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北宋著名忠臣,出生于洺州曲周县(河北省永年县),他生于公元1093年,死于公元1124年,死时年仅35岁。
李若水早年学于官府,上太学,试学官第一。他为人有正气,不畏惧强横,有国士之风。
靖康元年,李若水为太学博士。当时高俅死了,按照惯例,天子应当为高俅挂服致哀悼之情。
李若水上奏说:“高俅因为受到皇上宠爱才做官到显耀的位置,军队管理被他搞坏,致使金人从北方杀过来,他的罪行不小,跟童贯差不多。应该取消他的官职,表示众人对他的厌弃。有关部门却按照旧俗,要给他加礼遇,这是不公平的。”
李若水的奏章上了两次,宋徽宗接纳了他的意见,停止给高俅的礼遇。
靖康元年(1126),完颜宗翰率领金兵东路军攻至开封城下,要求宋朝交出五百万两黄金和五千万两银币,及割让多地才肯撤军。
宋钦宗下诏求出使金国的人,李若水被选中做使者。李若水原名李若冰,由于这一名字给人以不好相处的印象,钦宗便给他赐名“若水”,希望他能如水一样随机应变。
第一次前去谈和,完颜宗翰拒绝了宋朝给出的所有和谈方案,并执意南攻,李若水只能失败而返。
李若水刚刚回转,金兵已经南下,他又以徽猷阁学士名义,与副手冯澥一起再去金营。
走到黄河中牟县时,守河的官兵因为害怕金兵南下,正在商议怎么逃跑,人心很乱。冯澥问李若水怎么办,是不是也一起逃?李若水说,有逃跑的一律处死,士兵才安定下来。
金兵攻势愈发难敌,金人甚至向宋朝提出:要宋钦宗亲自出城到金营来和他们见面。
当时宋兵的实力并不算很弱,还能再挺一段时间。但朝中主和派让宋钦宗十分畏惧金人,在第二次金人要求见他时,宋钦宗答应了下来。
李若水见无法说服宋钦宗,便上书说自己曾多次出使,了解金人,可以护送皇帝出使。
众人到达金营后,金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宋钦宗扣押起来,同时逼迫他脱下龙袍,换上金国的服饰。
李若水悲愤地抱着宋钦宗,手指金人大骂“狗辈”。金人拿起手边的东西,对李若水一顿毒打,直到把他得昏死。
完颜宗翰认为李若水不凡,有心招降,便下令属下停手,保住他的性命,以供自用。
李若水醒后开始绝食,不吃金人的东西。有人劝说他也不理睬,说:天无二日!
金兵利用他的仆人打起了亲情牌,劝他:父母年事已高,要是现在能够投降,就能回去尽一片孝心。
李若水不相信自己人能说出这样的话,不客气地回答:“忠臣侍奉君主,如今唯得一死才行!如果你要投降回去,就不要马上告诉父母我的死讯,留着让我的兄弟们慢慢告诉他们吧。”
几天后,完颜宗翰重新召见李若水,希望能用拥立他做宋帝来让他降服。
李若水严词反驳:“太上皇见式微,罪责自己,临危禅让帝位给了皇上。而今皇上仁义,为百姓着想才来谈和,从无过错,怎能轻易废立!”
完颜宗翰指责宋朝失信,李若水反唇相击,大骂粘罕是巨寇,据理力争说失信的是金人。完颜宗翰见李若水依旧铁齿铜牙,命人对他处以极刑。
李若水知道自己注定是活不成了,反而骂得更狠,直到被打烂了嘴,割下了舌头,还吐着鲜血无声地痛骂金人,并且怒目而视,以手相指。
金人气极,将他挖目断手,凌迟处死。
李若水死时年仅35岁,留下了一首悲壮的绝命歌:“矫首问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
行刑之前,李若水曾向随行的仆人道歉:“我为国死,是我的职责,如今却连累了你们。”
有幸活下来的仆人后来从金营逃出时,已是南宋。他带着李若水的绝命歌来到朝廷,并向宋高宗详述了主子慷慨赴死的情形。
宋高宗被李若水的义节所打动,下诏追念他“若水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并追赠其为观文殿学士,谥曰忠愍。
(资料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