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错”识众人

作者: 华容道上的小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21:15 被阅读6次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7


4.7【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①,各于其党②。观过,斯知仁矣③。”

【注释】

①过:过错,错误。

②各于其党:各归其党。党,类。

③斯知仁矣:就知道他是否具有仁德。斯,就。一说“仁”是指“人”,那么这句话就成了“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后汉书·吴佑传》引此文正作“人”。

【译文】

孔子说:“每个人的错误,各归其类。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知道他是否有仁德了。”

析】

人人都会犯错误,但每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有很大不同,所以孔子说,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错误,就知道他是否具有仁德。为了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孔子这段话的含义,我们试图通过几个例子来进行解读。

《后汉书·吴佑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佑有一个属下叫孙性,一天,孙性把收缴的民赋挪用了一部分给他的父亲买了一件衣服,回到家后,他的父亲就问衣服是哪里来的,孙性就照实对他的父亲说了。他的父亲大怒,骂孙性怎么可以欺瞒长官,并规劝孙性去自首。孙性惭愧莫名,于是拿着那件衣服到吴佑处自首,吴佑问清楚情由后,不仅没有处罚孙性,还将那件衣服让孙性带回去给他的父亲。因为孙性虽然有错,却也是孝心而起,所以,吴佑并未处罚孙性。

再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例子。按照古代礼制,父母八十岁时,可以有一个儿子不再从政,专心在家服侍老人。《南史·张裕列传》记载,张岱在母亲八十岁那一年,便以此为由辞官而去。有关人员便举报说张岱的母亲还未满八十周岁。因此张岱此时辞官有违制之嫌,便弹劾了他,而宋孝武帝说:“观过可以知仁,不须案也。”按照制度,张岱是犯了错误,但是他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完全是为了孝敬母亲。那么通过这样的错误,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以为孝敬父母、具有仁德的人。

再来看《庄子》中所记载的盗跖。曾率领九千喽啰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挖墙撬门,掠夺别人的牛马,抢走别人的妻女,贪得无厌,毫无亲情,甚至连父母兄弟也不顾及,更不祭祀祖先。他们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首城池,小国堕入城堡,成千上万的百姓被他们搞得苦不堪言。盗跖平时吃的是切碎的人肝。通过观察盗跖所犯的这些错误和罪行,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他是一个毫无仁德的人。

朱熹《论语集注》卷二对此解释得很好:“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后,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尹氏曰:‘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


Ps: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邮箱liyao3633@163.com,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三言与两拍”后台私信我。我不反对作为学习或者传播使用,但是如需使用请声明作者。毕竟,考证不易,且用且珍惜。say-love-to-life

相关文章

  • 闻“错”识众人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7 4.7【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①,各于其党②。观过,斯知仁矣③。” 【注释】 ...

  • 旷世恋

    众人皆识《钗头凤》, 谁晓竟有《世情薄》。 自古红颜痴唐婉, 可叹错嫁恨陆游。

  • 夜问

    武帝错识将军老, 莫使英雄用陪臣。 自闻将军忽落泪, 埋骨黄沙做忠魂。

  • 我们素未谋面

    那日百无聊赖,众人皆在于此,唯于君识。受君之提携,幡然悔悟,识迷途知返,闻君知情达理,不知君之貌像,却望与君...

  • 错识

    每次在简村读到友友们,那朴实而又经典的笑话时,那开怀大笑的场景,总是回味无穷,随之带动着全身心的愉悦感,是那么的舒...

  • 《闻识西塘》

    被临河怀饶着的西塘,一个安静又舒心的地方。 六月初的西塘,空气怡人,人也是可爱的。在古镇里住上一两天,感...

  • 红色激情

    风疾路漫众人渡, 誓死慨言同与赴, 甘洒热血报家国, 自当感念征程苦。 心驰所向无人识, 触目泪闻英雄故, 过往历...

  • 手机摄影

    养在深闺无人识,手机拍下众人知。

  • 诗歌-识错

    骄奢惯养非长久,一错 结亲不光权财貌,二错 传宗接代非全部,三错 生儿育女忘健康,四错 表面虚荣终是空,五错 他家...

  • 2020-12-27

    错: 交人难识心 爱情错联姻 缘来都是错 云游一场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闻“错”识众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ri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