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简书精品美文集萃国风
评弹历史:黄池会盟,吴国决策最大败笔,为吴国覆灭埋下了祸根

评弹历史:黄池会盟,吴国决策最大败笔,为吴国覆灭埋下了祸根

作者: 王俊杰猛 | 来源:发表于2018-10-02 16:39 被阅读42次

    简书 王俊杰猛

    吴国图霸的最大败笔,黄池会盟

    春秋 黄池会盟

    吴王夫差在征服越人之后,心中就有了北上争夺中原霸权之志,但吴越之地多河泽,民习水战,多步足,少骑兵,且国家地处东南,若北上图霸,路途遥远,士兵必然疲惫,致使战斗力大打折扣。

    为了便于水军行动,输兵运粮,夫差不惜国力开凿“邗沟”运河,贯通了江淮两大水系。

    吴王夫差七年,夫差闻齐景公薨,而大臣争宠,新君孤弱,乃会合鲁、邾、郯等国兴师北伐齐国。

    以吴国为首的联军分兵两路,一路由夫差亲领,自沂水而上,后转入陆地,攻入齐之南境;另一路则由吴大夫徐承率领舟师,顺淮水而下,东入于海,自海上攻齐,从而对齐国形成夹击之势。

    齐国毕竟承昔日霸主之业,地广兵强,成功地化解了吴国的此次进攻。

    在此次伐齐失败后,夫差并不死心,于十年,尽发九郡精兵,与鲁合击齐国,并于艾陵与齐军决战,力挫齐军,使齐国元气大伤,齐简公不得不与夫差订立了城下之盟。

    但是此后,夫差并没有积蓄国力,与民休息,而是不顾伍子胥谏阻,赐死贤臣,不顾越人枕戈于侧,再次征发士卒,领精兵数万,于十四年,由水路北进,长途跋涉近二千里,到达宋、卫、郑、晋四国交界之处的黄池,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

    晋定公惧于吴之军力,承认夫差为盟主,史称“黄池会盟”。

    至此,夫差最终实现了其父定霸中原的宿愿,但其长年无节制地对外征战使得吴国民生凋敝,兵甲困乏,也为日后吴国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孙武兵法中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告诫君主必须高度重视战争,且慎重对待战争,“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

    战争必须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标准,而不应以君主和将帅的个人感情为标准,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国/家攫取更大的利益,而不应为了战争而战争。

    两军交战,胜者死八百,败者死一千。

    战争对胜败双方的消耗都是巨大的、多方面的,经济上,久战不决会造成国/家财力枯竭;政/治上,久战不决会导致民生凋敝,激起民众不满;军事上,在春秋时期那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久战不决,长期曝师于外,很可能给他国以可乘之机,一旦其乘虚而入,己方则陷于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是任何人都难以挽救的。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方显其王者本性。

    作为争霸的手段,应该以绝对的军事优势、充足的物资保障和强大的战略态势作为基础,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一切非军事手段,辅助必要迅捷的军事打击,通过击垮对手的信心和瓦解敌军的斗志,在避免直接交战或将战争行动降至最低的情况下,迫使敌人屈服,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胜利。

    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在军事上,雷霆一击是必须要有的,但不可持久行之,否则,陷入战争的泥潭,对谁都是承担不起的。古人如今,今人也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弹历史:黄池会盟,吴国决策最大败笔,为吴国覆灭埋下了祸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ka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