清明一方面有万物更新的好兆头,一方面也宣誓政治的清和景明,对于维持长治久安很有帮助。

    清明节的时候,古人喜欢运动。例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植树、射柳等等。杜甫写清明的诗中就提到了这些风俗: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关于清明节,最著名的诗句当属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古代清明节与现代人的关联有很多。

    大家熟悉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节这一天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场景。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天呢?因为在古代,清明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平时女孩子不允许出门。但是清明节需要外出踏青、扫墓。于是,这一天也成了青年男女见面的日子。市贾商人瞄准了这一天的商机,促销卖货。有人统计过,清明上河图上面有864个人,画家栩栩如生地还原了当年卖香料、药铺抓药、游人算命、快递员送餐等场景。

    白蛇传中,许仙遇到白素贞,也是在清明这一天。原因就如同上面一样。所以,清明节也是古代的情人节。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韩国、日本也过清明节,但不放假。而在新加坡,清明节也是法定公共假日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时候的清明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tn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