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过,斯知仁矣

作者: 雨中的兰草 | 来源:发表于2024-01-28 18:28 被阅读0次

今日读《论语》里仁第四: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我来试着理解一下这章:

朱子注:党,类也。

我理解:观,观察,觉察,内观自身自心。

我理解这个类是指性格,具体来说是每个人的性格,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我是易怒的,缺乏耐心的。你可能是温柔敦厚的。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我的过错,大多来自于我的易怒,暴燥的性格,来自于我这种性格之下养成的种种旧模式。比如:听到不中听的话,我的旧模式是立刻怼回去。

观过,斯知仁矣。

听到不中听的话怼回去后,内观自己,倾听自己,我为什么要怼回去呢?伤没伤到别人不知道,但知道伤了自己。在内观和倾听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己缺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养和能力。知错则改之,生活中一次次观过,一次次改正,那么我就走在了向仁,行仁,向善,行善的路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直至知行合一,达到圣人所说的‘斯知仁矣’。

不怕有过,就怕不改。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一巜卫灵公第十五》

又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一《述而第七》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一《孟子》

就我个人近两年走过的路来说,这个党或者说类,性格或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改变的。就看有沒有足够大改变的动力,有沒有持之以恒的练习,有沒有积极正向的反馈。

书友问,你们是怎么理解‘仁’的?

我试着反馈了一下:我理解的仁是善。如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不同的人问仁于孔子,孔子的回答是不同的。我想也许每个人对‘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吧。你在哪个境界,理解的仁就是哪个境界上的仁,自然行的也是那个境界上的仁。

相关文章

  • 《论语》里仁篇7/26

    2021.10.18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观过,斯知仁矣!

    观过,斯知仁矣。 总是有一些人,看待问题做事情会想当然,且自我感觉非常正确,殊不知,早已南辕北辙,离真理差了十万八...

  • 观过斯知仁矣

    风气,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一个社会生活的健康与否;单位风气的好坏,预示这个单位的未来;部门风气的好坏,决定这个部门...

  • 《论语》里仁篇7

    【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观过,斯②知仁③矣。” 【注释】 ①党:类别。 ②斯:则,就。 ③仁:通'...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观过,斯知仁矣②。” 【注释】 ①党:类别。 ②斯:则,就。仁:通...

  • 论语 里仁篇[四]

    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①过,斯②知仁矣。” 注释 ①观:考察。 ②斯:就可以。 译文 孔子说:“人们...

  • 观过知仁和择主而事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7》) 【钱穆译】先生说:“人的过失,各分党类。只观其...

  • 闻“错”识众人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7 4.7【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①,各于其党②。观过,斯知仁矣③。” 【注释】 ...

  • 善读「论语」4.7:观过斯知仁所在,饰非始明恶所来

    「里仁篇第四」7 【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所犯过恶的性质,...

  • 2020-04-18闻过 知过 改过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第四》【译文】孔子说:人犯的过错,各有不同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过,斯知仁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nw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