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错”识众人

作者: 华容道上的小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21:15 被阅读6次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7


    4.7【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①,各于其党②。观过,斯知仁矣③。”

    【注释】

    ①过:过错,错误。

    ②各于其党:各归其党。党,类。

    ③斯知仁矣:就知道他是否具有仁德。斯,就。一说“仁”是指“人”,那么这句话就成了“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后汉书·吴佑传》引此文正作“人”。

    【译文】

    孔子说:“每个人的错误,各归其类。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知道他是否有仁德了。”

    析】

    人人都会犯错误,但每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有很大不同,所以孔子说,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错误,就知道他是否具有仁德。为了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孔子这段话的含义,我们试图通过几个例子来进行解读。

    《后汉书·吴佑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佑有一个属下叫孙性,一天,孙性把收缴的民赋挪用了一部分给他的父亲买了一件衣服,回到家后,他的父亲就问衣服是哪里来的,孙性就照实对他的父亲说了。他的父亲大怒,骂孙性怎么可以欺瞒长官,并规劝孙性去自首。孙性惭愧莫名,于是拿着那件衣服到吴佑处自首,吴佑问清楚情由后,不仅没有处罚孙性,还将那件衣服让孙性带回去给他的父亲。因为孙性虽然有错,却也是孝心而起,所以,吴佑并未处罚孙性。

    再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例子。按照古代礼制,父母八十岁时,可以有一个儿子不再从政,专心在家服侍老人。《南史·张裕列传》记载,张岱在母亲八十岁那一年,便以此为由辞官而去。有关人员便举报说张岱的母亲还未满八十周岁。因此张岱此时辞官有违制之嫌,便弹劾了他,而宋孝武帝说:“观过可以知仁,不须案也。”按照制度,张岱是犯了错误,但是他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完全是为了孝敬母亲。那么通过这样的错误,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以为孝敬父母、具有仁德的人。

    再来看《庄子》中所记载的盗跖。曾率领九千喽啰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挖墙撬门,掠夺别人的牛马,抢走别人的妻女,贪得无厌,毫无亲情,甚至连父母兄弟也不顾及,更不祭祀祖先。他们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首城池,小国堕入城堡,成千上万的百姓被他们搞得苦不堪言。盗跖平时吃的是切碎的人肝。通过观察盗跖所犯的这些错误和罪行,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他是一个毫无仁德的人。

    朱熹《论语集注》卷二对此解释得很好:“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后,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尹氏曰:‘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


    Ps: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邮箱liyao3633@163.com,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三言与两拍”后台私信我。我不反对作为学习或者传播使用,但是如需使用请声明作者。毕竟,考证不易,且用且珍惜。say-love-to-lif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闻“错”识众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ri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