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工分的日子

作者: 山水凡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6-21 22:10 被阅读0次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未分田到户之前,村民每天都要在生产队出集体工,而每个人每天做了什么事,应该给多少报酬,全靠记工员记工分。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我们生产队每年年初会评一次工分,相当于现在单位里调整工资,但工分是封顶的,到了最高分就不能再加了。整个生产队有两部分人的基本工分是固定的,不分能力强弱,贡献大小,平时出工的工分是固定不变的,只有计件计量时才按贡献大小记工分。

    其中,一个成年男性全劳力做满一天全的是12分,早晨出工约1个半小时,可记2分;上午一般要劳动5个小时左右,记5.5分;下午劳动时间4个小时左右,记4.5分。

    另外,成年女性劳力做满1天的工分是7.2分,早晨出工是1.2分,上午3.3分,下午2.7分。这也是那个时代,农村生产队在评工分方面出现的男女不平等,同工不同酬。不过,由于农家的特殊性,家庭妇女早上一般都要在家里做饭、做家务,出早工的家庭妇女几乎没有。

    每年一次的评工分,实际上就是对尚未成年的儿童或青年学生(俗称半劳力)出工进行评定工分。年初评定的基本工分,这一年的每天出工就按基本工分和出工时长计算工分。

    我大约七八岁开始在农忙时出集体工,最开始的基本工分是2分,上午1分,下午1分,早上出工记0.2分。也就是说,从早做到晚也只有2.2分。按当时生产队年终决算的最好单价计算,出工一天所得报酬也就1角多钱,相当于当时两个鸡蛋的钱。

    我的工分大约是每两年左右加1分,拿过3分、4分、5分,在七九年高考之后户口迁出农村前,我的工分是6分,那年我十七岁,相当于拿到一个妇女劳力的工分。

    那个年代,工分是计算报酬的依据,也是纯农户分得口粮的重要依据。一年挣的工分多,口粮自然也就会高一些。

    那时,除了出集体工,能挣到工分以外,还有一些其他途径也可挣得工分。比如放鱼塘,会根据鱼塘大小和产鱼的多少给放塘者(一般是一个家庭)记工分,一年下来,可以挣个数百分不等。还有小孩或老人放牛也可能五六百分。

    也有一些农活是计件或计量的,如送公粮、挑河砂、插田、扮禾等,生产队会按劳动强度等统一的标准按工作量记工分。还有一些兼职人员,如队长、会计、出纳等按职责和工作量,每年给予一定的工分。另外就是拾牛粪、生产队借用农户家的农具等也会以记工分的形式给予报酬。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割早稻和晚稻时,生产队借用我们家的垫子(大约有5-6平米)晒稻谷,每天可以记3分,而我出一天工也才3、4分,当时我天真地跟母亲讲,不如家里再添置两床竹垫子,挣的工分比我不多,还没有我辛苦。母亲倒回我话说,你不出工,哪来钱买垫子呢?

    另外,还有一些匠人或手艺人,如木匠、砌匠、油漆工或其他在外面做工的人(长期在外做工的人那时叫外流人员),每做一天,要给生产队缴纳部分工钱,长期外流人员则按月缴费,生产队再给记工分,以获得口粮。

    生产队设有专门的记工员,购有由印刷厂印刷的记工簿,每两到三天集中记一次工分,一般是在晚上进行。到月底或下月初还会统工分。

    统工分时,通常是一个人报工分,一个人在旁边监督,两个人同时打算盘统分。那时,我的珠算在本生产队是算很好的,所以只要我在家,统工分打算盘都会有我参与,不过那全是义务劳动。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工分虽不值钱,也很不好挣。我在生产队出工的那些年,因为还在上学,工分又低,尽量想办法多出工,多挣工分。

    读初中期间,每天下午放学后,不管回到家多晚,都会去出工,由于出工晚了要按时间扣减工分,有时一个下午只能拿到1分多,也义无反顾。

    读高中是住校,周六回家,周日下午又得返校,但周日上午也会出半天工。为了多拿工分,送公粮、挑河砂、挑化肥时总是挑着比自己身体重得多的担子......

    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一年得过500分,而且主要所得工分都是在暑假期间,也是一年最辛苦的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挣工分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ty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